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还考研以本来面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9日00:05 红网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报道中国一些地方性院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成为考研基地,他们树起“专攻考研”的大旗,并把这一旗帜当成其大学教育的出发点。我们对此不禁产生疑问:这样的做法还是大学教育的初衷吗?这样的考研还有意义吗?

  近几年来大学生考研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根据中国研究生报名信息网的消息,在刚刚结束的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中,报考人数达到了创记录的170万,已接近2004年考生的一倍!重视文化和教育深造本是件好事,可是“考研潮”下涌动着的却是“考研专业化”和“考研功利化”的暗流。愈加严峻的社会就业环境让大学生(特别是非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由此出现了一批考研群体,他们还天真的固守着一种“高学历吃遍天”的传统观念,自认为考研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华山之路,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为此他们愿意拿青春来交换,考不中者甚至成为“考研漂族”准备再战。现阶段就业大军中,硕士生、博士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俯拾即是,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在隐现,社会现实又怎能仁慈地等我们几年光阴、轻易地让我们浮躁的高期望得到满足呢?考研不过成为逃避就业竞争的借口。

  考研潮导致了一些地方性院校向考研补习班的功利主义变异。山东、河南等地区的一些高等院校甚至成为了学生“考研基地”。据《中青报》中的一篇文章介绍,某地方院校的考研率竟达到了惊人的70%!考研达线率更达到了骇人的50%!这些数字恐怕让中国任何一所名牌大学都难以望其向背。其实个中玄机也不难理解,这些院校实际上就是靠打考研牌来吸引生源,其教育目标不是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而是造就了一大批高学历考研人才。大学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一批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学术研究人员,他们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底蕴、创造力、开阔的观察视野,而实行单纯的研究生应试教育的学校采取了一些诸如考研者与不考研者分班、四年专业应试辅导、金钱奖励等措施,这种教育模式造就的只会做考研试卷的人才知识面窄、缺乏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必然得不到保证,这批研究生生源已经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畸形儿,又如何指望他们在研究领域有所建树?

  大学的教育应该是多元的,大学的生活应该是多彩的。高考的应试教育苦果我们已经尝了很多年,大学生的培养模式不应该重蹈覆辙。我们看到社会中一些岗位人才饱和的同时,又看到综合性人才的稀缺,大学本科教育本应是大学教育的主体,如果大学在考研指标的压力下向功利的尺度妥协,背叛自己本应扮演的社会角色,长此教育短视行为发展下去不难预见“考博热”、“考博士后热”也会相继沓来。笼罩在高学历的光环下的实质是人才素质的整体平庸。整个就业尺度体系很可能因此而崩溃。

  我认为真正解决的办法还得从研究生入学体制本身入手。提高研究生入学门槛,把好研究生毕业关,变宽进严出的入学模式为严进严出模。,制定和规范大学本科学习和活动的档案记录,并予以评分,使其在研究生录取考试中占有一定比例。进行研究生考研试卷改革也相当必要,试卷内容不仅要涉及主专业内容,还要扩展考试视野,并且考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经过这种考察筛选的研究生,才能为专业研究的前沿阵地提供合格的后备军。

  考研,但愿它不再是一个浮华功利的肥皂泡,美丽的油彩下不再是易碎的内涵。让我们还考研以本来面目。(稿源:红网)(作者:张平)(编辑:潇湘行)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