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对“女大学生嫁老乞丐”假新闻岂能一笑了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9日00:05 红网

  虽说真正的爱情天平上不需要地位与金钱的码砝,但这样的“爱情故事”还是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一方是48岁的“老乞丐”,多年流浪街头,一方是22岁的女大学生,正打算出国留学,在一次偶然相遇中,双方碰出了爱情的火花,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这样的新闻,由于男女主人公年龄、身份等方面差异巨大,比“富家小姐义救落难公子,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古典戏曲还要趣味盎然,记者写得有板有眼,更有图片以为佐证,被许多报纸和网站竞相转载后,让许多人连“质疑”的勇气都没了。但很快,首发报纸又站出来自我证伪:浪漫爱情原是行为不检的“老乞丐”一手炮制的一场骗局一场戏。

  记得钱钟书先生说过,男孩子追女孩子时,喜欢用借书的办法,因为,一借一还,就是两次机会。我不知道,“女大学生许身老乞丐”的新闻,媒体先说是真,又说是假,是不是也在玩“一借一还,两次机会”的把戏,但这样的“真真假假”,于新闻实在是莫大的伤害。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公信力是媒体立身之本。如果为了出名得利,或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让报纸多卖几份,就说黑为白,甚至无中生有,弄虚作假,那读者在热闹过后,难免会有一种被“涮”的感觉,产生新闻并不都可信,须得睁大眼睛看的心理。现在,“假新闻”、“半真半假新闻”三天两头出现,“质疑”、“澄清”,甚至“再质疑”、“再澄清”之声不绝于耳,许多读者看新闻,就像到超市买东西,首先得判断他它是真是假。

  过去,这样的情况只在一些“小报”中存在,现在,则有愈演愈烈、四处蔓延之势。看起来,一个记者采访不扎实,或是有心编造假新闻,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后,受损害的是记者和所在媒体的形象和声誉,但实际上,假新闻越来越多,影响的是整个新闻事业的生命力和公信力。读者一般不管是谁造的假新闻,只会形成“现在假新闻越来越多”的总体认知。与记者、媒体的损失相比,造假对于新闻事业的损害更为严重。而且,新闻事业一旦因假新闻层出不穷而使自身公信力大减,补救起来将是一件很难的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良荣就曾满怀忧虑地指出,新闻公信力的不断下降,将是我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最为严重、也最难解决的问题。

  假新闻确实容易以“新、奇、特”等特点引起广泛关注,但读者在看这样的新闻时,实际上已经不把它当新闻了,记者和媒体看似吸引和“征服”了读者,但却是以牺牲新闻生命和媒体立身之本为代价的,是一种可怕的慢性自杀。是以个别人、个别媒体不按新闻规律办事,求得一时的“繁荣”,却让党的新闻事业越来越失信于人民为代价的,是一种可怕的破坏行为。对于这些年打而不绝的假冒伪劣产品,越来越一致的看法是,对于制假贩假者处罚过轻、打击不力,是造假者打而不尽的根本原因。这几年,虽然每年都有“十大假新闻”评选,但除了“曝曝光”,又有几名造假的记者、几家造假的媒体受到过严厉的处罚?

  “写了假新闻又能咋样”,这是聊天时一名记者对我说的话。是啊!对于假新闻的宽容,对于造假者的大度,没有严厉的惩戒制度,有人写了假新闻,有人发了假新闻,不仅毫毛无损,还可以多赚点稿费,还可以作为报纸有影响力的表现,那在“经济人”理性的支配下,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一些“真功夫”不足者、投机取巧者,就可能“真实隐去,假语匆说”,而且会在尝到甜头后越做越来劲,“跟风”者也就会越来越多,新闻事业的“公地悲剧”也就可能随之而生。这实在是一件太可怕的事!(稿源:红网)(作者:易其洋)(编辑:潇湘行)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