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彭联联:反对虐杀并不仅仅关乎动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9日10:14 东方网

  > 正文

  彭联联:反对虐杀并不仅仅关乎动物

  选稿:杨申 来源:东方网 作者:彭联联 2005年4月9日 10:13

  近来,河北省肃宁县尚村皮毛交易市场虐杀动物的消息引起舆论哗然,人们普遍对动物在被宰杀时的惨酷场景触目惊心,呼吁立法对宰杀动物的程序作出规定,使动物们死得不要太过痛苦。

  笔者注意到,几乎所有的声音都仅仅是限于同情动物们的遭遇,为动物受到的虐待而鸣不平,希望它们的生存环境和死亡过程得到改善。议论者们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反对虐杀动物,除了是为了善待动物,同时也是为人类自己营造一个祥和慈善的环境,保持社会的和谐平安。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仪。意思是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具有推动作用,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人类对于动物的态度,也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逐步改善的。远古洪荒时代,人类时刻受到野生动物的威胁,自身生命得不到保障,也就谈不上善待动物。只有当物质极大丰富以后,人类自身的安全得到了保障,才会推己及“物”,以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来推测动物的恐惧,以爱己之心来爱动物。可以说,皮毛交易市场虐待动物的现象在社会引起反响,本身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

  作为被人类豢养并且是用于人类食用和获取其皮毛的动物,终究逃脱不了被宰杀的结果。人们一方面要“食其肉、寝其皮”,一方面希望它们死得更安祥一点。这种“虚假”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回避一种对于痛苦、死亡的恐惧,是为了求得自己内心的安宁。古人“君子远庖厨”的训诫,长期被国人斥之为虚伪。其实,回避一些残忍的场景,至少可以保持人性中对于生命的敏感和敬畏,对于培养人的仁爱之心又何尝没有益处呢?一个人对待动物的态度,直接反映出他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一个人如果连看到宰割动物也心有不忍,他又怎么会对他的同类采取不人道的举动呢?反之,一个人长期在虐待、虐杀动物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他的心灵也容易变得麻木和迟钝。

  所以,反对虐杀动物,其实是提倡一种珍爱生命的社会风尚,让人远离恐怖,远离凶残,使整个社会中的人之心灵趋于安宁、祥和、慈爱。整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文明。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