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山舰首任“舰长”曾当军备司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9日10:57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张影 通讯员胡文中、王峥)居住在荔湾沙面大街的75岁老人李洪瀛昨天向记者介绍,他的祖父是中山舰(原名为永丰舰)的督造者兼管带(“舰长”),曾亲自驾驶中山舰从日本长岐返回上海江南造船所,完善装备。

  李洪瀛说,1996年,沉入长江59年之久的中山舰打捞出水前夕,他只身前往武汉金口水域沉舰之地凭吊,其后还被特许进入尚未修复的中山舰舱内参观。

  昨日,记者在李洪瀛家中看见其珍藏的部分家族遗物,包括一品朝珠、官服补丁、发冠装饰品、印章、书画及老照片等。李洪瀛表示,他希望无偿捐赠给博物馆收藏。

  祖父曾督造中山舰

  李洪瀛称,其祖父李国圻生于同治2年(1863年),青年时从广东梅县雁洋“顺德楼”故居,单身徒步从汕头走到福建马尾,入读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从驾驶班毕业后,成为海军战斗员,并由最初的士官升至少将,先后任海军守备和黄埔水师学堂教习、海军司令部军备司长等职。

  为加强海防,清政府向日本订制两艘钢木结构军舰“永丰”和“永翔”,委派李国圻赴日本长岐三菱造船厂督造永丰舰,同时兼任管带。1913年舰成试航后,李国圻亲自率舰回国,泊在上海江南造船所,进一步完善装备,编入海军第一舰队服役,在北伐平乱过程中屡立奇功。后来为纪念孙中山,将永丰舰更名为中山舰。1938年秋,中日海战中,中山舰在长江金口水域被日军击沉,因为这场史上最壮烈的战斗,中山舰被誉为一代名舰。

  据悉,李洪瀛的高曾祖是清政府派驻台湾的官员,曾祖和父辈均参加过海战,家族六代人均为行武出身,最高官至一品武官。

  李洪瀛说,1996年当他得知沉睡在江底达59年之久的中山舰即将打捞出水前夕,曾只身前往武汉,他在当地租借了一艘小船,划到中山舰沉船点凭吊。中山舰出水后处于封闭修复期时,武汉有关部门特许李洪瀛及其家人入舱内悼念。

  打算捐赠家族遗物

  让李洪瀛最难忘的是1998年,中山舰蒙难60周年时,纪念会场就设在中山舰修复船厂前,他受邀坐在纪念会主席台上,还见到一位当年幸存的士兵,已入耄耋之年的幸存者当年是中山舰上的锅炉房小兵,在中山舰下沉前几分钟,乘坐救生艇逃生。这位老人见到出水的中山舰当即跪下号啕大哭。次年,这位当年的锅炉房小兵便离开了人世。

  在李洪瀛家中,还留存了部分家族遗物,如朝珠、官服、发冠、印章等。其中一个圆形铁盒上写着“一品武官”字样,打开看里面陈放着一些脱落的朝珠,有大枚的绿色玉石珠和小粒的黄色琉璃珠。与之匹配的是许多精致的官服织锦补丁,补丁是指缝制在官服上用于区分官位品级的图案,武官用狮子等兽类表示,文官则用仙鹤等鸟类表示,从遗物中可以发现,李家先人大多是武官,极少数文官。另外还有一件发冠装饰品,是男性的头顶饰物。

  李洪瀛的收藏品中还有几十个各种各样的私章,有的小如一颗花生,打开印章盒,一个孔内放着印信,另一个孔放着印泥,要取出印章需要小心翼翼,因为它实在小得出奇。印章盒一端套着一条丝线,可以悬挂在胸前或者裤腰上,据悉这些都是家族中女眷使用的物品,画画或者去银号取钱时能派上用场。

  李洪瀛将先人遗留下的一批书籍和字画分别捐赠给了中山图书馆和广州博物馆,因担心遗物流失,他还希望剩余的纪念品能交给相关的机构或展览馆保存展出,供后人观瞻。(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