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面对“恶少”妥协并非错误的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0日00:43 红网

  深圳对1078名12岁至24岁的在校学生,进行的传染病与突发性疾病的预防与急救、火灾预防与火场逃生、抵御暴力侵害、旅行与野外探险的安全防护等10个方面的调查显示:其中无一名学生会人工呼吸;对发生中毒症状处置,60%以上的不知道有催吐、导泻等急救措施;面对“如果身上着火,可快速奔跑或用手拍打”的选项,53.2%、54.6%、53.5%的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做了错误的选择。这种状况委实值得忧虑。但调查方认为,83.8%的学生面对校园“恶少”选择妥协是“错误选择”,对此,我则不敢苟同。(2005/4/ 3中青报)

  这里的“恶少”虽然只是一种定性,未作定量的分析,但“恶少”的形象及作为人们可是见识的多了。他们或作为在校生或是流失生,具有社会地痦无赖的品行,恃强凌弱的顽劣,更具有玩命拼命的暴力冲动。面对弱小的或美貌的女生,往往采取凌辱欺侮、强索保护费、动辄诉诸武力的手段在校园内外横行霸道,为所欲为。面对这样的“恶少”,21%的受访学生认为应该忍着不吭声,免得招致更大的祸害;37.3%的认为遭遇”恶少“后应自认倒霉;还有23.8%的选择与“恶少”私了。我以为,这种看似软弱可欺无可奈何的选择,却是一种规避正面冲突,避免暴力伤害的最低成本的自卫方式,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自我保护理性。

  其实,我也知道调查方的意思。知道面对“恶少”要勇于斗争,至少要报告校方或报警,才是“正确选择”的路径。这也是我们所一贯倡导的见义勇为观,一种面对强敌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事实是,我们许多年来也是这样教育青少年的,甚至将见义勇为写进了中小学生的守则之中。但是实践证明,这种不顾年龄段,不顾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实际的“勇斗歹徒”、“见义勇为”观,是失之偏颇的,也是有害的。现在,青少年的应急自救能力堪忧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表现在自救常识上,对是向患者口内“吹气”还是“吸气”,以及患者是从“鼻孔出气”还是从“口腔出气”两个问题,受访学生出现了49.5%和76.9%的高错误率;也不仅表现在技术手段上,无一名学生会人工呼吸;而且表现在他们紧急救护和自救能力缺乏最基本的教育和训练上。我们的孩子们被应试教育摧残的象豆芽菜似的虚弱不堪,在军训中站得稍长一点就会虚脱倒地,更不要说他们缺乏三拳两脚克敌制胜的武勇功夫了。

  在这样的一种弱势情况下,面对“恶少”的当面凌弱抑或是团伙的欺侮,乃至于暴力的威肋,不是采取正面冲突,而是适当的退让妥协;不是为了自尊争个高低,而是暂时的忍气吞声,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是不计得失不顾后果的来个鱼死网破,而是忍辱负重,先行选择私了,再图报警雪耻,未尝不是一种理性的亦是智性的选择。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在特定的环境下,用牺牲生命的代价换取一己的尊严是得不偿失的行为,也是亲者痛仇者快的非理性选择。正因为生命高于一切,所以,我们要教育青少年的首先应该是自我保护,自我逃生,而不是不计后果地与强暴力量角力斗狠一决雌雄,最终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多年前就提出,“教育必须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所谓学会生存,就自然包括在逆境下在非安全环境下的生存。为此,现代教育理应把应急自救教育列为学校的必修课或选修课,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应急自救教育,传授在特定情境下应急自救需要遵循的常识和方法,突出实用性、操作性,强调常识性、技巧性。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在突发性事件和灾害面前自我救护,安全逃生,而且通过系统科学的救护知识和训练实践,提高青少年面对危机和危险从容应付的心理素质,理智应对的技巧能力,这种技巧就包括面对强敌暴虐所采取的妥协避让的智慧,包括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保护生命安全的智慧。有效的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应急自救能力和逃生技巧,就是更好的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卫护生命安全,而不是玩世不恭,游戏生命,更不是暴殓天物,虚掷生命。

  可惜的是,高达54.6%的受访大学生和中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对他们进行应急自救教育。这才是我们更值得忧虑的。(稿源:红网)(作者:刘效仁)(编辑:杨国炜)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