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别总用低俗的眼光看艺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0日00:43 红网

  4月8日,全国首个中国戏曲主题艺术大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而在4月7日,已有部分市民“先睹”,但又并未“先睹为快”,他们认为有些画作里的人物“穿着暴露”“太过分”——“要是唱戏的都这副打扮,谁还敢看啊!”(4月8日《北京娱乐信报》)

  被指为“穿着暴露”的又是哪几幅画呢?《信报》的报道中展示了其中一幅,画中女子头戴京剧凤冠,却仅身着粉红色文胸。还有一幅画,据报道说,画面中一个身着京剧旦角行头的男人和一位仅穿白色内衣的女人站在一起。一幅名为《乱世英雄》的画作内容是:几个没有勾脸但穿着戏服的人物,有的女人嘴里叼着香烟,戴着拳击手套;还有一男一女穿着戏装,手里拿着凤冠互相搂抱,神态十分“暧昧”。

  说实话,对这类画我也看不懂,但我有我自己的理解,而且是自以为正确的理解,尽管也许不符合创作者的本意。艺术应该是大众的,应该是雅俗共赏的,话是不错,但有时,为了传达某种无法把握,或深远或复杂或神秘或矛盾的东西,艺术必须有一点晦涩,甚至连自个都不明所以。有句话是“一说便俗”,艺术有时就是这样,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所以,对其中一位作者、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师刘彦所做的一番“解释”,在我看来就纯属多余。

  当然,我也未能免俗,忍不住想谈一下我对这些画作的理解。中国戏曲固然源远流长,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宝藏,但一是泥沙俱下,其中至今不乏糟粕,不明白的是依然经久不衰,还要推陈出新,比如《搜孤救孤》之类;二是戏曲这个形式已渐渐不合于今天这个时代———连西方的歌剧也逐渐衰微,相对来说更为芜杂的中国戏曲又怎能例外呢?要变、要改革、要保护、要抢救、要发掘,在这样虽然顽强但未免手忙脚乱的抵抗中,也就难免新旧、东西、古今文化观念的冲突,难免在吸收、借鉴西方文化与迎合时代潮流方面画虎不成反类犬,难免在多元的文化、经济市场中无所适从,难免迎合低级趣味,与其艺术品位一起堕落……这些画作对中国戏曲的现状充满忧思,它们是思考的结果,而不是如一些戏曲人物画家的写生、写实之作。

  鲁迅先生说过,文艺必然是有局限性的,要每一个人都能看懂都能接受,“文艺不但不会前进,并且只会萎缩,终于被他消灭的”。(《“彻底”的底子》)

  不由联想到文艺评论家吴亮先生讲过的一个故事。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上,一位法国人要求中国的画家解释一下自己作品的创意,他说“看不懂”,抱怨作品中没有“文字说明”。可想而知,中国艺术家们只能报以沉默,然后对他说,我们自个有时也会互相看不懂的,但我们从不提这类问题。

  法国人不依不饶,说我也要把我自己的作品给你们看,我不作解释,你们能看懂我就服了。他用幻灯片展示了他的作品,放完最后一张,他问:你们懂了吗?

  中国艺术家们轻松地回答他:“懂了,一点也不深奥。”

  艺术如果必须配以“文字说明”,艺术的品格也就只能与“看图识字”等量齐观。

  表现戏曲的艺术与戏曲本身的艺术是两码事,绘画到底不是“说唱艺术”,也不是话本小说。当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用艺术的眼光欣赏艺术”,但也至少不要“用低俗的眼光”吧。(稿源:红网)(作者:翟春阳)(编辑:杨国炜)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