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苏州:在嬗变中“破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0日08:25 淄博新闻网

  ――江浙民营经济考察纪行之二本报记者 杜燕侠 通讯员李卫朱天训从无锡一路到苏州,沿途经济园区不时映入眼帘,“三星”、“波司登”、“捷安特”等众多知名企业的广告牌更是赫然在目。曾经“小桥流水”的江南名城如今成为民资巨头们竞相投资的工业化重镇。记者在苏州采访时,除了感受到“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外,更加切切实实触摸到民营企业的崛起给这个城市所注入的活力,也感受到了苏州市政府倾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塑造“服务型政府”的务实魅力。苏州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着力为民营经济保驾护航,可以说是源于他们对GDP和“富民”的再认识。去年,苏州这个曾经创造了“苏南模式”的城市再度引起媒体较多关注――苏州引进外资居全国第一;苏州GDP增速位列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之首,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四,其中工业跃居全国第二,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基地等等。但GDP的快速增长,并不能全面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在苏州,企业利润的大头被外企拿走,而苏州人拿到的只是一点打工钱。苏州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但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才1万多元人民币;而同等的人均GDP规模,上海人均收入2万多元;即使在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的重庆,城市人均收入也达到了8000元。对此,有专家甚至公开质疑苏州的经济是“只长骨头,不长肉”。可贵的是,苏州市委、市政府对这个问题不回避,不隐瞒,而是用积极的态度想方设法来解决发展经济的“瓶颈”。他们意识到,外资企业的迅速膨胀的确给苏州带来繁荣,但其弊端也在逐步显现出来。苏州经济一旦患上“外资依赖症”,将对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挤出效应”。而破解外资“挤出”民企和“富民”难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打造“内外并重、富民优先”的“新苏州模式”必须跨过的一道槛,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无疑是跨过这道槛的最好的“踏板”。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苏州市于去年下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的决定”,宣布从2004年起,经过三年努力,到2006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基本实现主要经济指标比2003年翻一番;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总数分别超过14万户和35万户,注册资本总额超过1800亿元;民营经济上缴税收、固定资产投入占全市总量的比重达到40%左右。之后,苏州工业园区曾经发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38条”,从税收等方面对于民营经济兴办第三产业给予支持。苏州市政府将自己自觉定位为“有限责任政府”,在很多领域开始“无所作为”。2004年,苏州市把市级机关行政审批总事项再次削减37.4%。在市行政服务中心,40个部门、82个对外窗口集中于一个敞开式服务大厅,搞“一站式办公”,原则是有事即办、急事快办、特事特办、难事帮办。针对外商的“亲商、富商、安商”政策,一视同仁地用到内资、民营经济上。比如各园区就明确了一点:凡是外资享受的优惠政策和服务,内资同样也享受!为了全面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载体功能,他们加快了创业园、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和商贸街(区)、各类专业市场等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载体的建设速度。围绕服务,苏州市政府着力体制机制创新,使政府各部门亲民亲商、透明高效的“软优势”更“软”、更优。信息咨询平台、融资担保平台、创业发展平台、技术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平台、信用平台以及社会化服务平台等“七大平台”的建立,形成覆盖全市、面向民众创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在行政审批服务方面,实行首受部门负责制。在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方面,建立了“企业负担监测网”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在收费窗口或通过新闻媒体、电子网络进行公示,并及时进行更新。苏州市领导在谈到政府服务时不止一次谈到这句话:“对外商要笑,对私营老板也要笑,不能皮笑肉不笑,要发自内心地笑。”正是有了这样的一视同仁,在政府“有形之手”的强力支持下,苏州民营经济开始得到发展。以外资经济领先工业化的“苏州模式”,开始通过政策导向支持民营经济弥补产业短板,走上“内外并重、富民优先”的“新苏州”之路。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苏州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首年初战告捷。全市个体私营工商户总数、注册资金、户均注册资本等数量规模指标,去年增幅已经完成了三年腾飞计划目标的59%、64%和77%。截至2004年底,苏州市50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2795席位,占比55.4%,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08亿元,增幅31.6%,拉动工业经济增长10.4个百分点,户均产值超过8000万元。其中,私营工业企业2415家,占民营企业数的86.4%,完成产值1286亿元,增幅26.6%,拉动工业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户均产值超过5000万元。在国家、省、市认定的苏州183家名牌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134席,占比73.2%,将近四分之三。目前,苏州现有的39个工业行业中,已有23个行业中树立了民营名牌,行业覆盖面达到59.0%,民营企业已经成为苏州市工业经济的一个亮点。记者感言:长期以来,民企在同外资企业的角逐中,一直处于两条不同的“轨道”上。在有些领域,面对无形壁垒,非公经济一直缺乏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而在融资、税制等方面,民企相较外资企业,也是处于一种不利地位。难怪有的民营企业家讲,你现在看到了一筐苹果是一回事,但是最后能不能吃到是另外一回事。只有各领域都实现平等竞争的环境后,非公经济这壶“99℃的水”才能真正烧开。苏州市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破解外资“挤出”民企和“富民”难题的做法,对我们应该很有借鉴意义。在经济转型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帮扶。只有政府的职能首先从管理向服务转换,使自己成为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一个民营经济良好的发展环境才可能应运而生。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