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君波:批评报道为何成了"唐僧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0日10:00 东方网

  > 正文

  高君波:批评报道为何成了唐僧肉

  选稿:项凌 来源:东方网 作者:高君波 2005年4月10日 9:59

  据钱江晚报4月9日报道,新华社的“新华视点”栏目4月5日播发稿件,批评河南省兰考县一重点高中乱收费的问题后,引起兰考县的高度重视。但令兰考方面始料不及的是,几天来,他们接到了10多个“新闻媒体”的电话,有的以转发稿件相威胁“要钱”,还有的劝说他们花钱搞“正面报道”,以挽回影响。

  国家权威通讯社的一篇批评报道,引起各方的强烈反应也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但它竟然成了各方真假记者眼中的“唐僧肉”,纷纷扑上来欲“咬上一口”,则不由得让人刮目相看。

  据兰考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调查分析,这些来电话的,有的根本就不是新闻单位的,但也有一些新闻单位聘用的“创收人员”。但是,一方面是国家通讯社的点名批评,一方面是一些媒体主动要求“摆平”。不管是为钱也好,“帮忙”也罢,这些假记者为何敢明目张胆地找上门来“拉生意”?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今年第3期的中国记者杂志上,供职于河北日报的著名杂文家储瑞耕先生讲的一件往事:1999年6月2日,他在河北日报上发表一篇言论,点名批评了该省一个县电力局计划经济思维、“电老大”作派不变的错误,接着省物价部门查处了该局违规收费的问题。可是,时隔50天,7月22日,河北工人报则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出了关于这个电力局的长篇通讯,为这个电力局大唱赞歌。同样是党报,只要肯出钱,你说我不好,有人说我好,批评报道又该如何?

  是的,如果一个地方工作受到上级新闻媒体的公开批评,对那些“父母官”来说,当然是“揭了伤疤”,不但面子上过不去,有时候甚至影响到自己的“乌纱”和前程。但是,一些人不是从改正错误的角度出发积极整改,或是想尽千方百计“捂盖子”,或是上蹿下跳“找路子”,其目的无非有一个,就是努力把黑的变成白的,把大的说成是小的,争取“把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于是,给焦点访谈记者送“辛苦费”的有之,拿钱到媒体上做“形象广告”、“正面报道”的也不乏其人。

  的确,在我们的记者队伍和新闻媒体中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不顾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不顾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社会正义,把手中的笔、报纸的版面当成个人或小集体捞取私利的工具,善于抓住一些地方工作中的失误,要么搞“有偿新闻”,一手交钱,一手发稿,甚至出现像湖北省的《鄂东晚报》那样,以曝光要挟采访对象,索要摆平费,与打家劫舍无异;要么搞“有偿不发”,像山西矿难中那几位拿了矿主“好处”的记者一样,明知道有问题,硬是装聋作哑,与矿主沆瀣一气,隐瞒事故,最终受到应有的处理。

  客观公正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新闻媒体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它的功利是大功利,是与整个社会有益,而不是某些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如果将批评报道视为“唐僧肉”,一切从“经济效益”出发,不择手段地捞取钱财,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威信扫地事小,败坏整个社会风气事大,可谓后患无穷。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