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东方:构建和谐社会以“水”开篇(新闻会客室)(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01:01 人民网-华南新闻 | ||
2004年海南全省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天气,但是长年干旱的东方市却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实现了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昔日的“望天田”在大旱之年变成万顷良田,东方市一位老农动情地说:“水来了,共产党的好作风也回来了!” 嘉宾介绍 黄成模,广东海丰人。1995年8月从部队副师职岗位转业到海口市振东区任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后任振东区委书记,2001年底担任海南东方市委书记。 在东方,水情即市情。听到南干渠动人的流水声,我流泪了 记者:昨天我去了东方市新龙镇龙卧村,那里的村民提到刚刚修建起来的南北渠道,都对你充满了敬意,他们说如果没有你带领党员干部们修建水利,今年村民们的口粮都成问题。当初是什么原因让你如此决然地兴修水利? 黄成模:东方市是海南省降水最少、土地沙化最严重最干旱的地方,这里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00毫米,年蒸发量却在2300毫米以上。我到东方任职之后,用了半年的时间,走访了解了17个乡镇和一半以上的农村,看到农户们用手摇泵艰难地浇灌着两分水稻田,顶着烈日用水桶给成片的西瓜苗浇水,从怀里掏出塑料瓶为两只羊饮水,如此严酷的现实让我震撼!我当即就与市委、市政府的其他领导一起确立了“水情即市情,水兴则市兴”的农田水利工作思路,并且变冬修水利为常年修水利,把兴修水利作为民心工程来抓。 记者:在基层采访时,群众都在传着你对修水利出台的“特殊规定”:不准摊派、不准转包、干部必须亲自上渠流汗。 黄成模:东方是海南省级贫困县,每年财政拨给水利建设的资金有限,要完成每年60公里渠道硬化任务,我们领导干部必须亲自带领群众去干。修水利本来就是一项民心工程,如果摊派下去或转包出去,就失去了意义,同时也增加了成本。 这几年的实践证明,这项民心工程对我们机关干部是一种锻炼和提高,干部们亲身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苦,也改变了机关干部的作风;同时对农民也是一种教育,刚开始修水利时,东方的老百姓以为我们只是在耍花架子,都躲在树荫底下看热闹。看着看着,村民们发现我们这些干部都是在真刀真枪地苦干,他们也坐不住了,主动奔上工地和我们一起兴修水利。 记者:2002年6月4日,戈枕水利南干渠终于响起了动人的流水声,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黄成模:来东方之前,我在海口当了6年多的区委书记,从来没有修过水利。当时南干渠水通的时候,看着久违的渠水哗啦啦地从上游流下,在干涸的渠道里“滋滋”作响,看见村民们趴在渠道边上捧起清水尽情地向脸上泼。想到全市116个机关单位上万名干部职工苦干20天之后终于通水了,从来没有流过泪的我当时眼眶热了。我想,只要我们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市人民都会支持我的。只要我们发动群众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水利工程是可以完成得很好的。 构建和谐社会从兴修水利开始 记者:听说当初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海南其它市县,对您坚持修水利,有些人是不理解也不认同的? 黄成模:前几年的确有人不理解。但别人怎么看,对东方不重要。这是一项扎扎实实的民心工程,因为就东方的实际而言,修水利就是发展经济。 农村经济的发展首先就要解决水的问题,水是农业的命脉。“有收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三农”工作的重点就是要让农民得到实惠,让农民增收,要增收的首要条件就是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每一个市县构建和谐社会的载体和做法是不一样的。在东方,抓住了兴修水利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体现了我们执政为民的核心,体现了我们领导决策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记者:据东方市龙卧村一位叫苏安志的村民介绍,他们这个村在四五年前还是一个出了名的“上访村”,经常会有100多人上访。可是你上任之后,老百姓们看到你亲自带队兴修水利,切实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村民们被你的精神感动了,群众上访事件似乎也随着东方市旱情的缓解得到缓和。你是如何让东方变成今天这样和谐的? 黄成模:我刚到东方进行调研时,发现这里的百姓经常上访。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有些紧张,甚至有些群众激愤地说:“你们这帮当官的就知道坐在办公室里指手划脚,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却长年无人过问!”这番话对我触动很大,干旱缺水不单影响农业也严重制约了新型工业的发展,更影响了东方市的和谐发展。要缓和干群关系,必须首先从历史欠账最重、群众最关心的水利问题入手,重塑市委、市政府的形象,也重塑东方的形象。经过这几年的水利大战,我们这些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全部带头投工投劳,说给农民听,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晒黑了皮肤却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2004年海南全省大旱,东方没有因为缺水而出现成片撂荒田地,也没有因为缺水而出现群众上访的情况。这里的百姓都说,市委、市政府修复的不仅是“断水水渠”,还修复了“连心渠”和“致富渠”。 记者:我昨天从一户姓刘的农民那里得知,他家的5亩地在修水渠之前,只能种些耐旱的红薯,南干渠通水之后,他每年都种一些经济作物,收成好的时候,5亩甜玉米就可以收入7000多元。 黄成模:过去东方兴修水利,普遍采取土方的形式来硬化渠道,导致渗水耗水现象突出。这3年来,我们采取了浆砌石衬砌的形式硬化渠道,并且采取轮灌的方式进行灌溉,东方水资源的利用率比以往提高了40%左右。今年全省大旱,但据我们统计,截至3月14日,东方市共完成早稻插秧面积12.4万亩,占总计划12万亩的103.3%,同比增长11.1%。对于全省降雨最少、土地沙化最严重的东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就来自于我们这3年以来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地兴修水利。所以说,对东方而言,通过水利建设真正建起了一座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丰碑,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也是执政为民的真正体现。 记者手记 2005年3月22日,记者驱车前往东方,看到路两旁绿油油的稻田充满生机,稻田里水渠交错纵横,不时还有几头水牛在田边小憩,在水渠里饮水。不远处的小路上走来一些扛着农具的农户,随行人员说他们是到水利工地修渠道的。记者被眼前和谐的画面深深地感动着,究竟是什么让历年来干旱缺水的东方在大旱之年还如此丰润、祥和、生机盎然? 在与黄成模握手的瞬间,我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黄成模手上的硬茧。黄成模说,在东方市,每一个干部手上都有这样硬硬的茧。 采访因黄成模的一个紧急会议而中断了,但这些材料已足够。黄成模担任东方市委书记的几年中,他带领党员干部先后组织了7次水利大战,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水利书记”。黄成模说,他到东方第一次修水利的时候,还会有越修越怕的心理,因为太长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修好。现在的黄成模已经能够胸有成竹地告诉记者,再用两年多的时间,东方市600多公里的渠道硬化工作就可以全部完成。 《华南新闻》 (2005年04月11日 第四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