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跳戏渴望跳出困局(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10:12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跳戏渴望跳出困局(组图)
党正杰:胡子这样捋。

跳戏渴望跳出困局(组图)
党建华身后是以前跳戏演出的大房。

  特别提示

  从风行黄河两岸到仅存于一个村庄,“好家”从数以千计少到如今的十多人,“接班人”从幼童换成59岁的老人……这一切似乎都表明,古老的合阳跳戏就要消失了。跳戏带头人党建华拎着保存完好的戏箱心有不甘地说,老先人留下来的宝贝,可不敢在我们手里失传了。

  文/图记者雷县鸿实习生毛馥荪

  仅存于一个村庄

  通过合阳民俗专家史耀增,记者得知合阳还有一个比线戏更为古老的跳戏。见记者惊讶莫名,史耀增有些无奈地说:“跳戏现在仅存于一个村庄,会跳的只有十来个人,许多老合阳人都不知道这个,再过上几年,这个古老的民间艺术可能就永远看不上了”!

  行家庄就是史耀增提到的惟一保留着跳戏的村子。虽叫行家庄,但却没有一户行姓人家。下午3点钟左右,巷道里除了几个带着娃娃的老人,没有一个闲人,正在农忙时节,没有人愿耽误这宝贵的春时。

  “现在戏不值钱了,两天三夜七场戏才5000块钱,倒是让我们看了个美。”见到记者,老支书党建华先说到前些时日邻村演出大戏的情景。

  党建华回忆说,在跳戏最兴盛的时候,人口不过千的行家庄就有西社、东社、南社三个戏社,其中南社“书房人多,主要是出戏文、摆社火”,而东社人少,因此最厉害的就是他所在的西社,每年从初一到正月十五,村里每天都会演跳戏,有时东西社会唱对台戏,甚至会动手打架争上风。

  如今村里能跳的也就十来个人,带头的就是他和本家兄弟党正杰,兄弟两个都已是73岁的老人,为此,老弟兄两个找了个“接班人”———今年59岁的党忠信,对这个接班人,弟兄两个很满意,说“忠信又能跳又能唱,又有文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另外,他们还收了四个女徒弟,都是40多岁年纪,平日就抽空教她们练。

  正在苹果园里锄草的党正杰得知记者来采访,从地里赶回来见面。表演跳戏,党正杰最擅长扮演净角,如跟随杨六郎征战的孟良、三国当中的张飞等。除了时不时地出去表演一下,党正杰还有一个义务性质的工作,看管跳戏戏箱。

  外人不会想到,制作精美的戏箱就保存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虽然正月刚用过一次,但上边还是落了一层灰尘。虽然年过七旬,但说到跳戏,党家老兄弟俩兴致勃勃,党建华兴奋地让党正杰挂上胡须给记者看。

  道具中,有一个红色的葫芦,党家兄弟说,这是祖父从山西特意带回来的,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戏中孟良背的就是这个葫芦”,党正杰比画着说。

  记者一直没能见到“接班人”党忠信,有邻居告诉记者,出去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但记者见到了依然健在的老跳戏“好家”党云龙。老人83岁高龄,双目失明,听说是采访跳戏,老人一下子从矮椅上站了起来,枯瘦的手紧紧抓住记者说,现在没人管跳戏了,再不管,跳戏就“毕咧”。“跳戏好,戏文都是劝人向善,过去过年从初一跳到正月十五,看的人多,跳的人也带劲,现在过年,人就知道赌博,没有跳戏看了嘛!”说到激动处,老人坐在矮椅上放声唱起来:“身背葫芦冒火焰,腰悬利斧……”,“现在眼看不见了,心强力不强,要是能看见,我还要演跳戏”。

  听着老人的话,史耀增感慨地说,现如今,从中央到地方的很多媒体和研究机构都对跳戏做了保护性的摄像,但如果不再加以保护,再过几年,党建华等人都老得跳不动了,看跳戏就只能去看光盘或录像带了。

  演员没拿过一分演出费

  在最近的十多年里,行家庄的跳戏也曾断断续续地演了三四次,但都是给到合阳的客人表演,规模小,“就是走个过场”。但是到了2004年末,史耀增告诉党建华等人,国家和省上的文化部门和戏剧研究部门要来给跳戏做一次深入的调研,让他们准备。为了这次演出,史耀增向省艺术研究所等四个部门募集了2000元钱作为费用。当记者表示这笔费用不低时,党建华说,电费、租赁道具的费用高,大家都是义务演出,这是跳戏一贯的传统。

  听到要排演跳戏的消息,刚刚做完胃切除手术的党建华顿时兴奋起来,“就要死的人了,没想到还能弄这一火”。年前的腊月二十,党建华就把他的跳戏队伍召集起来传达了这个事情,让大家做准备。“消息传出去后”,党建华比画着说,“一个快80岁、叫党红斌的来找我,非得让他也跳,我说你腰比水桶还粗,怎么跳?他见我不信,当时就在屋里跳上了”。

  到了正月初十,大家都集中到党建华的家中,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从正月十一开始,连续排练了三天,正月十五,大家放假过元宵节。正月十六,预演第一场。临近几个村子的人都来看,演出出乎意料的成功,演出前许多老朋友曾探听风声,问到底还行不行,不行我就不来了,结果看后许多人都呆了,都嚷嚷着要学跳戏,一个邻村的老朋友拉着党建华直喊叫:“没想到你这个老东西还有这本事,嘹得很”!对于这个反响,党建华在他编写的跳戏春官词里有这样的描述:“上完小学上大学,跳戏我就没见过”。正月十七,正式演出,前来调研的专家学者为这古老的民间艺术所倾倒,纷纷表示,一定要将跳戏保护起来。

  在为村民演出时,83岁的党云龙摸索着也上了台,非要跳一出,结果大家担心他的身体,没有让他跳,党云龙就唱了“昊天塔”当中孟良的唱词,博得满堂彩。党云龙的儿媳说:“没想到我爸还有这两下子”。

  对于这次演出的评价,党建华的话语颇为激动:“没想到跳戏还能弄成这‘虎势子’(合阳方言,意想不到的好或美的意思),死了都不亏!”

  曾经风行黄河两岸

  跳戏主要流行于合阳黄河沿岸一带,是我省仅存的古老剧种之一,分为场地跳与登台跳两种形式,表演动作多系比较机械的古代民族舞蹈动作。关于跳戏的渊源,可惜没有文字记载,但据原省剧目工作室副主任李静慈先生讲,累代因袭相传,起源有四:一是古代民族蹈歌之遗形,二是古代民间傩戏的演变,三是唐、宋宫廷“队舞”的演化,四是金元锣鼓杂戏的遗响。已退休的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黄笙闻告诉记者说,跳戏最有可能起源于古代的傩戏。

  清朝的道光、咸丰年间,跳戏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合阳沿黄河各村戏班多达30多处,而北边的韩城、西边的澄县、甚至山西的万荣、运城等地也有村庄在演出跳戏。

  跳戏总是在春节期间上演,演出前,大家总会推选出一个“鸡毛(领头人)”,由“鸡毛”组织“鸡毛腿子(跑腿打杂的工作人员)”等,筹备演出。到了正月初一下午,开始敲锣打鼓,即所谓的“打旦子”,次日开始广场跳(哑跳)。上台跳时,先是“打旦子”,其次是“春官”登场,编说开场引子,之后便开始表演节目,内容多以送瘟神、兆丰年等为主,当然也有神鬼戏。

  要表演跳戏,首先得学会“上势”,上势分为男上势,女上势、双上势、带把子上势等四大类,男上势以上路架为动作根本,立势、开弓、大鹏展翅等,女上势以小红拳、太极拳动作为基础,动作轻盈快捷。而为了表现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又将上势分为18种,如单人势、二士争功势、三义势、四路诸侯势等等。

  为了说明上势的动作,党正杰在院子里表演了孟良一角的上势,当他金鸡独立时,谁也看不出这是个73岁的老人。

  不敢叫跳戏失传了

  在前往行家庄的路上,记者曾问史耀增:“跳戏面临今天这样的局面,你认为该咋办呢”?

  关注并致力于跳戏抢救的史耀增无奈地摇摇了头说:“能有什么办法,只好看着它灭亡。”但记者分明觉得,这根本不是老人的心里话,合阳县文化馆的这个老“文化人”是当地的民俗专家,因为跳戏,他到行家庄去的次数多得没人能说清,跟行家庄的跳戏“好家”党建华等人成了几十年的好朋友,党建华等人说,没有政府和史耀增的关心支持,跳戏早就完了。

  记者在行家庄采访时,这些人老心不老的跳戏“好家”希望当地的政府领导更多关注跳戏,留住这宝贵的民间艺术。

  记者在采访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宽忍时,他认为跳戏这样的民间戏剧艺术要保护好,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非常重要。除了各级热心于跳戏保护的文化、戏剧研究部门,很多国外专家学者、媒体都曾多次到合阳调研,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东亚系教授陈李凡平,澳大利亚麦克里大学现代语言学院的贺大卫教授等。

  有村民告诉记者,现在的社会,大家都想着怎么挣钱过日子,谁还会“学雷锋”(意思是说不拿一分钱)去演跳戏。对于这个,史耀增深有感触地说:“正月里国家文化部门来看跳戏演出,有人称呼党建华等人为‘艺人’,党建华当时就纠正说,他们不是靠演跳戏挣钱的艺人,而是跳戏的‘好家’,这句话说清了跳戏的本质,那就是跳戏是庄稼人自娱自乐的艺术,没有一个人会借跳戏去挣钱,但现如今,人们选择的娱乐方式多了,许多人不爱跳戏是很正常的事情,观念也变了,都有一个经济效益的念头在里边,但从保护民间戏剧艺术的角度讲,跳戏作为北方仅存的古老剧种之一,无论如何都应得到保护,而且,演出和保护的费用并不要很多”。提到在西安表演线腔皮影的合阳线戏演员党风菊,史耀增认为:“党风菊在西安的旅游场所搞得不错,这是一条不错的保护渠道”。

  “对于像跳戏这些濒临消失的宝贵文化遗产,要先保护起来,比如建立专门的数据库、照相、记谱、刻录光盘等。”刘宽忍告诉记者。

  省文联民间艺术协会的赵建文指出,民间艺术保护必须从现实出发,必须有新的、外部的资金注入,单纯依靠当地一些外行领导,根本就起不到多大作用。省上应该有一个统筹机制,成立我们自己的文化保护产业集团,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按照现代的市场要求,重新包装,走市场化的道路。

  “传了多少辈子的跳戏,可不敢在我们手里失传了。”看着闲置的戏箱,党建华叹息道。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