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陵园管理员洪城荣:甘于孤寂12载守护烈士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12:02 大华网

  坐落在礐石名胜风景区内的汕头市革命烈士陵园,近日成为众多单位、团体缅怀先烈的最好去处。在这座始建于1959年的烈士陵园里,72名为革命和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先烈在此长眠,后人为永远怀念他们,将陵园维护得完好如初。今年清明节前夕,省民政厅的有关领导到全省各地了解烈士陵园的情况,称赞汕头的陵园是“省内保存得最完好的两座烈士陵园之一”。近日,记者专门到此采访了甘于孤寂守护烈士墓12载的陵园管理员洪城荣,和他的同事詹晓云。

  这里长眠着72名革命先烈

  爬上峰回路转的礐石名胜风景区焰峰景区,记者来到位于九龙湖畔的烈士陵园里。这里一片庄严肃穆,四周全是被松柏翠绿的小山包所环绕,山下的北面就是汕头湾和对面高楼林立的市区。陵园前是一个大理石铺就、可容1000多人举行纪念仪式的大广场,花岗岩砌就、直径和高各达7.9米的墓包正面,立有一块一人多高的大红色大理石纪念碑,上面周恩来同志手书的“人民革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12个金字闪闪发光。墓包正面朝向美丽的汕头港湾和高楼林立的市区,设两门进出,两侧翠柏环卫,墓包两边摆满了社会各界和机关团体、部队战士等送来的花圈,其中一个花圈上的落款是“汕头市农民”,而另一个花圈上的落款则是“人民群众”,从这些看似简单的名字上,看得出广大市民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据了解,近半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我市进行革命爱国主义教育的圣地。

  据了解,始建于1959年的烈士陵园面积达150余亩,保存着68名革命烈士的骨灰,另外还有受到过毛主席接见的革命母亲李梨英等4名烈士的遗骸安葬在陵园四周,一共有72名先烈长眠在此,他们多是潮汕籍的烈士,很多人牺牲时都还很年轻。其中,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有17人,抗日战争时期的有3人,解放战争时期的有4人,建国后牺牲的有22人,包括令许多人感动的、1992年在强台风中为抢救他人生命而献身的黄淡深。此外,还有22人因无法找到个人资料而难以确定牺牲时间。

  上班要爬30层楼高的阶梯

  在陵园接待处,记者见到了默默守护在这里的洪城荣和詹晓云两名管理员。在这位于礐石名胜风景区最偏远的角落,常人难得来一次,但洪城荣已在此整整工作了12年,詹晓云也有五六年了。虽然他们都属于市民政局管理的下属部门人员,对面极目远眺就是汕头繁华热闹的市区,可工作的地方却常难见热闹的人潮,每天都是远离人群非常孤独,陪伴他们的只有深山鸟鸣和如歌如泣的松涛。为此,他们笑称自己是山林的守卫者。

  从风景区的龙泉洞开始,爬上相当于30层楼高的500多坎阶梯,再走上一段长长的山路,这就是洪城荣和詹晓云每天上班必须经历的路途。若加上从市区的家里出发到坐轮渡过海的时间,每天他们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足足有1个小时左右。

  “我早已习惯这样的路程了,但碰上雷雨、台风天气还是很麻烦,路上不好走不说,这一带因为地形的关系雷电往往很多,寂静无人的山林里一声声炸雷和闪电就在身边响起,想想那种感觉的确令人发怵。”从“梦之谷”一带上山到烈士陵园的漫长山路上都没有什么建筑和人烟,洪城荣和同事每天负责管理的就是陵园周围150亩面积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和日常事务,包括接待来此祭奠烈士的客人、打扫陵园广场、擦拭墓室内的骨灰盒、除草等,日常的工作平淡无奇,但生活却有点简单,通往这里的水泥路修好才几年,以前来上班常常一脚的泥土;由于远离城区,这里一直没有自来水,要喝水必须自己到远离接待处的一口水井去挑,每天的午饭也要自己带米、菜上来做。

  虽然工作枯燥生活艰苦,可当记者和他聊起长眠在这里的革命烈士时,洪城荣的眼里马上放出光彩:“在这里上班,每天看看对面的繁华市区,再看看这些为国捐躯的先烈,我觉得心里很充实!”

  革命烈士精神永放光芒

  洪城荣说,烈士墓建成后,经常有市民和各界机关团体来此祭奠缅怀烈士。让他记忆犹新的是,10多年前当他刚到这里上班时,飞厦中学的师生们还特地送来了一套音响。平时,经常有各地的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上山到烈士陵园接受革命教育。今年清明节期间,来自部队、机关团体等单位和市民、老游击队员、老干部等都纷纷前来缅怀先烈的感人事迹,烈士墓前的广场上人群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不少单位还特地在烈士墓前举行庄严的重温入党宣誓仪式,让党员们接受了一次很有意义的教育。许多市民在参观完烈士墓后都纷纷说:“革命烈士精神永放光芒!”

  在洪城荣的带领下,我们走进肃穆庄严、摆满鲜花的墓室,1927年带头建立了史称“潮汕七日红”的汕头革命政权、牺牲时年仅27岁的杨石魂,“巾帼英雄”李文芝,“八·六”海战中英勇牺牲的陈炳任、杨映松,1992年汕头强台风中为抢救人民和国家生命财产而不幸牺牲的黄淡深……每一个烈士的故事都是一本催人泪下的壮烈诗篇。

  “我还在读小学时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们来过这里祭奠先烈,现在是我的孩子来这里接受教育。”正在陵园内参观的林先生深情地说,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世世代代都不应该忘记这些让我们过上和平日子的先烈。本报记者陈敏/文郑雯佳/摄(来源:《汕头都市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