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探寻陈逸飞在家乡的足迹(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14:14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探寻陈逸飞在家乡的足迹(组图)
探寻陈逸飞在家乡的足迹(组图)
陈逸飞代表作《浔阳遗韵》
  他走得太突然了,突然得让故乡人都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几十载的思乡情刚刚有了寄托,想象中的故乡刚刚真切地呈现在眼前,他却突然走了。明港中学美术班的孩子们还等着他再次去作指导;春晓镇干部还等着他去参与整体开发规划;星阳村大陈家的父老乡亲还等着他去喝酒;故乡的山山水水还等着他去描绘入画,他却永远地走了。

  陈逸飞哥哥:弟弟走得太突然了

  昨天下午,得知陈逸飞先生去世的噩耗后,记者第一时间拨通了家住镇海的陈逸飞侄子陈央的电话。他告诉记者,他人已经在上海了,因为心很乱,也很忙,不方便接受采访,但仍然感谢家乡媒体对陈逸飞的关心。

  晚上7点多,记者连线陈逸飞同父异母的哥哥陈亮,老人的声音听上去有些沙哑。他说,昨天上午他去了一趟北仑,下午三四点钟回到镇海的家时,有人跟他说,陈逸飞去世了。当时他第一反应就是“不会的”,但他还是将信将疑地拨通了儿子陈央的电话,当从儿子嘴里一字一句地吐出“叔叔去了”这4个字时,老人说当时只觉得整颗心仿佛被掏空了般,非常难受。尽管他一再声称没有流泪,可是一旁的妻子却“出卖”了他:“嗓子都这样了,还没哭?”

  陈亮今年已经79岁高龄了。他20岁那年,父母带着襁褓中的弟弟陈逸飞离开北仑,去了上海。陈亮说,有一次他去上海时,带着还在读小学的弟弟去儿童公园玩,当时陈逸飞高兴得不得了,蹦蹦跳跳的。时隔50多年,那一幕仿佛就在眼前,可如今兄弟俩却是阴阳相隔。

  再后来,陈逸飞出国、回国、办公司、拍电影,忙得团团转,兄弟俩的联系渐渐少了起来。只是每年清明,弟弟都会回老家祭拜父母,而每一次都会拉上他。陈亮说,最后一次见到弟弟是1个月前的事了,当时他和几个陈家人去宁海前童探弟弟的班(当时陈逸飞在前童拍《理发师》),顺便把撰写陈家家谱的事跟他商量一下。那时陈亮发现陈逸飞特别忙,往往还没说上几句,剧组就有事找他了。

  陈亮告诉记者,前几天,上海的妹妹打电话给他,说陈逸飞住院了。听说是胃出血,老人稍稍松了口气,心想应该不会有什么事。老人还打算明天去一趟上海看看弟弟,可怎么都没想到,再去上海时,将是为时年59岁的弟弟送终。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老人不停地念叨“太突然了,真的太突然了。”老人似乎至今仍然不愿相信弟弟已经离开人世这个事实。

  前童业余文保员:陈导很厚道

  童遵志是宁海前童的业余文保员,陈逸飞两次来前童拍摄《理发师》,他都担任剧组的协拍。老童第一次碰到陈逸飞,是2002年9月20日,那时陈逸飞来宁海选景,一下子就看中了前童。两年多后,换了演员阵容的《理发师》再次移师前童,老童又一次受陈逸飞邀请担任剧组的协拍。

  老童说,以前他只知道陈逸飞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后来接触多了,他就发现,原来这个大人物很厚道,很和气,很有礼貌。在老童印象中,当年参观前童时,陈逸飞若遇上当地居民都会欠欠身,跟对方打招呼。有时拍戏时,孩子们也会拿着本子找他签名,只要有空,陈逸飞都会愉快地答应。再后来,老童就注意到尽管剧组有些人员经常开小灶,可陈逸飞却一直跟着大家吃盒饭,从不例外。

  其实,《理发师》在前童的戏拍到一半时,老童就开始发现陈逸飞身体有恙———他经常捂着肚子,眉头紧锁,实在痛得不行时就躺倒在沙发上,以此来缓解疼痛。老童叹着气说,《理发师》这部电影,陈导真的倾注了很多心血。

  乡亲们的叹息

  昨天下午4点50分,记者走进陈逸飞在北仑区新碶)街道星阳村的故居,围在院落外的族人乡亲都在轻声叹息。“去得太早了点,去年才刚刚回家找到自己的根呀!”现今住在陈逸飞出生老屋里的韩土根老人今年74岁了,他一边翻着发黄的《宁波晚报》,一边跟我们念叨,1968年他花了1000块钱从陈家买下了这两间老屋,直到2002年他在《宁波晚报》上看到有陈逸飞的新闻,加上区文化站同志的介绍,才知道自己住的陈家老房子出了个名人,还是个大画家。从那时开始,他开始注意从晚报上搜集关于这位素未谋面的“画家房东”的任何新闻,在他的珍藏中,去年《宁波晚报》“天下宁波人”专栏介绍陈逸飞的文章是他的最爱。

  去年的一天,一位精神饱满、戴着眼镜的男子一脚跨进门来,微笑着看着韩老一家人用餐时,韩土根一眼就认出了陈逸飞。在老人的记忆中,陈逸飞是个爽朗的人,他在自己出生的老屋里驻足良久,当他在宗祠前的八仙桌上,从陈氏族谱中查到自己父亲和兄长的名字时,高兴地向众人说道:“我终于找到自己的根了,真的,我就是从这里出去的!”

  在星阳村陈家,和陈逸飞同辈的有陈明樟、陈梓樟和陈维屏三位老人。在陈维屏家二楼“修家谱工作室”里,陈梓樟老人告诉记者,去年陈逸飞回家,知道族里修家谱,马上掏出1万元钱支持,并多次表示有需要尽管开口。陈逸飞还很高兴地担任了修家谱工作组的名誉负责人。

  陈维屏老人拿着一封信告诉记者,知道陈逸飞住院了,他本想在下星期三和陈逸飞的哥哥陈亮一起到上海看望,将陈逸飞十分关心的修家谱进展情况“汇报”一下,还有一份介绍陈家历史渊源的《告族人书》要当面交给陈逸飞。没想到突然间就发生了意外,昨天下午得知噩耗后,他足足在家谱前坐了一下午。

  几位老人执意送记者出村,在陈逸飞故居前的一条小河边,陈维屏告诉记者,陈逸飞的父亲陈赓来是当时镇上慎德小学的校长,他和明樟、梓樟还有韩土根都听过陈赓来的课。陈逸飞6个月大时,就和父母一起在家门口下了船,到了宁波,去了上海……
探寻陈逸飞在家乡的足迹(组图)
图:韩土根老人(左)缅怀陈逸飞。

  家乡人的怀念

  春晓之缘

  昨天晚上,记者与北仑区春晓镇党委书记王国铭取得了联系。他告诉记者,昨天早上,他突然得到了陈逸飞去世的消息,一下子就陷入了悲痛中。

  2004年4月,陈逸飞两次来到春晓镇。第一次来春晓时,镇里正在进行旅游开发规划,他在镇里看得很仔细,一个劲地说实在太漂亮了,还对旅游开发规划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说春晓镇的地理条件很像西班牙一些风光秀丽的海滨小镇,规划时除了突出自己的特色外,可以从那些海滨小镇处借鉴一下。

  王国铭说,当时他还觉得陈逸飞对春晓的赞美是一种客套,可出乎意料的是,当月陈逸飞又来到了春晓,还带来了上海世博会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的首席建筑师———西班牙的马西亚·柯迪纳科斯,还有在美国、加拿大从事建筑设计的专家以及两名上海的发展商。这时王国铭才感觉到,陈逸飞实实在在地把春晓的规划设计当作了一件大事情。

  王国铭说,陈逸飞对春晓的开发规划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和陈逸飞共同商量,他的离去对春晓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幸运的是,陈逸飞已经留下了许多真知灼见,他们一定会好好消化利用,这是对陈逸飞最好的纪念。

  深深的遗憾

  “真是遗憾啊,北仑马上要举办国际女排邀请赛了,我们还打算邀请陈逸飞先生来观看呢……”一提起陈逸飞,北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周女士就深深地叹了口气。

  周女士告诉记者,陈逸飞在北仑谈得最多的就是他的视觉艺术,就是如何把视觉艺术这一门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国际通行的艺术理念糅合到故乡的发展中去。他还说过,愿意为家乡的视觉艺术教育尽一份绵薄之力,提出可以在家乡办一所视觉艺术学校。周女士说,区里、市里对陈先生的这个建议都很感兴趣,正准备与陈先生进一步沟通,没想到他突然离世,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遗憾。

  周女士说,陈逸飞曾经表示要以陈家大院为背景搞些创作,前段时间,区文化局专门对陈家大院进行了仔细的勘察,画了不少白描送给陈逸飞当作创作素材,可现在又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遗憾。

  孩子们的记忆

  清脆的夜自修下课铃响起来了,在明港中学的教学大楼外,孩子们欢笑着走出教室。记者多方询问后找到了就读高二美术班的小李同学。在小李的回忆中,陈逸飞那充满艺术家浪漫气质和慈祥长者的形象依旧是那样清晰可见。小李说,去年听说油画大师陈逸飞要来,同学们都充满了期待,在画室里,陈逸飞挨个给大家提意见,轮到他时,陈逸飞还接过画笔亲自示范起来,旁边同学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

  听到陈逸飞的突然辞世,小李十分震惊。他告诉记者,学习十分紧张,他没注意新闻消息。自从陈逸飞来过学校后,同学们学文化、学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很多同学都将“全才”陈逸飞当成了自己的心中偶像,要向这位杰出的“老乡画家”学习,相信大家在难过之余,一定会更加发奋努力学习,接过陈逸飞手中的画笔,争取将家乡未来的蓝图描绘得更加美好。本版撰稿记者梅薇顾霄扬李锋通讯员陈未鸣摄影顾霄扬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