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十年风雨晚报情(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14:26 锦州晚报
十年风雨晚报情(组图)
十年风雨晚报情(组图)
十年风雨晚报情(组图)
风雨送春归。

  尽管9日早上下过一场春雨,天气有些凉,仍挡不住晚报读者观看“庆祝《锦州晚报》创刊发行10周年暨2005年度读者订晚报摇奖大型文艺活动”的热情。

  上午9点刚过,市工人文化宫广场上已聚集了三三两两的市民,“不是说9点开始,怎么还不开演呢?”一位心急的老人问同伴,“10点开始没错,还没到时间呢。”另一位较真的老人指着晚报上刊登的时间给他看。

  读者口碑重于泰山

  礼炮声声、礼花飞扬,上午10点,文艺演出与订晚报摇奖活动正式开始。

  精彩的小品、悠扬的歌曲、欢快的舞蹈、火爆的二人转,锦州日报报业集团发行中心将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一一奉献给与晚报共同走过的读者朋友。知识问答与订晚报摇奖活动穿插其中,现场的晚报读者都踊跃参加。一位参加答题的老人说:他把晚报视为精神食粮,能来参加这样的活动他非常高兴,希望晚报以更优异的精神面貌面对读者。

  家住解放东路的董大妈一早也赶来看演出,她对记者说:她家自费订晚报有十年了,每天下午回家她都要先看晚报再做饭,不吃饭也得先看晚报。像创刊号以及每次改版等有纪念意义的报纸,都被她和老伴精心收藏起来,“以前订晚报摇奖活动,我家还中过三等奖,奖品是电磁炉。”

  特等奖花落谁家

  此次2005年度读者订晚报摇奖活动共设六个奖项,其中特等奖一名,奖品为背投彩电。

  摇奖前,一位报纸投递员为记者讲述了一位读者“中奖”的故事:一周前,他像往常一样送报纸,当送到太和区一位70多岁老人家里时,老人高兴地跟他说“我中奖了,昨天梦见自己中了二等奖”。

  活动接近尾声,在场的众多读者也越来越期待:特等奖究竟花落谁家?随着锦州日报社社长杨作诗轻敲下电脑键盘,激动人心的特等奖终于产生:家住工学里的周树清,订报发票编号0004219。凌河区公证处公证员对抽奖结果进行了公证。

  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系到获得特等奖的周树清,他当即表达了激动的心情:“太突然了,也非常高兴。从没中过大奖,也没想过能中奖。”周树清今年72岁,是一名退休教师,他和老伴订阅《锦州晚报》近10年了,家里这份晚报不仅老两口看,闺女儿子、孙子外孙子一大家子人都喜欢看。

  记者上阵演小品

  整场文艺演出中,由报社记者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一份迟到的晚报》,赢得在场观众阵阵笑声和掌声。小品总编导日报记者高战,领衔主演日报记者张爱桐,主演晚报记者李秀艳、鲁俊松、邓旭东。

  两周前,李秀艳接到发行中心托付的“重任”,为文艺演出排一个小品,她抽出半天时间完成了小品本子的雏形。本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原则,高战“操刀”对本子进行修改,“虽然添了些‘包袱’,本子改得还是很仓促。演员在一起磨本子的时间也比较少,有时一边排练一边对剧本做些修改。”高导道出他的一点遗憾。

  演出前一天,记者到小品排练场地“探班”:下午2点左右,剧中人物“老王”迟迟未到。其他3位演员各自走了两遍台,理顺自己的戏路。等到“老王”鲁俊松现身,演员们各就各位,开始彩排。

  记者在彩排中发现,除了导演高战,业余“场外指导”还不少,晚报总编朱玉广、副总编樊敬、马飞、宋月秋、记者部主任赵敬红等纷纷为小品演出“献计献策”:“李姐你从这边上场,张姐和大东在那边上场”、“大东上的时候,俊松先别露头”、“俊松,你演的是老大爷,明天上场得弯着点腰,最好明天穿白裤子、红皮鞋”、“张姐戴顶时髦点的帽子”……这还没演出呢,先把咱演员忽悠“迷糊”了。

  虽然演员是业余的,但他们的敬业精神非常专业。为了一句台词,“发行处处长”李秀艳反复推敲;为了一个上场动作,“老王”鲁俊松和“投递员”邓旭东在排练场上来回走着;为了保持第二天演出时嗓音洪亮,饰演“张大妈”的张爱桐说:“4点钟以后我就不说话了,回家先喝胖大海。”彩排结束时,“张大妈”再三叮嘱高导“明天你一定得去”,别看高导年轻,他可是咱“大爷大妈”的主心骨。

  9日临演出前,记者到小品剧组进行最后一次“探班”。“压力大啊。”领衔主演、有过多年农村生活经验的“张大妈”仍有些紧张,但一提到自己演的角色,“张大妈”发挥她的幽默本色:“尽管咱是知识女性,但演不了知识女性,就能演一些农村大妈的角色。不过先声明,‘大妈’我才四十。”“平时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采访、写稿、编版,真正在一起合练的时间太少。”李秀艳最后给自己打气,“顶住压力也得上,别给咱报社丢脸。”鲁俊松和邓旭东则是一脸轻松,“等着看我临场发挥吧。”……“老王”一句话让记者心里没了底儿,演出时可别吓着咱观众。

  “发行发行,不发不行”

  套用小品《一份迟到的晚报》中的两句话“发行发行,不发不行”,“无论投递员个人有多大事,报纸都要按时送到读者手中”。每天,几万份晚报能及时无误地送到读者手中,全靠一支强有力的发行队伍。观看摇奖活动时,家住在卫东街的一位老人说:他以前身体不好,投递员都是送报上楼,每天都很准时,“送报的这些孩子真好。”

  文艺活动的最后一个节目,是由100多名报纸发行、投递人员与两名歌手共同演唱的《同一首歌》。为了练习歌曲,这些发行、投递人员“牺牲”了两周多的午休时间,聚在一起听磁带反复练习,最近天气冷,有的人感冒嗓子不好,仍然坚持,有的在送报纸的路上还哼着歌词。

  2004年10月28日,锦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后,锦州日报社报刊发行部更名为锦州日报报业集团发行中心,肩负着《锦州日报》、《锦州晚报》、《辽西商报》三张报纸的订阅及发行重任,更肩负着成千上万名读者的信任和企盼。

  作为报业集团发行中心成立后的第一届领导班子,处长张强介绍:目前,报业集团发行中心下设综合处、投递处、征订处及外埠处等四部门,其中投递处是队伍庞大、任务重、与读者联系密切的部门,每天十几万份报纸均由这里送出。发行中心还实行了全面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和经营方式,如报纸零售进超市,与社区联手为业主订阅报纸,与中国电信锦州分公司联手打造现代发行队伍,并使投递员统一着装,让投递窗口亮起来等等。

  4月6日,为纪念创刊发行10周年,《锦州晚报》推出80版珍藏版,也为发行工作增加了几分重量,发行中心对零售市场做出预计,并开了几次会议,保证市内四个发行站、报房、零售窗口的运行,使80版晚报及时准确送到读者手中。

  提到如何策划这次大型文艺活动,张处长说:这届领导班子上任恰逢报业集团发行中心成立,又恰逢《锦州晚报》创刊发行10周年,可谓双喜临门。过年之后,发行中心全体人员着手策划文艺演出与摇奖活动,文艺演出的整体策划及具体节目的敲定都经过多次沟通商量。为庆祝《锦州晚报》创刊发行10周年,今年原定两次的抽奖活动合并成一次,发行中心为2005年的个人订户奉上总价值5万元的“大餐”,给伴随晚报十年的读者一个真诚的回报。当初计划4月6日推出这台节目,但考虑到很多读者要到周末才休息,就改在4月9日举行。

  感谢支持晚报的读者朋友,感谢道光廿五集团、市煤气总公司、市老龄产业协会、大连珍奥集团锦州品正苷泰专卖店、尹家熏鸡、翔宇电器、南站新区管委会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锦州晚报》于1995年4月6日创刊发行,属自办发行,迄今为止共发行2968期,读者覆盖锦州各县(市)区。我们满载着10年收获的喜悦,满载着广大读者的厚爱,满载着信心和希望,从一个崭新的起点,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记者解难 张潇 赵珂伦摄

  (来源:锦州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