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红色之旅纪录(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16:03 海峡都市报 | ||||||||||||||||
本期主笔:陈佳裕 参与执行:晓勇/良标/清竹/明飞/田米/郑军 前言 忙碌大半个月,其实我们只做了一件事。这就是描绘你面前的这张图。 4月7日,由泉州市委宣传部、市直党工委、市旅游局和本报联合主办的泉州红色之旅首团出发,这是泉州在全国红色之旅逐渐升温的背景下,一次意义非同寻常的举动。 它意味着—— 第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对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一直秉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并以此滋养新一代的泉州人; 第二,借助开发红色之旅的契机,泉州已经着手用市场的手段引入建设资金,而不仅仅停留于口号的宣传,体现了泉州人的务实精神; 第三,在闽西南推动无障碍游的背景下,泉州以“红色之旅”先声夺人,势必给本地旅游市场带来一定的激荡,并以此确立泉州又一个旅游品牌,为打造旅游大市加分。 体验 旅游的趣味之处,就在于你可以把游前方方面面的“印象”,与游中的亲历“见证”作个比较,而一般来说,两者总会有一些不同。红色旅游的“群英脸谱”也不例外。 4月7日,泉州红色之旅首团前往安溪3个红色景点,记者在本报读者团中选取4个“样本”,对他们参游前后的相关状况进行调查,并邀请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硕士导师黄远水进行评析。结果发现,作为游客,他们不仅出游动机各不相同,就是游览同一红色景点,观察同一批群英脸谱,他们的所感所获也是各不相同。 黄远水说,人们观察事物,不同角度不同阅历不同需求,会有不同结果。而这,正是红色旅游的魅力所在。 样本一:孩子长大自己去 样本背景:孙徽娜,女,职员,已婚有一子。 小孙的家庭,是典型的三口之家。平时上班忙,孩子在城市长大,学校传统教育不多;自己的相关知识主要来自课本和影视作品,讲给孩子听不生动。这次参加红色之旅首团,主要是想看看革命事迹后回家讲给孩子听;另外,活动中有一些现代景点,想随便看看。 调查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什么事让你印象深?2.出游前你知道这些景点吗?什么印象,什么渠道获知的?3.看到的和原先印象中的有什么不同?4.出游目的达到了吗? 调查结果:1.“看后讲给孩子听”,此行主要目的未达到;2.这次主要是找一些年纪轻的烈士事迹看,看完之后感到景点介绍过于简单;3.出行前听说过这些景点,是从贵报看到的,感觉应该有许多好看的,那里应该牺牲过很多人。 专家评析:旅游具有不可代替性,不能一个人看后传给另一个人,像体育运动接力赛那样;交通条件许可,孩子最好是让他自己去;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要结合应景教育;旅游组织单位要联系景点单位多作宣传推介。 出行体验:知识分子脸孔比工农干部多。 我在参观“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时看到,许多先烈投身革命时都是知识分子出身,而我没来的时候,还以为在山区闹革命,应该是工农干部多。 比如我看到烈士许包野,是1920年赴法国、德国、奥地利的留学哲学博士;烈士陈凤伍是闽南游击支队的支队长,闽南很多人知道他,但大多以为他只是善战之人而已,事实上他参加北伐时就是高中生,还如郭节烈士,也是华侨学生,还是当时的教书先生。 我在安溪3个红色景点看到几十个烈士的遗像和简介,知识分子占到三分之二,这一点纠正我过去的想法。说明中国革命,知识分子是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通过类似红色之旅活动,看到他们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样本二:对泉州英烈了解少 样本背景:邓东兰,女,机关人员。 小邓的家“比较革命”,父母都很注重孩子的品行教育,全家爱看战争影片、连续剧。但小邓平时了解泉州本地英烈太少,想借这次机会积累自我教育素材;因工作机会常到安溪,但来去匆匆,没游览过安溪特色景观。 调查提问:同上,但增加一个个性化问题,即“与单位组织类似参观有什么不同”? 调查结果:1.认识了一些本地英雄本地烈士;2.发现女英烈较少,好像才一个;3.“事迹介绍”太简单,不生动;4.以前知道的英烈都是全国性的,事先知道的一些本地英烈,是从贵报最近报道的内容中了解到的。5.我参加过单位组织的在“泉州市烈士纪念碑”的活动,主要是单位领导发言,没有别的介绍,所以感觉不如这次看到的多。 专家评析:像邓东兰这样“自我教育”型的人,应是今后泉州红色旅游的主体客源;红色旅游就是要让普通百姓都有机会与英烈面对面,而愿意面对面的,肯定是那些愿从中接受教育的人;家庭生活氛围注重传统教育的,一般能成为红色旅游游客。 出行体验:这里出过的大人物还真不少! 说实话,我一直以为当年泉州闹革命是小打小闹,不可能出什么大人物。这次看了才知道,原来泉州革命时期成长起来的大人物还真不少。 粘文华是鲤城人,参观中看到介绍,说他1932年6月到安溪,任红二支队政委,而众所周知,他是解放后福建省的政协副主席;尹利东任过广东省委书记,他在大革命时任安溪中心县委常委。彭德清、方毅更不用说,前者解放后任交通部长,而后者官至国务院副总理,他们都在安溪生活战斗过。 说这点观感目的在于,现在有些年轻的泉州人,轻视泉州红色之旅的分量,认为都是农民闹革命,跟别的地方比算“轻量级”,但事实并非如此,泉州在革命年代孕育火种,并为解放中国输送大量高级干部,这是泉州后人应当看到的。 样本三:不要叫外地人“北仔” 样本背景:刘珊,女,半工半读。 小刘的家在德化城关,不算城市也不算十分农村,常听红色旅游,但不知是什么。小刘的学历只有高中,父母是一般职员。因为工作和学习常遇困难,这次报名参加首团,希望能从英烈身上吸取精神力量;另外特地和男朋友一起出行,希望增进彼此情感。 调查提问:同上一个样本,但增加一个个性问题,即“看红色景点与看其他旅游景点,情趣有什么不同”? 调查结果:1.克服困难有动力,感到烈士当时的革命条件太差,现在再想想自己遇上的那一点困难根本不算什么;2.这次与男友一起受教育,相信爱情会更坚贞;3.情趣上,看红色景点比较严肃,看现代景点则比较热闹。 专家评析:这个样本较典型。人上进需要精神力量,尤其常遇困难时,但现在的一些榜样“高大全”,不可比因素多,比如创业等,但英烈不同,虽然年代不可比,困难也不可比,但仁人志士身上的精神光芒,却是永存的,可学习的。 出行体验:泉州闹革命外地人不少。 我替现在一些泉州人脸红。多少年了,泉州还有人叫外地人为“北仔”。我想说,要让这些人看看泉州红色景点,让他们知道泉州革命时有多少外地人来过,看后我相信他们该不会再叫了。 念小学就听老师说过“五湖四海”,但始终不明确含义。这次我看到,在安溪这片土地上,早年的革命者就很多是外地外省人。他们与安溪与泉州人浴血奋战,我认为这也是“五湖四海”——只为一个共同目标,大家不分彼此走到一起。 我看到,任中共安南永德特委书记的李剑光就是永春人;“安溪红旗”的总编李实是海南人,任安溪中心县委军事部长的尹利东,后来出任广东省委书记,他是江西兴国人,而彭德清是厦门同安人。这说明什么?峥嵘岁月时泉州很包容,现在搞建设一起做事,为什么有些人就不行? 我怀念那个时代的纯洁,希望更多的泉州人与我有同感。 样本四:有钱也要有“精神” 样本背景:林荣坤,男,个体老板,住泉州市区。 林先生开着一家餐饮店,平时比较累,日子单调;赚了些钱,希望有时间出游调节一下,填充精神生活。这次报名参加首团,是想借机四处游览游览。以前虽去过不少地方,但参加红色旅游还是第一次,希望丰富一下精神生活,看些故事回来讲。 调查提问:同第二个样本,但增加一个个性化内容,即“民营老板接受传统教育必要吗”? 调查结果:1.观光目的达到,精神充实一些;2.民营企业主大多出身社会底层,文化普遍不高,思想境界也有限,红色旅游对他们很有必要;4.中午所吃的午餐有特色,但不代表平时也能这样,因为这次是首团比较特殊。 专家评析:红色旅游对私营工商业主很适合,他们大多因商旅走南闯北,但未必去过红色景点,尤其本地的,去看看甚至去投资,都是可取的。 出行体验:英烈确实了不起! 我这个人崇拜英雄,更相信没有坚定信念便没有英雄的道理。这一回,我从安溪英烈身上看到这样的脸谱。 先说傅有智,他是安南永德边区第一位苏维埃政府主席。1930年这位安溪蓬莱人在厦门被捕,秘密枪决时身中五弹九孔,但他大难不死,从死难烈士尸首旁醒来,并连夜逃离刑场疗伤。 不幸的是这样的英雄,1933年9月又被捕,同年9月17日再赴刑场,这一次英雄再无福运。但我看后很感动,他一点不比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将士差。 这个信念,就是“为了真理不怕牺牲”。耳闻目睹这种精神让我感动:他们是真英雄,他们确实了不起。 对于年代久远的英烈们来说,后人对他们的认识,往往只能局限于“事迹和生平”本身,而他们光环背后的生活,人们知之甚少,甚至无从知道。 与过去景仰、学习不同,红色旅游为人们解读不同时代的伟人、英雄和先烈提供了可能。作为旅游者,你可以寻访、探究,还可以好奇地向人发问,直到你弄清全貌。 3月23日至4月7日,我们在探访泉州红色之旅景点时,特地寻访了先烈们的亲属。这些英烈遗属们,几十年来,大多过着与普通人一样平静无奇的生活,直到面对我们的发问和镁光灯,他们才如同公众人物一般,站在人们面前。而他们那些关于先辈的记忆,也才一一抖落了出来。 遗属当解说如何? 红色景点的优势之一在于形成景点的时间优势,既不像文物古迹那样要靠“传说”诠释它,也不像现代休闲景观那样,只须游客前来享受就是。 “时间优势”的背后是知情人的优势,烈士的后代、遗属,英烈当年的见证人,有不少如今健在,他们熟悉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因此由他们来讲先烈事迹讲先烈故事,一定特别生动特别有趣。 如果说红色景点是一种特殊旅游资源的话,那些知道英烈生前身后事的遗属们,则应也算资源之一,而且目前发掘他们宜应及时。在三朱老区,当年的“五老户”去年还有25人,今年初就剩20人。 所以盘活这些特殊资源,除请他们出来给红色旅游当解说外,还应抢救他们知道的故事,由人记录写下并传下来,要不若干时间后,红色景点就要变成文物,只能游景而无法历事。 我教安叔叔说闽南话 讲述人:洪建才,男,今年64岁,家住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1958年8月23日,他与安业民同在一个炮位,是目前围头村唯一与安业民生前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几十年来,他一直称安业民为“安叔叔”、“安兄弟”,并视自己为安业民生前战友,目前他与安业民在辽宁的亲属仍常有联系。 人清瘦,挑水走路很快 如果安业民还活着,今年该有68岁了。这个年纪在他的老家辽宁开原农村,也该是子孙满堂,安享晚年了。 万炮齐轰金门是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但部队到围头是在1年前的1957年3月,这年我16岁,被编在支前民兵大队里,与部队一起修筑工事。那时驻在围头的解放军就一个连,所以村民认识安业民等解放军都有一年多。印象中,安业民皮肤比较黑,人很瘦,但挑水干活很快,像是很有劲。 部队来的时候,正是冬天闽南沿海枯水期,用水很紧张,但有三口全村最大的水井是给部队用的。除了开战前的两个月由民兵送水外,之前的一年多时间全是战士自己挑水,安业民就是其中经常挑水的一个。 那三口水井都在我家旧厝附近,解放军一天挑3次水。那时全村无论什么年龄的人都叫战士为“解放军叔叔”,所以战士来挑水时,围观的人总喊解放军叔叔。我记得那时全村基本没有人懂说普通话,所以虽然好奇,但也无法说上什么话。因此很多战士并没给大家留下印象。 安业民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因为他一直学不会用小桶从井里取水,经常要人教他或帮他。取水时间一耽误,他挑水走路就急,加上他人瘦,所以给人印象深一些。 他是我们村的一员 安业民被炮火烧伤是我背他下阵地的,这件事当时从国防部到泉州军分区,各级领导都知道。但我与安业民的交往,有很多事至今还没外人知道,比较有意思的是,安业民会说一些闽南话,而教他的人,就是我。 1958年初,围头村民开始转移外撤,上级说仗随时可能打,只留下民兵。那时我们民兵大队已经被编到各个炮位,同解放军一起操练吃住,一个班一门炮配3个民兵做后勤。从那时起到当年8月炮击开始,几个月时间大家都在一起。 安业民有很多优点,其中一个是好学。那时战士不会说闽南话,而民兵不会说普通话,合练起来靠打手势,经常闹笑话,部队就要求我们彼此学话。安业民和我是搭档,他学话刻苦,学闽南话比我学普通话多。 除了阵地战术和后勤配合用语外,安业民还学会男的、女的、吃饭、睡觉、洗衣服和好多生活用语。 他给我的印象还有一点,就是人和蔼可亲而且生活俭朴,比如洗衣服,开战前两个月,就基本由后方老百姓拿走统一洗,但他对我说,他在老家农村时就养成习惯自己洗,所以每次都很别扭,等衣服晒干送来,他都要用闽南话说感谢。 相处那么久,没想到他会牺牲。现在他就安息在我们村的广山上,他会说闽南话,是我们村的一员,几十年来我都把他视作自己的亲人、兄弟,他老家四寨子村的兄弟侄儿来,都找我,我们就像亲戚一样。 李子芳智对美联社记者 讲述人:李国威,男,今年55岁,家住晋江市龙湖枫林新村,是新四军著名将领李子芳的堂侄。他从家乡石狮市永宁镇子英村搬出已有多年。 1940年新四军政治部迎来一批欧美国家的记者,时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的李子芳,负责陪同记者采访,这个故事说的是他妙语智胜女记者的事,而话题涉及的正是当年西方攻击共产党“共产共妻”的谬论。 新四军军部建有文工团,李子芳陪同记者到达时,文工团的女演员正在排练节目。目睹她们青春貌美、体态舞姿优雅,美联社一名女记者问李子芳年已31岁,为何不娶女人,并不怀好意地说:这么多女子还看不上吗? 李子芳闻言十分警觉:对方把他的年龄、婚姻状况摸得这么清楚,又在这样一个特殊场合问话,一定别有用心。 这件事是我到江西上饶集中营看资料时看到的。资料记载李子芳这样说:婚嫁随缘,你们美国该也如此。在我们革命队伍里,个人生活当时是十分严肃的事。还说,不娶不嫁就不是革命吗?一席话说得美联社那名女记者“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听说这件事后来还被编成话剧,很受将士们喜欢。 李子芳牺牲于1942年5月2日。他牺牲时尚未成婚,这是我们作为他的近亲属特别痛惜的地方之一。 如果劫囚成功郭节不会死 讲述人:郭栋梁,男,今年66岁,家住安溪县佛仔阁村。他是大革命时期著名烈士郭节的堂亲,而郭节是安南永边区党组织的创始人,后来被敌捕获惨遇活埋。 郭节是我的堂伯,今年4月24日是他就义73年的日子,到时我们全族的人将依例祭拜他。他死的时候只26岁,所以并无后继。 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族人并不敢公开谈论他。政府修了他的故居后,一些父辈爷辈的人才开始说出他们知道的事,而我所知道的大多来自他们这些回忆。 我从不同意有人说他活着会当大官,我只想说他如活着没被敌人所害,就是一个农民,我们族人心情也会平静些。 没人敢雇他教书 郭节是在侨居新加坡“起共产”(意即参加共产党组织)被追捕回乡的。事实上他一直过得很不顺,他被学校雇作“先生”(即教师),在一个学堂一般只能教一季(一个学期)。 原因是,他总在学堂教唱红军歌,念一些说共产党好话的报纸,人家校长害怕,一些家长也怕,所以虽然他教书教得好,但没人敢雇他。 不顺的事情还有,他秘密组织党支部,发展不少穷苦人入党,还当游击队长,经常与民团打仗。村子因此被烧过3次,全村人跑到永春躲在山上,因为这样,一些村民骂他恨他误会他。 说心里话,现在大家说共产党好,是大家都看清了,那时是什么年代什么时候?他一个华侨青年,又有文化,就算在新加坡待不下去,在当时安溪有文化,教个书也会比别人强。 不过我们现在以他为荣,觉得他了不起。 不该在后寮小学停下 郭节被捕是1935年3月,当天他在村里,民团来了3个兵,带长枪。说是抓,其实是郭节跟着来人走,没绑手也没有套枷,村民看到他被带走,联络游击队跟着准备劫囚,本来这在山高林密的山上,是件容易的事,但居然没成功。 7个游击队员带枪,10多个村民也有两支鸟枪,一行人跟着寻找下手机会,可奇怪的事发生了,走在前面的3个民团兵把郭节带到后寮小学,后来听说是郭节提出要喝水。事后游击队分析,是郭节不知道后面有队伍要救他,说到小学喝水只是想找机会脱身。 不过本来停下喝水也出不了大事。坏就坏在民团的人说走路热才口渴,要郭节把棉衣脱下,这一脱郭节身上的短枪就露出来了,3个民团兵见状把郭节扑倒,并把他捆绑,还把枪上膛四处张望。 这一切伏在周边的劫囚队员看得真真切切,情势忽然变化,劫囚计划便放弃了。1个多月后,他在安溪县城被活埋,听说在狱中受尽酷刑,就因为不招所以死得很惨。 许多人到现在还很懊悔,说如果发个信号给郭节,他就不会到小学,也就不会被捕。但是后悔没用,也许好汉就该如此壮烈,我们为此怀念他。 叶飞曾想把故居改成小学 讲述人:叶万苍,男,今年50岁,是叶飞故乡南安市金淘镇占石村现党支部书记。他是叶飞的侄子,在叶飞将军逝世前,多次前往北京探望,1990年叶飞回故乡探亲时,他是主要的接待人员之一。 知道叶飞任过福建省委书记,任过海军司令,任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人很多,但是恐怕没多少人知道,他爱家乡,但从不利用权力和影响为家乡做事,体现了他作为革命家的高风亮节。这故事讲的就是这点。 1990年叶飞回乡探亲,村里合计着向他反映建新学堂的事。大家认为,旧学堂早已是危房,再盖所新小学得花钱,只需他给人打个招呼肯定没问题。 是日,乡亲们围在叶老身边聊家常,建新小学的事被“聊”了出来。叶老听了沉思良久,他对大家说,小学校舍坏了事关师生安全,但是政府做事是有规章的,不能因为这个影响家乡政府做事。 说完后他起身到故居四周看看,坐下来对乡亲说:这座老屋政府翻修过,有六七个房间,我看就把这座老屋当小学吧,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乡亲们忙推说:这怎么能行,要不让政府解决吧。 现在村里的占石小学有二层新楼,是南安的达标小学。而叶老的旧居,村里人始终舍不得用作小学,但是叶老做事的原则,和他要献旧居支持教育的精神,至今让村民们记得。 前景 2005年3月23日,泉州市4个市级部门齐聚市旅游局,举行一场名叫“泉州市红色旅游”的推介会。 是日,南安叶飞故居、鲤城龙岭老区、石狮永宁李子芳故居,和稍远一些的泉港区三朱革命烈士陵园等一批红色景点,被划入泉州红色旅游的线路中。 而在此之前,这些景点的管理者们,对于红色旅游市场前景已有判断——龙岭,以红色之旅为龙头,已招到一个10亿元投资开发的项目;叶飞故居,吸引泰国商人投资1000万元的“龙船山风景区”已完成三通一平;李子芳故居拿到纪念馆对面的5亩土地,已决定要完善停车场并建一个配套公园,而泉港三朱整个山头已被区里划入旅游开发区,正对外招商。 旅游业投资是长线投资,动辄千万上亿的资金砸下去,难道投资者不清楚这个道理?作为红色景区景点,通过市场化导入资金,这在泉州还是第一次。由于泉州红色旅游景点分散,市场运作还未成熟,这些项目这些资金能带给泉州一个什么样的红色旅游市场呢? 泉州红色旅游的市场前景突破口在哪里?首团成功举办后,这已经成为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了。 投资个案一:红绿龙岭 名称:龙岭红色生态旅游区 投资方:山东鲁能英大集团公司 投资额:10亿元 目前状况:项目书已送泉州市审批,4月7日景点设计开始 建设设想:在3000亩辖区面积里,以龙岭革命遗址为中心,以现有25000株龙眼、杨梅、番石榴为附生资源,以别墅山庄开发为衍生物,立体建设红色生态旅游区。 调查:4月4日下午,泉州市鲤城区龙岭社区居委会主任陈录鹏,搬出厚厚一本“项目书”给记者看,说市领导今年春节刚来看过项目用地,而投资方三天两头打电话询问市里审批进度。 陈录鹏说投资方看中什么,他其实心里也不十分清楚。清楚的只是,投资代表看完这里连说,这里的红色景点有前景。 项目确实来得有点突然。去年夏季经人引荐,投资方代表前来龙岭考察,接待的正是李录鹏。随后一班人住在山上勘察,不久一大本项目书就拿给了李录鹏。李说他托市里的人打听,知道“英大集团”已在全国多个红色之旅有过投资,消息传开,全村人“又惊又喜”。 静下心来,李录鹏对记者说,鲤城跨江,龙岭山下全是高新技术开发区,龙岭的区位优势至此凸现出来,相信这个红加绿的旅游项目,投资方应是冲着前景来的。 投资个案二:龙船新景 名称:南安占石龙船山风景区 投资方:南安一泰国华侨 投资额:1000万元 建设设想:在叶飞故居所在的金刚山后,以叶飞故居和1000亩原始森林为轴线,将位于龙船山的著名景点“天子池”、“凉伞旗”、“大吹小吹”等整合于区内,构成红色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区。 目前状况:今年3月泰方已派人将投资区内,相关建设用地进行了开工前的“三通一平”,预计项目开工将在今年5月开始。 调查:3月28日,记者随同占石村书记叶万苍上山,见到如同在村办公室见到的“龙船山风景区”所标的景点,和一望无际的大片森林。 据叶万苍说,2003年占石村在泰国的大华侨叶先生荣回故里,当时他参观了叶飞故居,并仔细看了金刚山、龙船山森林和景点,走前决定投资1000万元开发风景区。 叶万苍说,在后来与泰方派来代表的多次接触中,他得悉叶先生此前已游历中国许多红色景点,因此猜测他回家投资并非偶然。但到底他看上这里什么,有没有市场调查过,叶万苍说“这点不太清楚”。 投资个案三:特色公园 名称:子英公园 投资渠道:招商与集资结合 建设设想:建设一个可停旅游大巴的停车场,一个特色公园。 目前状况:已获准先期使用5亩土地,相关公园项目正在设计中。 调查:开发所在地位于李子芳纪念馆前,土地尚未平整。子英村干部李贤谊告诉记者,李子芳故居和纪念馆每年接待参观者都在3000人以上,一般来参观的都是在一小时内,且常碰到无地方停车,所以村里发动集资,并对缺口资金180万元进行招标。现在就差公园设计一到就可动工。 投资个案四:看准休闲 名称:三朱旅游区 投资方:项目开发资金来自市场招商,道路和部分交通设施由区政府投资 投资额:分3期建设,预计需2亿元 建设设想:沿山“三朱革命烈士纪念碑”向北,将岩穴寺、仙人石、虎穴口、虎源寺等串在一起;在山沿四周修筑别墅山庄、高级休闲服务区等。 目前状况:有关道路、休息亭规划已下达,绿化已开始,首期项目预计7月动工。 调查:3月27日记者冒雨察看了山,发现这里距泉港石油城不过10公里,而三朱纪念碑又是泉港区最大的一处红色景点,旅游和休闲结合开发,前景应该不错。 当地村民称,虎源寺在当地十分闻名,就连莆仙人也常常来,只是没有开发管理,未曾产生过效益。村主任朱秀泉告诉记者,他们早就想到市场开发途径,只是这样的项目要由区政府招商,目前区里正在操作。 泉州红色旅游市场到底有多大 此番历时半个多月的红色之旅探访,记者共到过12个泉州红色旅游景点,每到一处都询问了解该处一年接待的人数,加在一起算,约略为40万人次。但是这些人次数,全部来自学校、机关、部队、企业,鲜有普通身份的人去过。 记者发现,参观泉州红色景点的人,目前100%全是免费,而且学生占到60%。而根据最新的中央“两办”通知,中小学生可以免费参观,这样一来,就算再开发10万人次,加上扣除学生数后的余数,近期泉州红色旅游的市场盘子应不会超过30万人次。这些就是目前可知泉州红色旅游可作收费的客源。 记者同时参照了泉州中旅前不久制订的泉州红色之旅参游团队价,最高价格是每人90元,最低的是每人54元,均价77元。也就是说,照这个价格收,按上述理想的人次数算,这个数字约为2.3亿元,只占到泉州目前年旅游收入100亿元的2.3%。 实行收费,这些往年年年参观的常客会不会再来,还是一个问题,因为这涉及红色之旅收费的一个禁区:不能公费旅游,不管是红色之旅还是其他。 方略:内外市场统筹推介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黄远水认为,目前泉州红色旅游已经开始,投入机制也出现市场化倾向,因此应当把内外两个市场统筹起来大力推介,才能形成特色旅游业优势。 据黄副教授介绍,在福厦泉漳4个中,目前红色旅游方面泉州走在前列,这是优势,可以抢占客源高地,如能迅速形成品牌,客源不成问题。 他认为,泉州红色旅游只有把客源扩大到年300万人次,产业特色才能凸现;或者是综合开发后,人次游收入达200元以上,这样才可能出现产业影响,形成品牌优势。 另一方略是,黄远水副教授认为,以红色景点为核心,大力整合泉州本地游资源,提高人次游消费额,通过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收益,达成对泉州红色之旅的核心支持。 回报:综合效益应该无忧 对于目前泉州围绕红色景点进行的市场化投资现象,黄远水认为这是好现象,还认为进行多元开发后,只要经营得当,投资收益应可无忧。 他说像龙岭、龙船山项目,都属综合旅游项目,其中可能还存在少量房产开发,和酒店度假项目,而后者可以预期收益状况,因此综合起来,效益回报会很可观。 黄远水副教授希望有更多的投入围绕泉州红色之旅。他认为越多越好,因为可形成彼此有益的集群效应。他还建议政府多作引导,多包装一些红色旅游项目招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