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进大湘南:赋予底蕴和灵气“石鼓”无声响千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09:2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衡阳四月十一日电 走进大湘南:“石鼓”无声响千年

  作者:刘双双李思之

  在雁城衡阳北面,一面千年“石鼓”枕着涓涓湘水、蒸水和耒水孤兀在三江交汇的石山之上。“石鼓”无声,却赋予了这个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灵气;“石鼓”无声,却如雷贯耳,响彻千年。

  就在这里,有个与睢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齐名的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石鼓书院。

  据史料记载,唐宪宗元和年间,一衡阳籍叫李宽的读书人于石鼓山巅筑屋读书,泛舟观山,不亦乐乎。以至文人骚客接踵而至,吟诗作对,焚香煮茶。更有韩愈、柳宗元等文学家在此赋诗作记:“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

  至宋代年间,李姓族裔将坍塌的书屋重建,宋仁宗赐匾“石鼓书院”,从此正名,同时演变成了民办官助的书院。其后,书院独具一格地开中国学术自由讲学之先河,范成大、辛弃疾、王夫之等都在石鼓山上留下了历史的印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朱(熹)、张(栻)会讲”就是在岳麓山和石鼓山上进行的思想火花的碰撞,极大活跃了当时的学术气氛,更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遗憾的是,鼎盛一时的学术殿堂自清代康熙年间日渐衰落,合江亭、武侯祠、大观楼、忠节祠等名胜古迹连同那块“石鼓书院”的御匾更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毁于一旦。以至于记者今日登山观院仅见汤汤江水上历史的残迹,而曾经熠熠生辉的一切只能靠导游来生动讲述。

  “这石鼓是现代人为纪念书院所立。”踏进书院,导游指着左侧一高达三米左右的石雕鼓解释道,石鼓山以及石鼓书院并非因此而名,而是古人以为“蒸湘二水夹岩,风浪击石,声如鼓”,便命名石鼓。

  书院内唯一可称为景观的怕是山腰那不过立方米的朱陵洞,洞中仅有一尊铜像。导游介绍,此洞以前极为深广,“朱陵洞内诗千首”曾是衡阳八景之一,曾是市民通往远隔数里的南岳山商道。但不知何时,此洞被废堵了。

  如今,当地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完整修复和重建石鼓书院,并可能借鉴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模式与临近的大学共兴学院,希望让这个精神殿堂在衡阳重放异彩。

  眺江远望,昔日的这片超凡净土如今已是高楼环绕,车水马龙。记者未闻到那击石如鼓的江水声,仅有渡口悠长的轮渡声。

  石鼓书院给开拓进取的衡阳人留下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的湖湘精神。这面千古流传的无声“石鼓”无须敲打,而学以致用的思想已经融入了雁城人与湖南人的骨子里。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