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双强”村支书 群众致富领路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10:3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夏长勇

  “三子”党支部带来的震撼(背景与由来)

  盐城市是个农业大市,全市815万人口七成在农村。到2002年底,全市各村平均负债43万元,农民无负担村仅有16个。

  在这样的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着一对突出矛盾:一方面,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愿望十分迫切,却苦于没有致富项目、没有致富技术、没人带着闯荡市场。另一方面,相当部分的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总支)书记,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工作能力适应不了新形势要求,村务管理型的、催粮收款型的占了大多数,他们自己没有富,更没有能力帮助群众富。这对矛盾带来的后果是:村干部威信差、村级党组织影响力低,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面临严峻挑战。

  “三子”村支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03年,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俞军到一个贫困村调研,这个村的支部书记身穿旧军褂,村支部设在一间废弃的校舍里,唯一的“办公设备”是一张旧乒乓球台。这位村支书发展规划说不上一句,伸手要救济款却“面不改色”。俞军评价说,这样的村支部就剩下“三子”:“一张桌子、一个戳子(公章)、一个空壳子”。这样的村干部怎么可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市委组织部随后开展的大规模调查表明,村干部中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跑田头的多,跑码头的少;守摊子的多,创业型的少;管家型的多,服务型的少”。说到底,是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与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要求不适应。

  “新形势下,到底选什么样的人当村支书?”市委组织部的另一项调查发现,全市农村外出打工创业的已达129万人,其中42%是党员。许多党员致富后有强烈的回报家乡的愿望。如果将其中的优秀分子推上村党组织领导人岗位,将会使全市村支部书记的素质整体实现“升级换代”,使村干部成为群众致富领路人,从而大大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2003年,一项以配强村党总支(支部)书记为目的的“双强”工程,在盐阜大地全面实施。

  让党员“能人”走上前台(具体做法)

  盐城市委书记张九汉对记者说,“双强”村官,绝不等同于“老板村官”,市委在选拔任用“双强”型干部时,并不是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作为标准,而是主要看他们是否拥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是勤劳致富、是否愿为群众服务,看他们的德才素质是否得到群众公认。最关键的一条,是看群众是否拥护和满意。

  据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俞军介绍,在选拔“双强”村干部时,市委特别强调要牢牢把握“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老百姓信得过”原则,严格按照“五条标准”选人用人,坚决防止和杜绝“以钱取人”的偏向,从而保证了这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平稳推进。

  摸清底数、培养万名后备“村官”。2003年“双强”工程实施之初,盐城市委就明确提出,要用2至3年的时间,选拔1000名“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培养10000名村级后备干部。为此,各县(市、区)开展了“千人百组大调查”等活动,在摸清人才底数后,采取从农村致富能手、专业大户、民营企业负责人、农民经纪人中培养,从外出创业有成的人才中回请,从乡镇机关分流的人员中物色,从已有项目基础的村干部中培养等多种方式,不拘一格选“村官”。经过努力,全市选出了11727名村级后备干部,其中党员占41.2%。

  公推公选,选出称心“当家人”。在人才较为集中的村,普遍采用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方式,多中选好,好中选优;在情况较为复杂、人才又相对匮乏的村,采取群众举荐与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办法,择优选任;对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村,采取外派、下派的办法,帮助配好致富带头人。没有经过公推公选产生的“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必须由乡镇党委实行差额考察、差额票决,在他们任满一年后,要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选举,由党员和群众决定他们的去留。“双强”工程实施以来,市委组织部没有收到一封反映用人不当的举报信,而是收到了一些群众的人才举荐信。

  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村支书“双强”能力。市委组织部直接负责100个经济排头村、100个经济薄弱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办好示范班。去年盐城市首次举办了村党组织书记本科学历班,共录取103人参加培训。各县(市、区)也陆续组织1400多名村主要干部参加大专学历培训。去年市委还组织“双强”村支书到韩国参观学习,开阔眼界。

  激励约束,保证“双强”村干部尽展才能。主要是“五制”:一是任期制。村党组织书记任期3年,任期届满经考核合格的,可以连选连任;二是年度发展目标制。实行承诺上岗,明确各项发展指标,年初与乡镇党委签订目标责任书;三是实绩考核制。每季度考核一次,每半年向群众公示一次,年终向群众述职述廉;四是能进能退制。特别优秀的“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可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或明确享受副科级干部的待遇;对不称职的,采取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形式,疏通“出口”;五是报酬奖励制。乡镇党委根据实绩考核情况,在年终给予一次性经济奖励。

  另外,盐城市委将实施“双强”工程与优化村级党组织设置结合起来,村一级普遍建立党总支,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专业党支部书记不在村里拿报酬。从而逐步形成了“双强”型村干部和和专业党支部侧重抓经济发展,管理型村干部和村务管理党支部侧重抓日常事务的模式,各展所长,相得益彰。

  “双强”村支书带来了什么?(实践效果)

  带富了困难群众,营造了创业氛围。在“双强”型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农民群众增强了“盼发、敢发”的发展意识,学到了“能富、会富”的致富本领。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了12.8%,创近年来新高。

  第一,推动了以工兴村。2003年来,全市“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新上项目2010个,带动农民8.2万人离土就业。去年以来,全市农村外出创业人员纷纷“凤还巢”,投资500万元以上创办的项目或预计两年内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计有808个。第二,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年来,全市农村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86家,其中多数是由“双强”型村干部创办、领办或引进的。第三,推动了农民劳务输出。去年以来全市农村新增劳务输出23万多人,其中大部分由“双强”型村干部介绍信息、组织培训。

  化解了村级债务,推进了公益事业。过去,许多村支书对村级债务束手无策,一到“年关”就四处躲债。“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化解村级债务,效果较好。近两年来,全市农村减少债务4000多万元。去年底全市实现农民无负担村71个,比上年增加33个。一年来,仅全市“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就筹集资金9000多万元,用于修桥铺路、兴办公益事业。

  树立了党的威信,改善了党群关系。以前,有些村干部带头致富没本事,向群众收钱催款却很“积极”,群众反感地说:“这样的干部眼光只有一米五,就会盯着老百姓的口袋”。“双强”村干部却不一样,他们思想解放,思路开阔,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群众致富门路宽了,收入增加了,村里债务化解了、多年没人管的公益事业兴旺发达了,村民对党组织少了怨气、多了感激,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巩固了执政基础,提高了执政能力。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是建设一支素质全、本领强的党员干部队伍。实施“双强”工程,正是巩固党在农村基层执政基础的好载体、好抓手。该工程实施以来,盐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农村申请入党人数逐年增长,去年达到26784人,为近几年来最高。

  什么是“双强”工程?(新闻链接)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农村经济强不强,功夫全在领头羊。”

  “双强”工程,是江苏盐城市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新形势下,推出的一项村党支部(总支)书记队伍建设工程。其做法,是将“自己创业致富能力强、带民创业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中的优秀分子,通过公推公选等形式推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从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

  选拔“双强”村党组织书记有五个条件:实践“三个代表”、勤劳守法致富、热心为民服务、得到群众拥护、带头创业致富和带民创业致富能力强。目前,盐城全市2238个村已选配“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2009名,配备率达89.8%。

  实施“双强”工程以来,全市农村减少债务4000多万元,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8%。市委对25000名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的测评表明,93%的村民对“双强”村支书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意义重大的探索(专家评说)

  专家简介:曾业松,中央党校研究室研究员、助理巡视员、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三农问题专家。主要论著有《新农论》、《让耕者有其利》、《三农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等。

  这些年,有些地方党群关系紧张,原因之一就是党员自身缺乏应有的素质和能力,而有能力的党员往往“自顾自”,慢慢地脱离了群众。盐城市委看到了问题的症结,他们的探索,给农村党员怎样保持先进性提供了有益启示。

  盐城市的“双强”工程之所以见了实效,概括地讲,是因为把握好了4个环节:一是注意把群众中真正有政治觉悟、有致富能力、有带领群众致富愿望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二是切实加强农村党员的思想和专业技能培训;三是通过党内民主的程序把有群众基础、让群众满意的党员推选到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四是创造环境,保证他们既能够当好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又能当好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盐城市的探索,为当前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启示,为如何提高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借鉴,值得充分肯定。

  值得关注的创举(专家评说)

  专家简介:张荣臣,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士,长期从事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教学工作。著有《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研究》、《共产党执政:理论、实践、规律》等。要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最基础的还是靠基层组织,靠党支部一班人,而在这一班人中,支部书记至关重要。

  1994年党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提出,要在农村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群众拥护的好领导班子,尤其要有一个好书记。

  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创建“五个好”活动,同样强调了党的基层组织和支部书记的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切实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不仅关系着整个农村能否实现小康社会,也关系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实施“双强”工程,正是巩固党在农村基层执政基础的好载体、好抓手。从这个角度看,盐城市的做法带有方向性的意义,值得给予高度关注。

  《人民日报》 (2005年04月12日 第九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