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人的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15:49 人民网

  我承认我不太懂哲学,可是我喜欢哲学。曾从图书馆借回黑格尔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和康德的《形而上学原理》,但是我实在无法象鲁迅先生所说的“硬着头发”读下去。那些抽象的概念和不断出现的术语像迷宫一样,让我晕头转向,不知所云。如果我敢厚着脸皮胆大的说一句,我懂一点点哲学,那也是周国平用他的著作把我引向哲学的领域,让我知道人可以不断的和自己对话,让我知道人可以不断的和自己对话,让自己活在自己的身外观察自己,思考生活。

  在余秋雨写出自传《借我一生》后,周国平也在自己即将到“不逾矩”的年龄写了《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一书,周国平在接受新浪网的采访时表示怀疑余秋雨的“记忆文学”的提法,坦言自己的自传的销量无法与余秋雨的相比。但是他之所以出自传并非是跟随人作秀,乃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明白一些”,“通过写自传比较系统地回顾和反思自己走过的路”。刚看到书名时我就想,一个人在自己的自传前面加上定语“心灵“,肯定是偏重于自己的精神历程,且对自己的一生的心灵成长有了更深的理性的回顾。

  在当代,一个人是如何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独坐书斋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的呢?一个在文化贫瘠的农村呆了十年的人是如何成为哲学家的呢?一个哲学家又是如何把深奥的哲学讲得深入浅出文学化的呢?这些都是我感兴趣的问题。周国平曾把哲学家分为两种:一种是把哲学当作他的职业,即谋生的手段。另一种是把哲学当作他的生命甚至是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高中时代,读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作品时,我就一直在想,周国平究竟是哪一种哲学家呢?然而,周国平又喜欢我们把他称为哲学家吗?就象针对妞妞的死,周国平曾这样说,宁可做平庸的父亲,也不做杰出的哲学家。在《岁月与性情》中,周国平已直接地明显回答了我那时的问题:生活本身高于学问,人活着最重要的事不是做学问,而是热情地生活,真诚地思考,以寻求内心的充实。这是郭世英的生活态度对周国平的启发。从本质上说,周国平的精神内核是对郭世英的一种继承。郭世英在时代的悲剧中失去了生命,而周国平的敏感,忧郁,拙于言谈的性格其实也是时代对人性的一次扭曲。正是这种扭曲保存了周国平也成就了今日的周国平。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个人一旦精神觉醒,有了自己的精神结构,他的一生的处世方式大致也就决定了。在《岁月与性情》中,周国平把自己的经历按时间顺序分成了四个部分:儿时记忆,北大岁月,农村十年,走在路上。其中北大岁月花费的笔墨最多,因为在那时,郭世英出现在他的生命中,并影响了他的精神追求。所以,在以后的岁月里,周国平大多的时间是在读书,写作,满足于自己一个人的内心的家园。对于内心,我偏向于用“家园”一词形容而不是“世界”,因为我发觉家园的温馨更能体现心灵的丰富和敏锐。其实,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对人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冲击,即使旁人观之鸡毛蒜皮,在其本人却惊涛骇浪。然而无论在怎样的处境中,,周国平都安静地守着自己的内心的家园。就是在他的作品之中,也有一部命名为《安静》。安静!安静!可知有多少人祈求一世而不可得,而周国平却似信手拈来当作了自己的书名。这是与他的心灵境界有关的。

  亚里士多德将人生的幸福分为三类,那就是自外界得来的幸福,自心灵得来的幸福和自肉体得来的幸福。丧父,丧女,离异等一系列的家庭变故不可能是周国平幸福的来源,那只能是来自他的心灵的大平静和恬淡。周国平淡泊名利,所以即使每天都是读书和写作的重复他也丝毫不觉枯燥。我想,如果一个人自己的心中有了一个家园,即使外在的境遇如何糟糕,如何辉煌,他也会宠辱不惊,闲看花开花落。就象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说的,人的幸福是取决于他的内心的丰富程度,而不是外界的事物,诸如财产,地位,爱妻等。叔本华在《劝诫与格言》中又说,一个人惟有当他抛弃一切虚伪自负并且求之于非矫饰的赤裸裸的存在是,才可以达到心灵的宁静,而这种心灵的宁静正是人类幸福的根基。所以我敢说,即使现在的周国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他却仍是幸福的。

  岁月给了周国平羞涩,淡于名利等性情,周国平利用这种性情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无论以后的道路会怎样,我相信周国平都能紧守自己的内心家园,让它发出或许并不耀眼但却持久的光辉。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