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道德银行”“忽悠”道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00:00 红网

  成立于2002年4月7日的郑州青少年“道德银行”,曾经红红火火。报名的前几天,前来“开户”的就有2000多人。3年后记者在郑州采访发现,许多当年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的“道德银行”存折仅用过几次,提起这种志愿服务形式,很多人一时间记不起来。据了解,“道德银行”真正的“业务”运转持续时间没有超过1年。时下,它已成了一个久远的记忆。(4月11日 人民网)

  从报道中得知,“道德银行”就是将志愿者的服务,以服务时间的形式记录在一张特殊的储蓄卡上,由银行、被服务者、志愿者三方共同认定。当“储户”自身遇到困难时可“支取”服务。简言之,“道德银行”就是存入“道德”,取出“帮助”。

  按说,“道德银行”出发点倡导的是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积极意义。然事实上,郑州青少年“道德银行”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处于争议之中,这就昭示了它的生命力不会太强。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表现为良好的行为操守和品质修养,乐于奉献是其本质核心。因而,道德具有单向的特点,往往与个人私利及功利色彩不相融合,不可等价交换,也无须渴求回报,更不可赋予其商品化的属性。正如一些志愿者所说,“参加志愿服务没有任何索求,只愿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事实上,许多的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后,往往都不喜欢张扬和标榜,这也正是道德的高尚之所在。

  而道德一旦与银行联姻,将道德行为存入银行,实行市场化运作,零存零取或零存整取,无形中给道德包上了世俗的外衣,使高尚行为极易演变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滋生“价值对等交换”的错误导向,这不但是对道德本质的“忽悠”,玷污了其纯洁性和高尚性,而且有违志愿者的本意。何况,社会依据认定的志愿服务时间的长短,授予志愿者某种荣誉奖章,更让“道德银行”染上了功利色彩。

  对此,一些网友言辞激烈地批评说,“道德币”之于道德,犹如拿香喷喷的烤肉喂骆驼,与其说是一种关照和体恤,不如说是一种辱没和谋杀。

  表面看,“道德银行”是为道德寻求一种有效的测评和奖励方式。但在具体操作中,道德储蓄就等同于人民币存入银行,必须具有价值,倘若存入假币就毫无意义。由此,谁有资格给存入的道德打分?谁有道德识别力和公信力来公正存入的道德具有社会价值?显然,没有科学辨别真伪的“道德秤”和“道德验钞机”,同样是制约“道德银行”发展的一道瓶颈。

  同时,“道德公开化”是“道德储蓄”的前提,不为他知的道德行为是无法自动进入账户的。而每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又如何去见证和记录呢?倘若事先进行“道德示众”,这种行为还称得上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行为吗?显见,“道德银行”的运作损害的将是真正的道德发育。

  有人说,道德是金子,倘若金子变成了资本,就叫伪道德了。因而,“道德银行”退出公众的眼球,是道德良俗博奕的结果。当道德行为真正成为公众的一种精神愉悦时,道德便回归了它的本来面目。(稿源:红网)(作者:陆志坚)(编辑:潇湘行)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