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耿玉楼愁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06:13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沈文敏 高渊

  农村税费改革后,夏刘寨村村干部依旧忙着筹划村里的事,但他们的日子显然没有以前好过了。

  本报记者 周寅杰摄

  躲不过的债务纠纷

  坐在光线黯淡的办公室里,耿玉楼没有开灯。

  一位镇干部递来一张纸,老耿看着连连苦笑。“这几个月来,这样的判决书我几乎天天收到。”原来,镇里前几年印计生宣传材料,拖欠镇上一家私人打字复印社2.8万多元,被告上法院。现在,镇政府被判缺席败诉,必须全额偿还。

  “哪里有钱还啊!”作为夹沟镇党委书记,耿玉楼经常为钱发愁。眼下,在这个皖北的农业镇身上,背负着350多万元的债务。“这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镇上的资产就剩这两层办公楼了,要是卖了日子还咋过?”

  说起欠债,镇上的干部都有一肚子话。前些年,夹沟镇集资修路、建水利设施,欠下了一大笔工程款。同时,镇里有8所中学、30多所小学,前些年,为完成达标任务重新整修,又花了几十万元。

  在耿玉楼看来,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希望,十分渺茫。“那时候到处借钱填窟窿,原本指望靠每年通过‘三提五统’向农民集资还债。但现在,不要说集资收费,连农业税都取消了,就只能天天被人追着屁股要债了。”

  “即使没有这些债务,就现在乡村的财力,也太弱,很难办事了。”镇里的财务人员插话说。原来,取消农业税以前,上级每年返还10%的农业税,作为乡镇的办公经费。去年,夹沟镇征收农业税275万元,得到了27万元的返还,再加上计划生育经费,共有47万元办公费,也算勉强维持。

  “但今年不行了。我刚到区里打听过,今年,我们镇的办公费是18万元,还有19万多元计生费。这点钱真不够花,以后怕是连水电费都交不上了。”耿玉楼说反正债多不愁了。

  干部还能做什么

  进村的路坑坑洼洼,汽车一路颠簸,车后尘土飞扬。短短5公里路,小车跑了个把小时。

  但在夹沟镇夏刘寨村,一上午村里没有看到一个农民。村党支书王化东说:“农业税不收了,大伙都在田里忙自己的事了。”

  村里一位干部说,以前村干部与群众关系紧张,干部到村里找农民就是三件事:收粮、要钱、抓计生。有时候,有的农民见到干部拔脚就跑。现在情况不一样,种粮有补贴,1亩地补贴10多元钱,直接打在银行卡里。取消农业税后,干部也不用向农民要钱了。而这几年计生工作趋向规范,干部也不用成天盯着了。

  “现在干部几乎都不再下乡收费,但很多事情也越来越难办了。”耿玉楼说,以前乡村的公益事业主要依靠农民集资解决。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取消了乡统筹和村提留,原来的农村公益建设费用没有着落。按说中央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中应该含有这一块资金,但实际上还没有到位。再加上“一事一议”又难以实施,致使乡村公路建设成为“盲点”。同时,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也不同程度地陷入类似困境。

  但在当地农民看来,他们不仅希望乡镇帮他们修路,更期待干部为他们服务。夏刘寨村一个农民说:“如今,我们看到干部不躲了,反而盯得更紧了。因为我们对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他们能真正带我们致富。”

  其实,农民的想法镇上也清楚。但耿玉楼说,现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出去招商引资。按照他们的想法,今后要把镇干部一分为二,留一部分人做日常工作,让更多干部去招商。“不招商,以后日子怎么过?”

  路朝哪里走

  唐张村的会议室里,长条桌上布满了灰尘,一名干部正拿着笤帚洒水扫地。显然,这里很久没有用过了。

  郭瑞力当了7年村支书,村里的工作人员也由当初的20多人减至现在的6人。“以前,乡村90%以上的人力,投入计生和收税工作,按照现有的体制,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目前,夹沟镇包括事业单位编制有60人左右,而两年前有200多人。机构精简下来的人员年龄大的提前退休,不少人转岗到了教育行业做老师,一部分人“买断工龄”后自谋职业。

  原来,夹沟镇人员编制构成错综复杂,基本上有四类,一是超编,二是在编,三是在岗不在编,四是不在编也不在岗但在册。因为乡镇本身的扩张冲动强烈,而编制约束力极其有限。前几年在税费改革过程中,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进行了撤乡并镇、扩大行政村规模的配套改革。但“七所八站”的设置被“办公室”、“中心”所取代后,职能的转变尚待完善。

  “其实,正常运转的话,像夹沟镇30个干部就足够了。但我们现在类似农机站、畜牧站等为农民服务的人还是不够。看来,乡村干部的工作职能和重心得变一变了。”50岁的耿玉楼做了20多年乡镇工作,他也认为,再像以前那样“管农民”怕是不行了。

  或许,现在是加速乡镇机构改革的“黄金时代”。因为免征农业税后,在安徽,像夹沟镇这样乡镇机构的内部财力和工资发放等,都已由县里统一掌管。乡镇机构精简与改革,不仅有利于集中人力、财力发展经济,而且有利于减少领导职数和工作人员,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困境中的乡镇政权,正处于“人到哪里去、钱从何处来、路朝哪里走”的变革十字路口。但无论怎么变,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如何更好地为农民增收服务,仍是头等大事。

  《华东新闻》 (2005年04月13日 第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