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无银之地崛起“中国银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07:50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金中基 周卫国 邓明 通讯员 李立彪

  此地无银,却是“中国银都”。这不是神话,而是真事。

  在大湘南采访,进入永兴县境内,“中国银都”的招牌赫然入目。永兴县委宣传部长周作明自豪地对记者说,“中国银都”,永兴当之无愧!

  永兴是去年被中国有色金属协会授予“中国银都”称号的。就在这一年,永兴一县产银1800多吨,占了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实现产值45亿元、税收8000万元。永银1号成了全国用户最喜爱的品牌。全国最大的白银交易市场———上海华通铂银交易市场,不远千里来此设立了分市场,网上交易活跃,产品直接销往美英等国际市场。

  “了不起,中国永兴!”世界白银协会会长贝特曼先生禁不住发出如此赞叹。

  无源难为水,无木不成林。然而,永兴这个原本无银矿的地方,为何偏偏从“零资源”上奇迹般地崛起“中国银都”?

  “要勇于尝试,之后你会发现你所能够做到的连自己都惊奇。”有着300多年冶炼历史的永兴,在改革开放后,尹声纪、李江兴、陈日升等人又拾起了几乎失传的工艺。他们走南闯北,凡是生产和使用白银单位的废渣、废料、废液,都成了他们的“宝贝”。今天,陈日升说起那时一股子劲,脸上依然充满兴奋的光彩。他说,当时,从长沙热水瓶厂把碎瓶胆一麻袋一麻袋地背回来,炼出了一锭锭白花花的银子,真像阿凡提种金子一样。

  一袋废品回家,一把银子到手,越来越多的永兴人投身到白银回收冶炼行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高峰之时,全县有8万多人从事这一行当,冶炼小作坊就有3000多个。沉甸甸的银子,让许多人发了家。民营经济催生出一个闪亮的产业。

  变“废”为宝,化“废”成银。永兴人说自己赚的是“扫把钱”。他们一年要从全国扫进“三废”20万吨,发展循环经济,为全国大环境改善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永兴却成了一个大污染场。冶炼老板们脸上的笑容尚未散去,无序冶炼的苦果接踵而至。“马桥事件”,当地百姓喝了污染的地下水中毒。“汶村事件”、“塘门口事件”,山上的树、草死了,地里长不出庄稼。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永兴的决策者在发展问题上,头脑十分清醒。他们对全县所有冶炼企业停产整顿,将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小冶炼企业坚决关闭,把规模企业集聚到3个园区,集中生产,集中管理,集中治污。

  环保治理投入大,老板们开始不乐意。鑫泰冶炼公司花80多万元尝试着上了一套设备,谁知,从烟囱灰等废料中提炼出了金、铋、铟等贵金属,一年赚了430万元。这下,老板们都抢着上环保设施,两年来仅环保投入就达7000多万元。

  环境也是生产力。抓环保,不但没有影响发展,反过来促进了发展。过去,企业多是小打小闹,年产白银只有600吨。现在,全县年产值上500万元的企业就有103家,其中10家过亿元。永兴这个“中国银都”,与山东招远的“中国金都”相映成辉。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无中生有”的“中国银都”永兴又开始了“二次创业”。用于IT的银基触头开始投放市场,用于航空的高精密度白银已开发出来。县委书记杨文这样概括“二次创业”:绿色环保,精深加工。

  永兴的未来,必将像它的寓意一样,“永远兴旺”。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