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闻分析:朝鲜和伊朗 美国会先对谁下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09:19 新华网

  美国为实现其治下的和平,坚决反对核扩散,并自动地充当起世界警察角色。当下,它盯住了朝鲜和伊朗。

  在美国看来,朝鲜和伊朗同属所谓“邪恶轴心”,在“绝不允许”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之列。但一些年以来,这两个国家都悄悄制定了核计划,在有核道路上取得重大进展。它们与美国尖锐对立,并业已形成东西呼应,互为声援的态势。这使美国颇感头痛。

  虽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曾表示,美国有能力同时在中东(伊朗)和东亚(朝鲜)“两线作战”,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两线作战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要极力避免的下下策。这样,对美国来说就面临着一个重大选择:在谈判解决无望的时候,选择谁为首先打击的目标?

  对美国来说,伊朗拥有核武器是一件更可怕的事,因为这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因此,副总统切尼会在接受采访时说,“环顾全球潜在麻烦地区,伊朗位于名单之首。”不过,虽不时有消息称,美国计划对伊动武,但官方都一一否认。相反,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陷入僵局以后,国务卿赖斯就公开表示美将“另辟蹊径”解决问题。这表明,美国很可能会对朝动真格。

  为什么美国会选择朝鲜?

  首先,从核武器发展状况看,伊朗至今仍否认它有意制造核武器,一直争取的不过是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在华盛顿,也没有确切情报证明伊朗已经制成了核武器。此外,伊朗仍留在核不扩散条约之内,愿意接受约束和核查。而朝鲜则干脆退出了核不扩散条约,公开宣称自己是核国家,并“无限期中止参加六方会谈”。早在数年前,美国就称朝鲜已至少拥有8枚核武器。从这个角度看,朝鲜核问题远比伊朗核问题更紧迫。

  其次,在美国看来,伊朗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但在此前巴列维执政的几十年间,它同西方一度过从甚密,即使到了今天,德黑兰的办事风格与西方认可的“行为规范”也相去不远。在伊朗内部,至今存在着“保守派”与“革新派”的公开斗争,后者有可能通过正常的民主选举上台,美国对此抱有希望。朝鲜情况却不同。在美国人眼里,朝鲜属于“另类”国家,其行为乖张而难以预测。断断续续的十多年谈判,始终难以找到对话的基点。因此,自从《框架协议》被宣布废除后,美国便拒绝同朝鲜进行双边谈判。它始终对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存有疑虑,也看不到平壤调整政策的可能。

  第三,解决伊朗核问题,美国有欧盟三国做助手。英、德、法与伊朗一直在谈判,并且一度取得协议。这里,美国和欧盟三国虽有意见分歧,但大同小异,在整体上仍是分工合作的关系,一唱红脸,一唱白脸。美国有意把三国推向谈判第一线,它自己站在幕后,只是在谈判遇到困难时出面对伊朗进行威胁和恐吓,迫使后者让步,然后由它充当验收者的角色。在朝核问题上,美国处境就大不相同了。由于朝鲜一直把问题看作美朝之间的事,反对“第三者”介入,结果使多边谈判难以取得成果,也窒息了任何斡旋的空间。美朝之间只能是“以超强硬对强硬”,相互对峙,逐步升级,没有任何缓冲,直奔最后摊牌。

  最后,按美国预测,如果美国对二者动武,其代价将会极大不同。伊朗人口略多于朝鲜,但其国土面积却是朝鲜的8倍,战略纵深远优于朝鲜。伊朗人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宗教有着极强的亲和力,极易形成全民抗战,同仇敌忾,何况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伊斯兰世界。而朝鲜经济正遭逢困境,国际援助已成为百姓维持生存的重要条件。在美国看来,朝鲜已是一个“失败国家”,只要稍加外力,它就会倒掉。届时,只要韩国人带着大量的外援物资进入,朝鲜就会很快平静下来,不会出现伊拉克那样的困难局面。

  从以上分析看,美国对朝鲜动武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自从2月10日朝鲜宣布成为核国家并“无限期”拒绝六方会谈后,特别是3月31日朝鲜又声明,今后如果举行六方会谈,其议题已不能是“冻结换补偿”,而是朝鲜作为一个核国家要同各大国一起讨论裁军问题,从而否定了原来意义上的六方会谈以后,美国对朝动武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朝鲜半岛是我们的近邻,与我国安危有直接关系。我们要密切关注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争取在还不太晚之前做些什么。(英夫/东方早报)(来源:东方早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