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什么需要了解印度 需要了解怎样的印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09:19 南方都市报

  社论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印建交55周年之际的南亚之行,将国内的关注视线吸引到了邻国印度。对于这个诸多方面都同中国存在共同点与可比性的邻国,国人既感陌生,又感神秘,还有一些模模糊糊的兴趣——越来越多的事态表明,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印度。但为什么需要了解印度,以及最需要了解印度的哪些方面,却并不是一个一目了然的问题。

  两国的相互了解,绕不开彼此外交上的线索。盛唐之时的“西天所在”已经久远,全球历史开启之后,印度现于中国人视野中的第一个身份,是近代英国侵略中国的基地,及至独立建国后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同路人,再到边界争端一度反目成仇,如今风雨已过两国关系呈现常态,又被视为国际格局多极化的战略伙伴。几十年来,中国民众了解印度,很大程度上乃是服从于政治的命题与外交的需要。此次温总理访印,国内媒体亦多作如此解读,或者又有专注印度经济发展成就者,则愿意来一番“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的比较与“龙象崛起”的展望。

  很显然,我们日益地感觉到需要了解印度,是因为这个国家曾经、现在以及将来都会对中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倘若我们将这些影响限于两国关系的种种具体形态与细节,则我们可能会因小失大。事实上,了解他者,最终是为了反观自身。这种因果,才是我们无论远近需要了解世界的立足点,晚清被枪炮敲开了国门是如此,现在我们主动打开国门更是如此。

  因此,了解印度,知道印度教、咖喱饭并不够,知道对方爆了原子弹、欲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不够。正如中国关注英美等发达国家,乃是需要知晓现代化的一些成功经验,中国关注欠发达国家,则是可以了解他们同在这一向现代化目标转型过程中的路径尝试与得失。尤其俄罗斯、印度,与中国都是转型规模庞大而进程艰难的一类,它们的转型选择与成绩,是中国人最最需要了解而弥补自身体验与感知的内容。

  也只有在这样一种了解诉求的指引下,我们才不会走马观花地将印度当作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他乡,才不会得意于一些停留在表层比较上的结论。不少去过印度的国民在他们的笔记中都难免会提及这个国家的脏乱差——如我们国家十年前的城市面目,种种经济发展数据似乎也在显示,印度的发展距离我们应当也有十年的时间差。但在这背后,我们是否知道,新德里没有北京上海宽阔笔直的马路,弯弯曲曲的窄路两旁,20世纪的高楼大厦与18世纪的破落棚房并立,实在是因为这个国家不可能出现强制拆迁的火爆场面,“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的私产权理念,已在这个东方古国稳稳生下了根。而近年来虽然不如中国但也已经令世界咋舌的“印度速度”,更是在这个国家几十年来成功避免了社会革命与历史断裂的大背景下取得的——这在后发现代化国家中是如此地罕见,因而显得尤其难得。

  可以说,印度最值得我们去了解的,正是它对于种种多样性的接受与包容——这个政治、宗教、种姓因素纷繁芜杂的国家,一直没有选择用过激烈的革命与运动方式来决裂历史、树立惟一,而同时又能够在制度规范中向现代国家渐渐转型。这个国家的路径的可贵之处,一则在于避免了种种激烈型社会实验试错付出的重大成本,因此可谓有更多和谐的成分;二则在于建立在如此包容渐进社会基础上的发展与进步,也显然不易孕育出社会危机、受制于社会危机而可能前功尽弃,因此更具可持续性。

  外交如果得以开启国人对印度的兴趣,而兴趣中又如果能强化和细化上述的了解,生长出更多角度比较中印两国的见解与认知,那因此而来的“印度热”便有了最有价值的意义。至少在中国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下,我们应当了解,对于多元价值,印度“圣雄”甘地曾经说过:“尊重、理解、接受、欣赏。”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