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昨日举行,4个半小时各方激烈辩论——北京:“听证”圆明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04:14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警察值岗听证会

  2005年4月13日,北京西直门南小街,一条平日从来见不到警察的安静所在,忽然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一大早,便有两名警察来到位于这条街上的国家环保总局门口值岗。

  吸引全国目光和两名警察的是上午9时在这里举行的一场听证会——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这是2003年9月1日《环保认证许可法》实施以来,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首场听证会。

  从早上7时开始,国家环保总局东门口就不断有新闻记者拥来。接近8时,国家环保总局东门口已经被人群围了个结结实实,这其中以水利、园林、文物的退休老工程师居多,他们每一张口,便会有记者蜂拥上来采访。

  记者在现场看到,国家环保总局门口有两名警察专门在此值岗,国家环保总局门口的保安说,国家环保总局东门口位于西直门南小街,不属于主干道,平时根本见不到警察的影儿。

  8时整,参加听证会的各方代表几乎全部到齐,与以往高调约见媒体不同,昨日与会的代表大多不愿在门口做过多停留。

  接近9时,不断有要求参加听证会而未获准许的人与国家环保总局的工作人员发生口角,他们中有的是北京市民,有的是外地环保爱好者、园林爱好者,有的是记者。

  9时10分,该局宣传处的一位工作人员拿着一沓新闻通稿边向媒体分发边说,没有领到证件的记者和要求与会者可以凭有效证件到4楼的分会场旁听,于是人们鱼贯而入。

  昨日的听证会,由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司长祝兴祥主持。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120人和30多家媒体参加了现场听证,他们中最大的80岁,最小的11岁。

  从上午9时至下午1时22分,听证会持续了4个半小时。11时40分时,主持人宣布因为“又递上来很多条子”,国家环保总局局长潘岳建又把会议延长了一个半小时。而实际上,会议一直延迟到下午近1时半才结束。五个焦点话题引发激烈争论

  听证会焦点发言(正方为支持该工程者,反方为反对该工程者,第三方为就该问题发表不同意见者)保护该“守旧”还是“创新”?

  正方:不管是对中国的老百姓或者外国的专家学者,圆明园都不应该是那样荒荒凉凉的样子。在2000年9月29日和2001年12月13日,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复北京圆明园规划中明确圆明园的性质为遗址公园。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以下功能:参观、教育后者、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历史研究、科学考察和借鉴功能;东西方文化交流功能;游览休息功能。通过对遗址的整体保护,对山形水系园林植被的整体恢复和建设遗址,使人们感受到过去皇家园林的风貌。

  反方:遗址需要体现的不应是“圆明园盛时的基本风貌”,而应是一个被强盗、被暴力毁坏了的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一时的古建筑、古园林残存的风貌。由此,才能使人们在这里感悟和反思历史,《文物保护法》中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立法目的也才能实现。因此,即使圆明园在所谓“乾嘉盛世”时有比现在更多的水,也不是作为遗址的圆明园就必须有和当时同样多的水的理由。因为,任何“遗址”只要是“遗址”,就都不是“盛时”。

  我是一个下岗工人。我首先质疑这个听证会有听证的必要吗?他们已经先“斩”了,他们已经先做了。其次,国家环保总局行政管理的权限是否全面可靠?圆明园到底在节水还是耗水?

  正方:圆明园水渗漏严重,因此必须有选择地对湖底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工程采用复合土工膜材料;在做法上,我们允许了一个侧防渗,防渗方式在技术处理上,能留有0.5到1.5米的覆土,可以栽植水生植物,以保持良好的水生生态环境。

  反方:圆明园砍伐了那么多乔木、灌木,想改成人工草地,这样做是浪费水。把原有的天然湿地或者说人工湿地改造来行船和养鱼,建设了这么多码头,这也不符合节约水资源的方针。圆明园管理处在那样缺水的情况下砍掉植被,种上耗水的草坪。谁给他们的权力?关于工程造价

  正方:有媒体说圆明园的水系有2000亩,现在正在铺6米宽、100米长的防渗膜,这种防渗膜一卷数千元,2000亩地,要铺完得花1.5亿元,这个账怎么算出来的,我不清楚。刚才听圆明园管理处讲,一平方米造价就将近30块钱,这样一合是多少钱,是几倍,不知道怎么算出来的。这是一个问题。另外,我想提点建议和想法。对圆明园的调查研究,应该实事求是,事实就是事实,如果不是实际,想维持局部的生态环境,给他水,给多少水要看总体要求,要实事求是。

  反方:3000万元的防渗工程费用是怎么使用的?刚才圆明园管理处的同志介绍说每平方米造价是28元多,总体是2000多万元。但有媒体报道每平方米造价是7.2元,一共是500多万元,这个差价怎么解释?

  圆明园的防渗争议很多,有正面的,有负面的,但问题的实质是要不要做商业开发?这个问题圆明园管理处回避了,圆明园的财务也没有来公开说明。圆明园防渗工程,施工之前有没有进行招投标,如果招投标,为什么三家公司都是北京市水务局、海淀区水务局、圆明园管理处下属的公司?圆明园是否还是湿地环境?

  正方:圆明园这个湖和山都是人工的,形态也是人工的。它由两大水系供水,一个是万泉河水系,一个是玉泉山水系。六七年以前,玉泉山水系几乎就断了。现在再说破坏了圆明园的湿地,已经不是事实了,圆明园已经不是湿地了,湿地的概念是什么呢?专家们都很清楚。

  反方:这是1983年5月北京市修整以前的圆明园照片。即使圆明园荒废以后,变成农田以后,仍然维持着一定的湿地功能,仍然是城市里边的人工湿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听证会结束后该干什么?

  正方(圆明园管理处):采用土工铺薄膜的做法符合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和技术规范。圆明园的工作应该坚持依法办事、科学决策,坚定不移地按照有关法规和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的要求,推动圆明园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在圆明园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有专家说绿化工程能不能照常进行?圆明园三千多亩绿地,现在养护期已经开始了,希望工作进程能够加快。另外三千多亩绿地的防火任务也很艰巨。圆明园的生态用水和安全用水全是从湖里往上提。

  反方:有关人员因为这种违法行为造成生态方面和经济方面的损失,建议国家环保总局报请国务院启动问责,追究违法在圆明园湖底铺设薄膜的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方:这个防渗工程虽然阻断了地下湖底的渗漏,但是现在把湖作为一个蓄水池,湖里的水不断进行周边绿地、树林的灌溉,这个水还可以渗透到地下。一份调查问卷结果

  提供人:人民大学的一位博士生

  调查问卷面向人民大学环境、法律、经济各个领域的学生。对于圆明园工程,在校大学生67.96%的人知道这个事情,其中5.79%的人支持这个活动,认为这样做有好处。但是84.46%的人认为这样做不妥,或者强烈反对。认为这个项目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有68.73%。接下来怎么看圆明园?只有10%的人认为它就是一个公园,同时71.78%的人认为它是一个文物,有76.83%的认为这是一段历史。一副对联

  提供人:廖晓艺

  最后用两句话送给听证会。上联是国破山河在,让多少志士捐躯;下联是国在山河破,让多少仁人愤起。横批是保水救国。对待圆明园的三个问号

  第一,我们有钱缺什么?有钱缺审美。第二,有技术还缺什么?缺对待土地的伦理。第三,有知识缺什么?有知识缺文化。参观圆明园人数近日骤然增多

  听证会场内,观点激烈碰撞;圆明园里,游人们颇有闲情逸致。

  圆明园这些天格外引人关注。昨日,圆明园遗址公园门口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最近一个星期,来圆明园的人特别多,一来都是问长春园在圆明园的什么位置,问湖底铺的膜是什么样子。”门口东侧售票处的工作人员称,来游园的人大多看上去像是大学生,也有不少中老年人,25元一张的成人票卖得比较快……

  昨日,在圆明园的后湖,几个民工告诉记者,湖底防渗膜是一层稍厚的塑料膜和一层软膜组合而成的。软膜,是为了在施工时防止塑料膜被石块等硬物破坏。施工时,先用挖掘机将湖底的淤泥挖出来,铺好塑料膜后再用大约有1米厚的土层掩埋。从南门走到北边的福海景区,一路上并没有见工人在作业,但几乎每个湖滩里都清晰可见轮胎的印记。

  昨日下午,记者从圆明园南门进入公园,柏油路两边是巨大的土坑,湖滩里没有水只有土。位于圆明园西侧的福海景区,有不少地方挖出了大坑,几条河道像是新挖的,河道旁有淤泥堆积成的小土山,新挖成的河道里有水流过,河岸上是新铺的路面,山坡上是新栽的树。

  记者看见,福海接近西洋楼遗址的部分有一洼面积约几十平方米的水面。一位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女同志对记者说:“这可能是前两天下雨积的水。可能是新铺的防渗膜起作用了吧。”这名工作人员还说:“本来今年五一就可以往湖里放水了,现在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她认为,铺设防渗膜是正确的做法。声音谁来为圆明园的学费“埋单”?

  圆明园听证会昨日吸引众多目光,正反双方观点、意见甚至事实认定都尖锐对立,不仅事关湖底防渗工程的合理性、合法性,且涉及承载历史、文化和生态多重价值的圆明园向何处去。

  近几年,各地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开发”文化资源的强劲冲动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冲突,在很多地方,以不同方式进行着。从张家界装电梯,到武当山“太子养生堂”改宾馆……再到圆明园铺设湖底防渗膜,由于开发建设造成的遗产破坏现象近年屡屡发生。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指出,我国拥有29处世界遗产以及众多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遗产所承担的作用与普通公园或游乐园截然不同,其目的不是吃喝玩乐,而是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游览审美等精神文化活动。但目前,失控、超载的各种商业开发对遗产保护已造成严重威胁。

  在现行体制下,如何走出遗产开发与保护的怪圈?北京大学专门从事遗产保护研究的李伟博士认为,在遗产管理的问题上把纵向和横向的相关部门有机结合起来。而我国目前的遗产管理体制,是注重纵向、忽视横向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廷芳认为,遗产保护需要多学科参与。目前,与遗产保护相关的各个部门尚未建立沟通、合作机制,直接管理者、相关机构、专家以及公众之间没有形成运转良好、规范的沟通、合作渠道。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形成各个相关主体相互制衡的有效机制。只有这样,圆明园防渗事件才不会重演。

  在一片争议声中召开的听证会又在争议声中结束。防渗膜是否拆除,圆明园防渗工程到底要交多少学费,这笔学费最终由谁“埋单”,迟到的听证给人们留下了一连串悬念。据新华社

  图片由新华社提供,左上小图为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张正春,右上小图为圆明园管理处的代表。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生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