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数字书写江苏全面奔小康(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05:51 人民网-江南时报
数字书写江苏全面奔小康(组图)
  2004年,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5个主要指标,已有6个达标,13个达时序进度。昨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发改委和省统计局联合通报了2004年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的完成情况,展示了江苏全面发展的图景,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2004,江苏书写着和谐。

  6个达标,13个达时序进度,全国居于前列

  江苏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量化”成了4大类18项25个指标。2004年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监测报告显示:对照目标值,25个指标中有6个指标已经达到了目标值,13个指标达到时序进度。这6个达到目标的指标分别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比重、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13个达到时序进度的主要指标分别是:人均GDP、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市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城镇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江苏省统计局汤以伦局长介绍说,国内还没有一个完整小康建设指标体系,而且目前江苏各项指标均在全国居于前列。

  人均GDP突破2万元,经济建设增长势头势不可挡

  发展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首要任务江苏经济总量较快增长势头势不可挡。经统计,江苏去年“经济发展”大类的4项指标全部达到时序进度。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达20852元,比上年增加4043元,高出年均应完成进度3016元。

  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结构加快调整。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非农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上升,全省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1.5%。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创造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7%,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达32.3%。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水平为48.2%,上升1.4个百分点。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保持达标。

  收入两位数增长和27.2平方米,居民生活越来越好

  百姓成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受惠者。一方面,江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自1997年以来首次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10482元,比上年主增长13.2%,增加1219元,高出年均应完成进度2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54元,增长12.1%,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比上年增加515元,增收额居全国第二。

  另一方面,居民居住质量和水平也随收入“水涨船高”:至去年末,江苏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分别达27.2平方米、35.8平方米,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城乡交通状况进一步改观,居民出行的2个指标保持达标。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177.1部,比上年增加21部,远高于6.3部年均应完成进度。

  6项指标成“拦路虎”,社会发展略滞后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惠及到了更多弱势群体。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为江苏社会事业的和谐平添了更多亮色。2004年江苏参保总量和增量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第1位。农村低保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

  不过汤以伦局长介绍,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中仍有6个未达到时序进度。这6个指标分别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数据表明,尽管江苏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均在全面推进,但相对于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社会事业仍略有滞后。江苏省发改委主任钱志新介绍说,除了继续减轻农民负担、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稳定来源解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难题外,今年江苏省政府斥103亿巨资建设十大社会事业,其中主要将向农村倾斜。

  本报记者 黄勇 艾枚 实习生 李莎莎

  《江南时报》 (2005年04月14日 第四版)
数字书写江苏全面奔小康(组图)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生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