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重庆工学院两年吸引33位“海归” 人才引进工作引起全国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08:20 重庆时报

  本报讯笔者日前从重庆工学院获悉,从2002年开始实施海外留学人员“回归工程”以来,短短两年内吸引了33位高学历海外归国人才。

  “回归工程”两年吸引33位“海归”

  笔者从工学院宣传部提供的“海归”名单上,看到了全国两会期间本报特邀的政协委员手记作者韦云隆的名字。韦云隆教授是国内生物微电子机械系统方面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自从2002年5月从汕头大学来到工学院工作后,已陆续为工学院引进了10多位具有留学背景的博士、硕士。自他出任重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后,该学院13名教授中,已有11位都是具有高学历的海归人才。

  据工学院院长刘全利介绍,学校目前的大量海归人才涌入正是由于韦云隆教授这样的“滚雪球”效应。自工学院2002年10月开始实施海外留学人员“回归工程”以来,已陆续吸引了33位“海归”落户工学院。这些人才涉及汽车工程、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生物制药、工商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仅博士后和博士层次的人才就有近20位。

  “回归工程”推动我市海归热潮

  市人事局有关人士表示,重庆工学院客观上已成为重庆的“海归”热潮的重要推动部门。自九十年代末归国潮兴起后,重庆目前有超过1200位海归人士活跃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已成为西部吸引“海归”最多的城市。论经济发达程度,重庆比不起沿海一些城市,但“重庆要打感情牌!”市人事局有关人士用一句形象的比喻来形容重庆的优惠政策。以重庆工学院为例,两年间就为33名“海归”注入了1千多万元的资金用于配备实验室,还支付了近30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在生活上也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仅安家费一项就提供了近200万元。

  在2004重庆市人才工作会上,工学院的人才引进经验受到了高度重视,在大会上向全市作了交流发言。在去年的全国人才工作会上,工学院也作为重庆唯一的代表提供了经验交流材料,引起了全国各级各类单位的关注。

  引进人才研制出世界领先抗艾滋新药

  工学院的这些海归人才不仅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中流砥柱”,在为地方经济服务方面也有着耀眼的成就。目前,工学院韦云隆、龚克、王德伦、许南绍等四位教授已担任市政府科技顾问,直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智囊团”的作用。

  从美国卫生部引进的高级人才姜和博士后落户工学院后,投资5千万元建立了生物制药合资企业,目前,已经研制出世界领先的抗艾滋病新药,引起了国际上的轰动。

  像姜和博士后这样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的专家在工学院就有数十位。学院于2003年4月与高新区共建了“中华学人回归创业特区”,成为学校实践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效实体。目前,长安、建设、隆鑫、宗申、力帆等大型企业集团与特区内人才进行了联姻,或合作进行技术开发,或委派他们到企业担任技术顾问。如力帆集团目前最核心的科研人员就是由工学院引进的,宗申集团也聘请许南绍教授担任其科技顾问。正是由于许南绍、王德伦等工学院专家在汽车产业方面的影响力,增强了学校汽车学科的实力,客观上促进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工学院筹建重庆汽车学院。“教授流动站”吸引18位专家

  在重庆工学院的用人机制里,有一个颇为吸引人眼球的名词“教授流动站”。据工学院院长刘全利介绍,在我国高校现有用人体制内,由于受人事制度、户籍管理及学院名气等因素的制约,正式调入高层次人才比较困难。但学校意识到,很多退休的或工作之余仍有精力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教授希望发挥余热,因此学校建立了“教授流动站”。

  截至目前,已有18位国内知名教授进入流动站工作。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重庆工学院车辆学科就是由“教授流动站”里的一位教授创办的,目前,该学科已经成为我市汽车、摩托车产业的支柱研究机构“三院两所”之一,已取得我市该学科的正教授职称评议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国内具有相当的社会知名度。陈时新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生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