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房价失去大涨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09:13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2005年一季度已经在人们控制高房价的呼声中走过,而真正意义上的春季购房旺季才刚刚到来。一季度,南京楼市的走势比较平稳,除城中板块房价涨幅较大外,其他区域各个新推出来的楼盘售价,也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在“缓涨”着。面对人们的呼声和国家近期发出的“稳”字信号,南京楼市将何去何从?

  政 策

  稳定房价已上升到政治高度

  最近,国家对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态度更加明确,措施更有力度。3月底,国务院发出切实稳定房价的“八条意见”。其内容为: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负责制,省政府负总责,对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控制不力,要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用地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住房土地供应,并督促建设;严格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主要是控制拆迁数量;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需求;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积极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对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督促检查。这8条意见言简意赅,从房价、土地供应、供应结构、拆迁、消费观点、市场监测、检查等多方面切入,虽涉及问题较多,但提纲挈领,目标高度一致——那就是稳住房价。4月4日,新华社又以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发表了题为《加强宏观调控,稳定住房价格》的文章。这也是自建国以来,新华社首次专门针对某一个产业行业发展发表评论,传递的政策性信号显而易见。

  有可能继续加息

  就在3月17日房贷执行新利率之后不久,理论界又有许多人认为,利率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在2005年可能将被更多地采用。但每当有相关的声音传出,央行高层都会出面予以否定。可是,人们发现,央行的每一次加息都采取“突袭”的方式,冷不丁地就抛了出来。因此,如果这次加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今后一段时间内,还有进一步加息的可能。

  抑制需求将成调控重点

  调控房地产单靠某一项的措施的确难以奏效。因此,多种调控手段如税收、金融、土地以及一些行政手段,也即“组合”式的调控措施,在2005年都可能被运用到此轮调控过程中。但是,今后进行调控的侧重点,将从以往的主要调控投资规模,转向适当抑制需求。个中缘由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楼盘上市量被控制的前提下,大量的需求依然存在;而在房源紧缺的情况下,买房人大量进入市场,房价无疑还会猛涨。

  商品住宅供地结构将会改善

  虽然南京商品房供应的价位结构还是相对合理的,即中间“大”的部分为中等价位,两头“小”的部分为高价位和低价位。但是在商品房特别是商品住宅的空间分布上,却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今年,随着年初一项新政策的实施,商品住宅的供地结构将会得到改善。即:主城外规划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用地,要配建中低价位的商品房。当然,从这样的开发用地出让出去,到商品房上市还要等上一两年的时间。

  供 应

  今年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城三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关键阶段的一年,从实际效果来看,成绩较为显著,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供不应求的局面根本改变,市场供应结构日趋合理,买方市场初步形成。截至2004年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为384万平方米,其中江南八区为245万平方米。年初,根据2002年-2004年12月末已上市土地但仍未进行楼盘开发的未来商品房上市量,以及土地储备中心公示的近期预上市土地在2005年可能的上市体量,房产部门做过测算,2005年全市预计新上市面积为1116万平方米。其中,物业类型的分布是:住宅873万平方米、写字楼95万平方米、商业用房148万平方米;区域分布大体为:包括城中、河西、城中、城北仙林在内的江南八区696万平方米,江宁板块173万平方米、江北板块197万平方米,略大于去年1025万平方米的新上市量。如果加上去年384万平方米的存量房,今年总的供应量将达到1500万平方米。同时,今年南京还加强了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力度。一些闲置多年的地块上马开工;另一些闲置地块为防被政府收回,则在加强寻找合作伙伴。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年商品房市场总的供应可能远不止1500万平方米。但是,记者最近获得的信息表明,受今年上市量将大于去年的预期影响,一些通过前期销售已基本收回投资的大体量楼盘,开发商正在控制其开发进度,以防楼盘开发过量,从而增加销售难度、商品房积压。省统计部门对今年1到2月份全省及各市房地产投资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1到2月份,全省的土地购置面积为377万多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8.45%;南京土地购置面积为55.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9.7%。而开发商购置土地面积下降,无疑会影响到房地产开发的后劲。可是,由于前几年房地产开发的巨大“惯性”,今年的商品房上市量肯定会超过去年。

  需 求

  改善型需求释放存在阻力

  应该说,潜在购房人仍然大量存在。按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07年全省户均住房面积要达到84平方米。而根据市统计局去年的调查显示,目前南京城镇居民户均住房面积为65.1平方米,离84平方米的“小康标准”还有18.9平方米。那么,110万户家庭在未来3年内,还要需求2079万平方米。而由于是按照“小康标准”这个硬指标计算出来的,所以2000多万平方米的需求量还仅仅是“硬需求”量。如果算上每年大约10万人的外来人口,实际的需求量还要大。然而,业内人士结合目前的楼市价位认为,即使市场仍然存在庞大的需求量,但由于南京楼市目前的价位超过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承受能力,加息又加重了养房负担,加之市场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购房人的心态会呈现一个明显的波动,即前期抱观望态度,到下半年如果房价仍有小幅上涨,观望者中又会有一些人入市购房。对于开发商而言,如果仍然一味地抬高房价,将导致市场供应和需求脱节,从而把大量的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消费者排除在市场大门之外。

  “以旧换新”购房人伺机入市

  我市从1995年起,对住房制度实施改革,将公房以比较低廉的房改价格出售给个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12月,全市共计发放房改房屋所有权证577484件。也就是说,我市已有57.7万多套公房通过房改出售给了个人。有关部门估计,57万多套已出售的房改房中,如今大约呈现三种平分秋色的格局。即:拥有房改房的家庭中,三分之一已经上市出手,用于改善居住条件;三分之一收入一般,或家有困难,基本没有出手打算;三分之一在待价而沽,伺机出手,以卖小换大。对于第三个“三分之一”的家庭来说,他们有一定积蓄基础,加上房改房可以换取比较可观的资金,其购买力很大;加之“买房宜早不宜尽”的心态影响,他们当中今年会有相当一部分重新购房。但如果二手房市场不景气,他们仍会观望。

  “自有资金”型投资将会增加

  对于投资型需求,一般认为,在银行贷款利率上调的情况下,投资成本增加,获利空间变窄,投资型购房会下降。但是,这是针对通过银行贷款投资房产而言的。目前遭受升息等打击的,也首先是这一类型的投资行为。在依靠银行贷款的投资购房人纷纷退出市场的同时,还有一股投资力量不可小视,即拥有足够“自有资金”的投资者。对于手头有大量“闲钱”的这部分投资者而言,因为股市长期低迷,而在通胀压力下,钱一存到银行便面临缩水,其他的投资渠道又非常狭窄,投资房产仍是一个比较可靠的途径。虽然最终可能赚不了钱,但起码可以保值,使口袋里的钱不至于缩水。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在南京楼市新一轮的调整过程中,靠银行贷款的投资型购房会大幅下降;同时,依靠“自有资金”的投资型购房会增加。

  价 格

  近期,切实控制房价高增长的呼声不断,中央已经发出“组合拳”信号,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控制房价。南京相关部门最近也开过针对性会议,并表示密切关注房价走势。近日,中国经营报与新浪网合作,搞了一项关于购房人当前心态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半的参与调查者认为现在不是买房的最佳时机,同时有超过六成的调查者对政府当前调控房措施的效果没有信心。具体到南京楼市,从总体上估计,今后一段时期的房价没有下降的可能性,仍将有一定的涨幅。但在众多预期的作用下,今年房价大涨的空间已经失去,也不会有去年那么大。与此同时,一些区域楼盘为刺激购买,会拿出多种优惠促销,使得房价名义上提得很大,其实是明升暗降,涨幅非常微小。对于各个板块来说,城中大盘因供应量越来越少,住宅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江北销售势头很猛,投资型购房会增加,自住型购房要早,否则会多花钱。江宁别墅类会有所上涨,目前部分别墅类项目售价已超过6000元/平方米,普通住宅上涨空间很小。河西可能借十运会东风,增加销售量,价格同时也会略升;但部分销售困难的楼盘会改变策略,比如通过毛坯改装修等方式,使价格保持不变,却增加了卖点。仙林继去年的一度沉寂过后,今年上市量增加,13条配套道路又在建设,一些内部环境较好,楼间距较大的楼盘售价将会提价。城北幕燕一带,则要看去年规划的化工企业搬迁进度,如果搬迁速度较快,环境迅速改观,则楼盘销售前景看好,价格上涨会有一定的后劲,否则仍将保持现状。当然,在巨大的销售压力下,也不排除个别楼盘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从而出现“烂尾”的可能。 南京日报记者 侯锦阳(编辑 丹妮)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生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