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汽车封釉美容猫腻暗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08:55 南方日报

  汽车封釉美容猫腻暗藏 封

  釉过程林林总总,质量参差不齐,车主需擦亮双眼

  本期关注

  前不久,有位读者致电本报咨询车辆封釉的问题。他介绍说,一次去洗车,洗车店的小工在洗完车之后极力劝导他给车子做封釉,介绍封釉是如何地保护车漆,又说封釉是如何让车看起来光亮如新。最后一问价格,竟然还真不贵。就在他“心郁郁”的时候,正巧身旁一位车主路过,听见谈话后连忙插话:“千万别做封釉,刚做是挺好,但只要几天就恢复原状了,简直浪费钱!”听到这话,他就更加无所适从,暂时抛开了封釉的念头。

  其实封釉这种车漆美容项目面世已久,它的工作原理也不是什么秘密。可是那位车主关于“封了白封”的抱怨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咨询了一些汽车美容方面的专业人士。据专家们介绍,封釉不理想具有以下几种可能。

  1 材料劣质

  虽然消费者已经被所谓的“晶亮”、“纳米”甚至“亚纳米”等噱头词汇所迷惑,但专家们表示,目前市面上许多汽车美容店在做封釉时,使用的材料仅仅是一种初期光泽较好的液体蜡。它在粘度、操作方法等方面钻了消费者不懂行的空子,给人一种神秘感,同时也利用这种产品本身的质劣价低,以价格便宜来吸引消费者。他们以“蜡”充“釉”,也就是让车主们花高价去打了一回蜡。因为真假“封釉”的区别,在完工之后不是一下子就看出来的,要使用一段时间后才逐渐显露。

  2 施工“缩水”

  奸商降低成本的另一个手段便是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专家提示,标准正规的封釉施工应具备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道工序:车子清洗后开始作业,用一些特别的去污材料,擦去车漆表面的铁锈、飞漆、尘粒和树脂等杂质。这些材料制作细腻,不会擦伤车漆。

  第二道工序:用较柔软的兔毛轮配以静电抛光剂研磨,除去汽车漆面附着的杂物和氧化的层面,使细微的伤痕拉平填满。

  第三道工序:去除“太阳纹”和进行车漆增艳处理。“太阳纹”是指由于车漆在高速行驶时与风沙摩擦后长期积累产生的纹路。这种纹路不易察觉,但它造成的折射现象会使车漆失去光泽。增艳剂可以渗透到车漆内部,使之恢复原有的艳丽。

  第四道工序:用封釉材料处理。为了使釉更好地渗透和增强牢固度,还要配合振抛机作业。专用振抛机将类似釉的保护剂通过振动挤压,进入漆的毛孔内,使药剂渗进车漆内发生还原变化,达到增艳如新的效果。

  第五道工序:用无尘纸和波浪棉轻抛漆面,即镜面处理。经过这番美容,真正可以使漆面焕然一新、光亮照人。配合红外线灯的照射,使之形成如同网状的牢固保护层,其内部富含UV抗紫外线剂,可以大大降低紫外线对车漆的损伤,并能防酸碱。

  对一般车辆来说,这个过程不应短于2小时,旧车的耗时会更长。

  3 疏于保养

  封釉后的几天里车的保养相当重要,专家说,稍有不慎同样会导致封釉的失败,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封釉后,8小时内切记不要用水冲洗汽车。因为在这段时间内,釉层还未完全凝结,将继续渗透,冲洗将会冲掉未凝结的釉,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也应尽量避免水淋。因此,封釉时要格外注意当时的天气状况。由于釉可防静电,一般的灰尘用干净柔软的布条擦去即可。

  做了封釉美容后不应再打蜡。因为蜡层可能会粘附在釉层表面,在追加上釉时会因蜡层的隔离而影响封釉效果。

  不要局部补漆。在釉面上补漆会造成可怕的橘皮效果。这也正是最影响封釉效果的因素。 本报记者 朱钦

  资读链接

  封釉的好处

  封釉是将高分子釉震入到漆面的毛孔中,形成一种牢固的网状保护层,附在车漆的表面,从而达到保护漆面的目的。封釉后车身表面不粘、不附着的特性,使得漆面即使在恶劣和污染的环境中也能长久保持洁净,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抵御温度对车漆造成的影响。漆面的硬度也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具有防酸、防碱、防退色、抗氧化、防静电等功能。据记者了解,优秀的封釉可以做到一年以上时间的车身光洁,并且还省却了车主频繁洗车的麻烦。

  朱钦

  图:

  给自己的爱车封釉后,就算是旧车也会有亮丽如新的感觉,新车就更加艳丽可人了。

  朱钦 摄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