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学迎来了春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09:14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 张燕驰 实习生 郭薇薇 骆毅

  近日来,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和“第三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的相继颁奖,使中国文学陡然升温,前者是中国作协主办,似乎代表“庙堂”,后者由南方都市报主办,似乎代表“民间”。二者的合唱与其产生的共鸣、杂音,一时占据了部分报章,引来圈内外的关注。然而,文学是否真的迎来了春天?文学是否能力挽多年的颓势?文学的现状到底如何?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蒋子龙、白烨、吕雷、谢有顺、杨黎光五位作家和评论家,来一席“文学兴衰五人谈”,读者或许能从中看到一些真相。——编者

  记者观察:

  拨开文学的迷雾

  中国文学似乎在近几日迎来了温暖的“春天”:备受关注的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于本月10日评出,《张居正》、《无字》、《历史的天空》、《英雄时代》和《东藏记》这5部作品最终上榜。作家张洁继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后,再次斩获茅盾文学奖;而就在此前,“第三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在京揭晓,张悦然、多多、林白、南帆、李敬泽分别成为最具潜力新人、年度诗人、年度小说家、年度散文家和年度文学评论家奖的得主。与此同时,作家格非则捧走最大奖项“2004年度杰出成就奖”。

  这两项大奖的颁发无疑引起了国内文坛的高度关注,也为其低迷的现状注入了一股“春天”的气息。

  今年1月,当《上海文学》发表山东著名作家张炜的《精神的背景:消费时代的写作与出版》时,立刻引来国内文人的一番舌战,掀起文坛的新一轮论争。

  这边厢张炜疾呼:在一个精神‘沙化’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该如何坚持自己的精神立场?如何超越当下的精神困境?什么是最真实的现实生活?张炜将精神的困境指向了经济和市场对道德带来的危害。

  那边厢上海批评家吴亮跳出来指责张炜的《精神的背景》是“装腔作势,概念混乱,陈词滥调”;山西作家李锐则表示,张炜文章整个立论的基点都出于一个对中国眼下基本国情和事实的简化。

  这不是一个崇尚简单的年代,因此也不是容易发现真相的时代。

  华丽的包装和修饰、充斥耳目的各类资讯、四方八面的舆论声音就像这个阴雨绵绵的四月天,一股股暖湿气流盘旋不散,造成一片雾雨相间的朦胧,模糊了人们的视线,也模糊了事情的真相。文学,曾经照亮民族灵魂,但现在却照不清自己到底是美人依旧,还是粉褪残红。我们的文学到底走到了哪一步?

  有人痛心疾首地高呼:文学在衰落!

  媒体将大量的篇幅给了娱乐明星,关于文学的报道只能躲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人们知道《孔雀》荣获第55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但有多少人知道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入选作品?报刊亭摆满了各种花哨精美的时尚杂志,纯文学期刊却寂寞地躺在布满灰尘的书架上。10年来,文学期刊全面萎缩,据统计,全国文学期刊约有800种,其中能维持生计的不足100种。大量的文学期刊一直在停刊的边缘苦苦挣扎。《当代》《收获》等文学期刊也是艰难经营,一些地方级文学期刊则选择变身休闲、时尚杂志来逃避停刊的厄运。种种迹象表明,文学似乎已经面临着衰落的危机。

  与此同时,也有人振臂高呼:文学没有衰落!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网络文学风起云涌,凭借其空前自由的创作空间、极快的传播速度以及创作与阅读强烈的互动关系,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新兴文学样式,展示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网络文学方兴未艾,手机短信小说横空出世。去年,中国首部手机短信连载小说《城外》成为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事件。这部只有4200字篇幅的短信小说的版权,拍卖价高达18万元人民币,可谓一字千金。与传统文学相比,无论是网络文学还是手机短信小说,它们在载体、受众、形式和阅读期待上,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有评论家因此预言,一场由文学载体的变化所带来的文学革命正在到来。“80后”写作、“个人化写作”、“儿童写作”、“新自由主义写作”等各种文学流派旗帜高扬,这一切似乎也证明了文学的百花齐放、热闹繁荣。

  当下文学到底是虚假繁荣,还是真的稳步发展?文学的现状如何?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发展是冲击还是阻碍?文学将走向何方?让我们一同来拨开文学的迷雾,听听作家和评论家的说法吧。

  蒋子龙:传统文坛现在相当活跃

  短信文学妙语连珠

  现代人越来越没有耐心听长故事,其实这与传统文学拖沓、枯燥无味的文风有关。于是从最早的黄段子、黄笑话到手机短信再到格言式的“现代绝句”,都是社会各阶层的人创造出来的妙语短句,通过网络广泛流传。这些“现代绝句”用一两句话说明和表达问题,冲击了传统的语言结构和语句。

  举个例子,去年特别流行“老少配”的段子,一个深圳小伙子娶了一个大款老太太,在面对亲朋好友的质疑时,他回答:“谁在用钞票的时候还关心它的出生日期?!”这种短句子铺天盖地,让老百姓可以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加以评论,这就是网络的作用。但是网络文学现在是泥沙俱下、沙里藏金,网络文学需要更加精致,需要吸收传统文学的精华才能更好地发展。

  传统文坛现在相当活跃

  有人说,网络文学的兴起意味着传统文学的衰落。我们要弄清楚不是因为传统文学的衰落而出现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出现也不证明传统文学的衰落。就目前来说,我本人并没有看到传统文学衰落的迹象,相反,传统文坛现在相当活跃,各年龄层次的作家都有,大至百岁小到几岁,可谓“五世同堂”。我对传统文学还是抱乐观态度的,虽然目前的一些文学作品存在思想苍白等缺点,人们对于传统文学奖项关注度降低,但是传统文坛总体来看还是比较热闹兴旺的,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大伙儿蜂拥而上。当然,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肯定有冲击,前面我已经说了。我想,面对自信、傲慢的网络文学的追赶,传统文学不能变成活化石,要正视现实,取长补短。

  白烨:文学的发展只是变换了方式

  文学市场化造成它的尴尬局面

  我不认为文学步向衰落,它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变化发展。网络文学的兴起也是一种文学现象,包括这两年兴起的青春文学,也是一种文学现象,所以文学只是变换着方式在发展和演变,不能说网络文学的兴起预示着传统文学的衰落。我觉得,对于传统文学,我们主要指的是书面文学,现在电子文本成为了文学的写作形式之一,但也许若干年后电子文本也成为一种传统,所以我们要用开放的眼光去看。也许与过去相比,传统文学不再处于一个中心的地位,但这与网络文学的兴起无关,而跟文学领域里的市场化、商品化有关。如果一本小说只是好看但不赚钱,可能就很难出版。再如,现在中短篇小说出书比较难,所以只能在刊物上发表,但阅读刊物的人并不多。所以我认为,文学现在所处的某种尴尬的局面,是文学领域市场化、商品化所造成的。

  现在的文坛是三分天下

  现在的文坛是三分天下:首先是以文学杂志、老牌期刊为阵地的中短篇写作;其次,是依托市场化出版的长篇小说。过去可能只有名家才能出版长篇小说,但是现在的年轻作家也许一开始就以长篇小说创作为主,再加上目前长篇小说从审稿、宣传到发行都非常的市场化,因此长篇小说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文学领域;最后,是网络文学,学生和年轻一代的作者和读者基本上都是以网络为阵地,我知道很多网络写手都有自己的个人网站。文学的这3个领域互动发展,所以我认为文学现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变换着方式在发展。另外,文学出版的市场化、文学传播方式的网络化,对传统的用笔写作构成了很大的挑战,我想可以说目前的文坛是困难与机遇并存。

  我看好广东文学的未来

  广东文学向来是中国文坛的重镇,以欧阳山为代表的老一辈作家就创作了很多杰出的、有影响力的作品,例如《三家巷》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新时期广东文学一直在发展,尤其是一大批中年作家的文学创作引人注目。总体来看,新时期的广东文学一般与改革有关。另外深圳涌现了一批很有才气的年轻作家。还有,广东作协新招聘的作家盛可以,是70年代写作非常有特色的优秀作家,也是一个从网络走向传统文坛的典型。我认为,广东文坛拥有各个年龄层次的作家,而且各有各的特点,所以我确实看好广东文学的未来。

  吕雷:现在的文学缺乏关注老百姓生活的作品

  我不赞成文学衰落的说法,人们之所以怀念上世纪80年代“文艺界的春天”,是因为那之前是人们处于精神荒漠的70年代。现在的文学呈多元化的发展,像影视文学和网络文学都很受欢迎,这都说明了文学还是在向前发展的。但文学发展过程中确实也存在不少的隐忧。

  首先,文学界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声音,社会应该给予作家更多的宽容。作家对社会的观察视角不应该只有一个,应该允许作家从多种视野去关注社会,这样才能形成文学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再者,目前的文学作品普遍缺乏一种崇高的理想,因此不能凝聚民族的力量。中国正在崛起,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我们的文学作品,应该弘扬一种主旋律,要有主流的东西,否则就没有了思想旗帜。当然,要高扬自己的精神大旗,不代表要独尊某种文学样式。我们还是要像海纳百川一样,吸收全世界人类文明财富的精华,这样才有利于文学的繁荣发展。

  另外,现在的文学作品在关注老百姓生活方面有所欠缺,因此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现在的某些炒得很热的文学作品,往往只是在小圈子里叫好,不能成为“大作品”。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关注草根阶层,不能道出老百姓的切肤之痛,不能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

  杨黎光:文学现在处于低谷时期

  文学回到了它应有的位置上

  虽然文学并不是真正的衰落,关于文学的热点话题依旧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文学现在是处于低谷时期,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中之一是现代社会信息的多元化。以前,看小说可以算是人们的主要消遣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学更是肩负着传播真理的重要教育责任。现在,文学被边缘化了,文学不再被视作高高在上的神圣之物,文学回到了它应有的位置上,成为一种普通的文化娱乐方式。而面对电视、电影、网络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文学市场萎缩是不可避免的;还有,缺乏具有思想高度的大作家和大作品。目前中国的作家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作家只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老是在一个小圈子里打滚,因此写出来的作品未免有重复乏味之感,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现在需要的是学者型的作家,作家对生活要有深刻的体验,要广泛涉及社会的多个领域,再加上深厚的文学功底才能有创作的后劲。

  谢有顺:文学永远不会衰落

  文学,热情依旧

  文学的发展在某一时段内可能会有起伏,但“衰落”一说我并不认同。尽管今天的文学可能还缺乏真正的大师,也无法再重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种文学热潮,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依旧是世界上文学人口最多的国家,恐怕也是每年出版文学书最多的国家。你只要看看图书城庞大的购买人群,看看网络上汗牛充栋的文学帖子,甚至看看路边卖的那些盗版书籍多半都是文学书,你就会知道,文学的热情依旧在许多人心中燃烧并燎原。

  作为人类的一个梦想,文学在任何时代都有着人类难以想像的生命力。即便发展到今天这个消费时代、实利时代,文学的生长也从未停止。也许,今天的文学写作人口会有所减少,但文学的阅读人口却在增加。所不同的是,这种阅读不再被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作品一统天下而已。文学日渐走向多元化,各种文学趣味和文学作品都能共存,这使得文学的聚焦点已经分散,文学的力量无法再聚拢在一起。或许,正是这种略显混乱的局面,给了一些人有文学已经衰落的错觉。其实,在喧嚣的下面,真正的文学一直在坚韧地生长,正如真正的作家一直都在认真地写作一样。因此,我相信,只要人类还想给自己保留一个做梦的权利,文学就永远不会衰落。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不是水火不相容,而是一脉相承

  网络其实只是一个特殊的载体,它本身并不足以构成和所谓传统文学相抗衡的力量。而且,我也并不认为存在一种与传统文学水火不相容的“网络文学”——因为我在网络上,同样看到了很多和传统文学一脉相承的作品。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作为新生事物的陌生感已经消失,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只是将网络视为一种工具和载体,它的普及,并不会给文学的内在精神带来多大的变化。

  当然,我并不否定,文学载体的变化,也会引起文学自身的革命。就像造纸术的发明、电脑的出现影响了文学写作一样,网络的兴盛也势必影响文学的发展,但我认为,这样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因为无论文学写作的方式怎样变化,文学的核心品质——故事,冲突,人物的命运感,精神细节的雕刻,语言的韵律美,等等——永远不会消失。

  尽管网络的崛起,手机短信的兴盛,或多或少改变了年轻一代的话语方式,但文化发展是有脉络可循的,文学之间的承继关系就更加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学只是传统文学的一个有效延伸而已。

  我们并不知道同时代的各国年轻作家在写什么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水准不高,难以望世界文学的项背,但我的看法却并不这么悲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文学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到今天,其实已经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作家。许多人之所以会很轻易地蔑视中国当代文学,那是因为他们均以20世纪世界文学的经典作品为尺度来比照中国当代的年轻作家们,可他们这样做的时候,显然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经典是漫长的历史过程筛选后的结果;用业已定型的经典标准来打击正在写作中的作家,这并不公平,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同时代的文学大国(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美国等)中的年轻作家们都在写些什么——由于语言的障碍,大多数中国人只能读到20世纪60、70年代以前的外国作品,而80、90年代后的外国作家们的作品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水准,我们却了解甚少。也就是说,我们对卡夫卡、普鲁斯特、加缪、福克纳、博尔赫斯、帕斯捷尔纳克、卡尔维诺等人非常熟悉,却没有机会了解他们身后那些20世纪60、70甚至80年代出生的年轻作家们的写作状况。一些精通外语的朋友告诉我,其实同时代的外国年轻作家并不见得比中国年轻作家写得好。我相信这样的判断。

  卡夫卡等人毕竟是整个20世纪积累起来的有限的遗产。我们不能奢望,在短时间内,中国也能产生这样的大师。但只要保持一个有一定标高的前进向度,相信中国很快就会建立起自己的强有力的文学声音。经过了这么漫长的模仿、学习和探索,现在的中国文学已经获得了一个深厚的基础,或者说,它已经基本完成了必要的酝酿和积累,在此基础上,有一天产生出真正的大作家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毕竟,就总体趋势来说,20世纪下半叶之后,世界文学是显露出衰退迹象的,但中国是少有的例外。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中国当代文学只是在20世纪的后期才获得一个相对自由的生长空间——当那些被压抑和被损坏的艺术创造力觉醒过来,文学自然就进入了一个持续繁荣的时期。这和世界文学的总体趋势有着明显的对比,所以,我们不应对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当代文学过于悲观。以我的观察,在貌似混乱和喧嚣的下面,中国当代文学或许正积蓄着一次巨大的裂变和飞跃。

  记者手记

  延续文学的梦想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有几个关键词是批评家、作家们常提到的:多元化、市场化和社会关怀。按图索骥,我们试图从中找到一条线索,分析当下文学的情况。

  在信息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各种文化娱乐方式百花齐放,文学不再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这让不少沉醉在文学辉煌时期的人备感失落。另一方面,文学自身也日渐走向多元化。从文学形式上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看似分庭抗礼,实则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从创作内容上看,除了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外,反映社会转型矛盾的改革文学广有市场,青春文学大放异彩,个人化写作独辟蹊径;从创作群体上看,各年龄阶层的作家济济一堂,老作家功力深厚,年轻一代出手不凡,更有儿童作家在文坛上分一杯羹。文学自身的多元化走向一方面表明文学以不同形式变化着向前发展,另一方面文学聚焦点的分散,使文坛显得喧嚣有余而后劲不足。

  文学不再有居高临下的地位,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本书不仅要写得好,还要有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学作品中出现一些平庸、媚俗甚至低级、无聊之作也不足为奇。以网络文学为例,网络写作的大众化,既带来了大量好作品,也带来了大量垃圾。总之,文学领域的市场化、商品化,在促进文学创作繁荣的同时,也潜藏着不少隐忧。

  当下文学怎么才能避免泡沫式的繁荣,而实现真正的稳步发展?这恐怕还得从作家、作品自身入手。无论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其作品首先要打动人,这就需要作家深入民众生活,在作品中体现浓烈的社会关怀。

  经过一番的梳理,我们可以得出,文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存在着不足,但仍充满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最后记者想引用批评家谢有顺的一句话作结:“只要人类还想给自己保留一个做梦的权利,文学就永远不会衰落。”

  图:

  蒋子龙

  杨黎光

  白烨

  吕雷

  谢有顺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封面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