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和顺:活着的老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09:15 解放日报

  今天,50余名记者组成的新闻采访团到达云南西南角的腾冲市和顺村,大家被眼前一派美景镇住了。

  一个月台,一棵老树,一扇大门,一条巷子,一群人家。十几个“巷”,又组成了中国目前最大的古镇。多大?周庄0.44平方公里,而和顺,17.4平方公里。

  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朝廷为戍边屯军而建一小村,取名阳温暾村,“温暾”的意思是气候不冷不热。叫法有些拗口,后人就改为“河顺”,因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再后来,村里读书人嫌其不雅,又改为“和顺”,取意“士和民顺”。这座偏居云南一隅的山谷小村,是中国有名的“侨乡”。村子里如今住着6000余人,大约上千户人家,几乎家家有侨眷,分布于缅甸、印度、泰国、印尼、新加坡等,总数竟达万余人。

  “侨乡”旧貌未改。初建时,各姓分族而居,形成依山自上而下的许多巷道,一条巷道连着百余户人家。每条巷道尽头都有大门,大门外是月台,种上一棵树,树下设石桌、石椅,供人休息、聊天。十几个月台由一条宽石板路连接,通往村口。村子里还有一座寺、八个宗祠、三座牌坊、十座凉亭、上百个照壁。千余栋建筑,年轻的上百岁,年老的有五六百岁。古村都是老模样。

  村民多数依靠种地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光着脚丫满巷子追逐的小孩、聚在月台上抽水烟的老人、坐在自家门口树下纳鞋底的妇人,随处可见。老镇第一“奇”要数村口的图书馆。铁门铁锁是1938年时的老模样。进去,四个门口挂着当时的云南大学校长寸树声、北京大学校长胡适等四所名校校长分别题词的匾,皆书“和顺图书馆”。二楼“藏书阁”,7万多册图书,还有古籍、珍本1万多册。初建时,和顺村里的20多个留洋大学生是这里的常客;如今,读古籍的人是少了,但馆里添了报纸和电脑,来的人反而多了。坐车从昆明到和顺,山路要绕12个小时。和顺历史上出过8个举人,403个秀才。文风使然。

  第二“奇”是村里人家的“舶来品”。古代腾冲,正处云南连通缅甸、印度的“茶马古道”上,马帮把丝绸、茶叶运出国,又把美国面包炉、德国保险柜、英国钟表等带进来。至今,好多人家用的铁锁还是当年的“舶来品”,上面的德文清晰可辨。

  第三“奇”该算建在小河上的六座洗衣亭。亭子上有飞檐瓦顶,下是镂空石桩,刮风下雨,乡民们在石桩上一蹲一坐,照样洗涤。一座洗衣亭,就是一个信息中转站。旧时村子里多数男人都行走茶马古道做买卖,丈夫一走,互相打听平安与否的消息,成了妻子们清晨洗衣时必做的功课。

  临别,采访团的记者代表在和顺纪念册上写下:和谐创富,顺水风生。

  (本报云南4月14日电)

  本报记者 张斌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