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药品警示很正常,谈不上禁用(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21:11 人民网
药品警示很正常,谈不上禁用(图)
  人民网北京4月15日讯记者王毅报道:本月FDA发布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潜在的心血管风险后,在我国引起较大反响。然而极少数媒体在报道中缺乏专业理解,有失客观,在公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为此人民健康频道特邀卫生部心血管药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药理中心主任李一石,请她对此事件做出解读。

  关键解读:

  无论美国FDA还是欧盟并没有禁止使用这一类药物,而是警示。提醒医生和患者在使用这一类药的时候,要注意有什么问题。使用时不超过说明书内使用剂量和禁忌,应该是安全有效的。而且,在人群当中对于慢性关节、肌肉疼痛等病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它药物能够取代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只是在使用的时候,应该根据说明书,在剂量允许的范围和时间内使用,应该是相对安全的。

  解读:事件

  美国FDA2005年2月召开听证会,在这个听证会上多数专家认为非甾体抗炎药新药(COX-2抑制剂)益处还是大于危险性,但是鉴于该类药出现心脑血管病不良反应,提议这一类药物在标签上应该加包含黑边框的警告,指出心血管的危险性,同时应有供病人阅读和使用的用药的小册子。限制这一类药的计量和用药的疗程和时间。

  欧盟对这一类的药也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缺血性心脏病,或者是脑卒中病人紧急使用所有COX-2抑制剂。血压没有得到控制的高血压病人禁止使用依托考昔。有心脏病危险因素的,比如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者的病人和外周动脉疾病的病人使用COX-2抑制剂要谨慎。而且建议医生使用最低的计量,疗程尽可能缩短。

  在这之后,4月美国FDA又进一步提出了,要对所有的21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要进行限制性使用。原因在于非甾体抗炎药在过去很长时间属于非处方(OTC)类药物,按照国家的理解是这类药安全性比较高,疗效比较熟悉,病人不用去看医生,不需要的医生的处方可以到直接到药品买到的药品。这一类的药物,如果你有关节、肌肉的疼痛损伤,你可以直接到药品买来自己使用,他在说明书上有说明,但是不像处方药那么严格。由于发现这些药物对心脑血管严重不良的事件之后,美国、欧盟对一类药提出限制性使用。是否这类药成为处方药现在还未定论,还要根据专家、委员会最后的意见。

  解读:时间比美国FDA滞后

  中国目前使用的非甾体抗炎主要还是传统的布洛芬、双氯芬酸等产品,美国曾禁用的万络等药在中国上市比较晚。国内还没有新一代的非甾体抗炎药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所以中国进行的上市后研究比国外要少。

  至于像芬必得、扶他林等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是否引发心血管风险或程度,因为没有直接的大规模随机性临床研究结果,目前在国外和国内的争议都比较大。美国也是在非甾体抗炎药新药(COX-2)试验数据上做出的推测表决,具有警示意义。

  中国的不良反应监测发布和举报系统与国外比较,在GCP、GSP等等法规与国际发达国家差距是不大的,但在执行中有问题,比如企业和医疗单位不良反应病例上报方面,我们国家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还不是强制性的。

  解读:药品警示

  美国FDA提出非甾体类21种药品的使用警示,这是告诉大家,这些药在对于某些人、或不合适的剂量或不合适的时限使用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注意这些问题,避免严重的不良反映。

  这些药是不是可以用呢?在医生的指导下,在说明书允许的范围内,在疾病确实需要的时候,这些药品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剂量、疗效以及配伍等。使用有效剂量的非甾体药物,并尽量缩短用药时间,又减轻病痛,同时又减轻发生不良事件。

  临床工作人员知道,任何药物在有疗效的同时,一定会具有不良的反应。这就是我们在评价药物的时候,原则就是评价它的疗效和安全性。正因为,它有疗效又有不良反应,所以所有药物评价的核心是它的疗效和安全性。当然,我们更希望药物疗效好,不良反应很少,我们就认为这个药是好药。要是安全性不好,疗效也好的药,那就非常慎重使用。安全性不好,疗效又不好,这种药决不使用。

  从药品警示到药品禁用,有个严格的过程。出现不良反应,具体到某一个个体,这种严重性对一个个体是100%的。但是对于使用药品的人群而言,需要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和出现比率,由政府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评估。

  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到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之后,组织进行评价。评估结果有两种:警示和禁用。

  如果是警示,结果将被到药品说明书上。现在很多患者,包括有的医生,对说明书缺乏正确认识。只要药品说明书里面有不良反应,这个药就是不好,这种认识不正确。药品上市后,有成千上万,上亿的人使用,只要有一例不良反应经确证,都会写到药品说明书里面。以便提醒医生和患者在用药选择上予以注意,但还没有到全部否定的程度。

  解读:上市药出现较大毒副作用

  为什么有一些药在上市初用起来很好,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出现很多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在新药安全性评价是有局限性的。新药上市前,做了大量动物的实验,但是动物并不等于人,有些问题通过动物试验可能发现不了。还有一些药物有特殊性,包括:药物的安全评价需要长期性,比如说这个药物可能在用两个月的时候没有不良的反映,但是用了两年之后有不良反应;一些安全性评价,在小样本的药物实验中,可能不会发现,但在大量的人群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本身比较难以预知;药物还有种族差异。中国是多民族国家,种族上的差异,研究在国内还是一个弱项;食物、药物相互作用等等。这些原因,造成了药品的一些不良反应在上市前没有发现,而在大规模人群的长期应用后被发现。

  所以政府它有药品不良反应中心,专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及时修改药品说明书,告知公众这个药有什么问题,大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有一些发达国家,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强制性的”,意思就是我们的国家的传染病的报告,但是我们国家药品的不良报告还不是强制性的。但是我们国家对上市以后的药品在监管实施过程当中,还有薄弱环节,这是我们国家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