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光明日报:唤醒沉睡的墓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21:2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15日电此间出版的中国《光明日报》15日发表题为《唤醒沉睡的墓园》的文章,缅怀在一战期间惨死在索姆河畔的843名华工的英灵。现将此文摘发如下:

  索姆河千百年来流淌在法国西北部的丘陵和平原上,最终静静的归入大海。除了富饶的土地和经历过战争残存下来的小教堂,两岸再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回味的景色了。然而今年“恺撒奖”获奖影片《漫长的婚约》把人们的目光带到了索姆河畔。如果不是一战停战纪念日,即使看过电影,也不会有人知道,在当年尸横遍野的索姆河畔,有一个叫努瓦耶尔的小村子,村头有一个华工墓地,843名华工静静地长眠在这里。

  墓地坐落在一片开阔的牧场中间,整齐划一的八百多块小小的墓碑静静排开在清澈的天空下,其间耸立出两三棵三人合抱的柏树。墓碑最上面是一个中文铭文,全部看下来不外乎四个成语:“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百世流芳”。

  在公墓大门内侧刻着这样的一行:1914年至1918世界大战,中华工人死于战地或积劳殉身者9900余人,遗骸葬于法境诺埃尔勒(努瓦耶尔)。死于战地。

  由于一战后期英法联军在战场上损失了大量兵力,劳动力严重匮乏,法国政府在1916年派遣了一个代表团来到中国,和当时的北洋政府签下了协议。从那时起,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省的14万华工分批从上海坐邮船到达法国的马赛和英国的曼彻斯特,然后分赴各个战区。这些华工本来是根据合同,到法国来卖苦力的。这843名华工是在经历了怎样的磨难之后最终埋骨他乡的呢?

  一个本地老夫人对于华工遭受的虐待和体罚有着触目惊心的描述。这个体面的墓地的存在,是不是可以赎回一些过错呢?“见鬼去!”老夫人说,“他们刚开始像牲口一样的被草草掩埋,有的甚至头都露在地面上,因为他们是被竖直了埋下去的!……”

  1918年11月11日,停战了。1921年,最后一批华工酹酒同胞的坟头,登船回国。少部分人,多数是浙江籍,留在了法国。那时他们大受欢迎,因为战后尤其是码头搬运工等男劳力紧缺。这就是法国最初的温州移民。

  1925年,旅法华工总会曾经呈文法国政府,要求为这些在法国捐躯的华工建立墓地、树立纪念碑,但遭到拒绝。直至1988年,在纪念一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法国政府才公布了有关华工的文献,尘封数十年的华工历史方重见天日。第二年,法国政府向两位老华工颁授荣誉军团骑士勋章,并在巴黎里昂火车站附近立了华工纪念铜牌。1990年末,法国的影视导演奥列维·纪东花了一年的时间查找史料,拍成了专题片《一战中的14万中国人》。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评价一战华工的功绩时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与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