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仅北京交警需要“暗中执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00:46 红网

  面对不少“的哥”对交通警察“暗中执法”就是“设套”“钓鱼”的指责,面对社会对“暗中执法”褒贬不一的议论,北京市交管部门近日对社会公开表态:北京交警不会取消这种执法方式(4月17日《现代快报》)。对北京交管部门的表态,我举双手赞成。

  我注意到,北京交管部门“暗中执法”做法推出后,确实引发了诸如“设套”、“钓鱼”、“不利于构建马路和谐”等非议,我以为这很正常,如果是来自被罚对象“的哥”“的姐”的指责则更不足为怪。如何看待“暗中执法”,在我看来,根本标准不外乎三个,一个是动机标准,二个是法律标准,三个是实践标准。

  “暗中执法”动机纯正。北京市交管局法制处处长赵继强表示,“暗中执法”和其他执法方式一样,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维护交通秩序。北京市85%以上的交通事故都是交通行为人的违法行为造成的。客观公允地说,从目的上看,“暗中执法”可谓动机纯正本意良善,从技术上看,“暗中执法”也堪称有的放矢切中肯綮。

  “暗中执法”并不违法。交通警察拥有法律赋予的执法权,而法律并未禁止交警使用“暗中执法”这种方式,“暗中执法”完全符合法律规定。既然如此,要不要“暗中执法”,取消不取消“暗中执法”是交管门的自由,别人可以看不惯但却管不了。

  “暗中执法”立竿见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北京市交管局秩序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暗中执法中发现违规的,绝大多数都是出于主观上的故意,“暗中执法是震慑作用最强的,也是最有效的制止违法行为的执法方式。”这位负责人认为,目前看来“暗中执法”有利于驾驶员形成自觉守法的习惯,从趋势上看,“暗中执法”会成为北京交警执法的主要方式。

  理性审视,有些反对者对“暗中执法”针砭诟病的理由大多经不起推敲甚或站不住脚。撇开某些被罚者出于报复发泄不满情绪不论,透过一些口诛笔伐的批评言论,至少让我看出三个认识误区。

  一是“泛人性化”误区。比如乌鲁木齐市交警支队向社会公布交警在依法执法的前提下要遵循“四不准”规则,其中交警不准“暗中”执法后广受社会关注,迅即被戴上“人性化”高帽,而北京交管部门随后截然相反的表态则被视为“非人性化”、不利“马路和谐”。殊不知,人性化之本旨乃是保护绝大多数守法公民公共权益不受侵害的“人性化”,而不是对少数违法公民法外施恩手下留情的“泛人性化”,更不是成为弱化监管和打击力度漂亮借口的“假人性化”。

  二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误区。时下,某些国人习惯坐而论道务虚清谈,表现在交警执法方式上,只见“四不准”抑或“暗中执法”“树木”,而不见当地不少公民法治意识文明素质低下、交通安全监管警力不足技术落后和主观故意造成交通事故高发的“森林”。

  三是“以偏概全”误区。以少数区域少数交警的所谓“设套”“钓鱼”“扎堆儿”等不良行为而否定“暗中执法”,而看不到绝大部分交警还是依法公正文明执法的。总之,尽管除了“暗中执法”,还有交警拍摄、电子监控设备记录等非现场执法方式和交警当面执法等多种合法方式可供遴选,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只要监管效用殊途同归,究竟采用什么方式,由各地地情和实践效果说了算而非看别人好恶行事,用什么方式与有多少方式可用两者之间从来都不矛盾。

  老实说,时下中国并不缺少法律,而是缺少法治,换言之,缺少全民法治认同度、法治敬畏度和法律遵从度。表现在执法司法上,便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必究的法治难局和尴尬。具体到交通执法监管环节,便是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违规“闯红灯”、“鸣喇叭”、“横穿马路”、“乱停车”、“酒后驾车”等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而延及城市禁放烟花爆竹、不准马路占道乱设摊点、不准在公共场所乱倒垃圾乱贴“牛皮癣”、不准公职人员节日收受贿品等领域之沉疴痼疾,虽症状表现各异,监管方面的诱因病源却如出一辙。因此我的观点是,“暗中执法”不仅交管部门适用,对其他部门也不无思想意义和借鉴效仿价值。当然,话说到底,要不要“暗中执法”只是个监管操作和技术层面的问题,执法者有无监管到位的诚意和决心才是问题之根本。

  观点撞击:

  (红网:周义兴)

  (红网:梅广)(稿源:红网)(作者:陈庆贵)(编辑:杨国炜)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