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洛阳牡丹甲天下”系列之一 周恩来吐哺“反季节牡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04:20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

  花开时节雨连风,却向霜余染烂红。漏泄春光私一物,此心未信出天工。

  一朵“烂红”的牡丹迎雪开得鲜翠欲流——这并非“雨连风”的季节里生发的“春天的故事”,而是“春光回照”的“雪霜”中幻化的“冬天里的童话”。

  这童话,收藏于苏轼诗集中。900年前,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惊见“化工”与“天工”作对,遂唱和他的顶头上司杭州知府陈述古,作《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让今天的我们能梦回到大宋王朝,知道那时的中国就有“反季节牡丹”——我们诧异,苏轼也奇怪,所以接着在其后面的两首诗中写道:“谁信诗能回造化,直教霜蘖放春妍……”

  这是一首牡丹诗,也是一首政治诗,诗中的“一朵妖红”,是牡丹,也是王安石。一朵不该开放的鲜艳的牡丹,强烈地冲撞着苏轼苦闷而沉重的心。诗写得尖刻凌厉,牵人魂魄,在那个时代,它犹如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传遍大江南北,其宣传效果甚至超过千言圣诏,万言奏折。

  诗很美,苏轼却命悬一线。红得鲜明耀眼,像在晃动的“一朵妖红”在京都汴梁“盛开”后,跟进的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了。在接受审理时,苏轼供认:“此诗讥当时执政,以化工比执政,以闲花比小民,言执政但欲出新意擘画,令小民不得暂闲也。”

  罪名很重,苏轼却只能承认,由此也可窥当时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情势之急。认下这样的罪名没被杀,是个奇迹。或许,他的诗反过来又救了他,王安石为救他一命上疏道:“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

  如是,才有流放,才有万古不朽的《赤壁赋》。虽然后来谈起蒙冤,苏轼痛哭流涕,但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在900年前就看到了冬天里的“一朵妖红”——“反季节牡丹”。

  “也许这牡丹是洛阳的朋友带到杭州的,到杭州气候一变,反季节开放了。”洛阳神州牡丹园的导游小叶的说法,也不失为一种猜想。

  “反季节牡丹”的常见,是最近几年的事。往前数,不到10年——就是1996年,当赵朴初先生在冬天里看到朋友送来的盛开的牡丹时,还始料不及,动情赋诗:“正是一年将尽夜,不期病室观三春。敢君巧夺天工手,为我争来粉黛新。”

  4月1日前后,记者游走于洛阳的大小公园,凡有牡丹栽培的地方,都有赵朴初先生书丹的“洛阳牡丹甲天下”,它们或被刻在石头上,或被镶嵌在影壁中,或被高悬于门楼上……

  苏轼和赵朴初都很幸运,但周恩来作为一国总理终其一生,却没能“偿还”洛阳人民他那在牡丹盛开的季节里一定要到洛阳观赏“国花”的许愿。

  三许其愿,终未践言,周总理带着对洛阳人民的歉意离开人世。他虽然离去了,却给洛阳“培育”了一朵永不凋谢的“反季节牡丹”。“牡丹股”在北宋末年“崩盘”

  多少帝王将相从牡丹花旁喧嚣而过,多少才子佳人在牡丹花前弄文起舞,又有多少宫阙名园被牡丹装点得华贵雍容……所有这一切的一切,都随风而去了。

  而今,在洛阳城内,记者甚至很难找到一块可以发怀古之幽思的地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偶尔也会杂陈些古典建筑,但一问,大都属于当下的“假冒伪劣”。

  “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作为雄视古今的历史学家,司马光的这句诗自是沉甸甸的。而他之后,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的对其散文诗般的解读,却落脚于洛阳的园林与牡丹:“洛阳处天下之中……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洛阳)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废而为丘墟……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呜呼!”

  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所述的十九家宋代洛阳名园,虽大都建于唐代别墅园林的废墟之上,但与唐代公卿贵戚们的别墅园林在形制上又有所不同:有宋一代,园林与别墅已经分开,成为一个单独的存在,且只供私家游憩、休息或宴会娱乐。

  十九名园风姿绰约,千秋各具:天王院花园一无池塘二无亭榭,独有牡丹10万株;归仁园原为唐丞相牛僧孺所有,宋时属中书侍郎李清臣,一年四季花期不断;李氏仁丰园不单养花植木,还有迎翠、超然等五亭;丛春园树木成行排列,这一西方化园林布景方式,在洛阳各园中只此一家;独乐园面积虽小,但因园中诸亭台皆“披”司马光自咏之诗,被传诵于世;吕文穆园三亭一桥的设计手法,则成为宋以后园林艺术竞相效法的楷模……洛阳名园精妙难言,不可殚记,怪不得李格非既呜呼哀哉“唐之末路是矣”,又对诸园造园艺术推崇备至!

  李格非的一语成谶,是个不折不扣的“乌鸦嘴”。但李格非倘若不一语成谶,那洛阳也就不是洛阳了!

  今天,在洛阳最流行的词句就是“洛南大开发”——洛阳的政治、文化中心由洛水以北迁往洛水以南。而此次南迁,洛南新区跳过洛水南岸的风水宝地,在旧城与新区之间的中心地带留下一大片空旷的土地不肯“开发”——3月29日,记者乘出租车穿行其间,看到的是麦苗与村庄一一立于田野,朝南看,是崛起的座座新楼,那是洛南新区;朝北望,也是高楼林立,这是洛北旧城。

  新城与旧城的高楼环绕着田野与村庄,守望着青青的麦田,这是为什么呢?

  “唐宋时代的洛阳名园,大都集中于这儿。”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杨作龙对记者说,“其实,洛阳师范学院就坐落在唐代一位公主的别墅园林上。建院时,对此认识还不够,现在迁校也不太现实,这就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很多问题。你在校园转一下就可以看到,西部的老校区,都是7层以上高楼;东部的新校区,一色3层小楼,不能盖高的。”

  一年过了一年,我们总生活在传统的边沿。坐落于龙门大道上的洛阳师范学院学术交流中心本是一家三星级的宾馆,却起名“拙耕园”。这名字,让记者梦回大宋,想起李格非笔下的洛阳十九家名园——其实,这十九家名园就散布在而今“拙耕园”的周边,而邵雍的“安乐窝”,就在“拙耕园”的眼前。

  “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牡丹一株开绝伦,二十四枝娇娥颦。天下唯洛十分春,邵家独得七八分。”在安乐窝里,邵雍与司马光、程颢、程颐等围坐于牡丹之旁,饮酒赋诗,一日百首,而“牡丹花发酒增价”则生动地记下了牡丹花开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就观为耻”,“皇族显贵,品头论足;文人雅士,诗词歌咏;花农百姓,种植求利。”当时,花王姚黄、花后魏花分一枝移栽5000钱,比唐代白居易诗中的“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黑牡丹),十户中人赋”有过之而无不及。“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无人知,可叹息。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白居易:《牡丹芳》)。

  在白居易“嘉禾九穗”、“瑞麦分岐”是“实”,牡丹“华而不实”,而“重华直至牡丹芳”的结果,就是眼下常说的“泡沫经济”了。此时,牡丹是唐人宋人力捧的一只“股票”,人人手里都捏着这个“千金不卖,一文不值”的时尚产品,唐末这只“股票”崩盘后,宋人又进行了成功的重组,且一直冲高……而这只“牡丹股”的背后,是花农百姓种植求利,文人雅士诗词歌咏,皇族显贵囤积居奇,乃掏钱买花的大庄家。当然,也有很多“散户”跟进,乃至被苏轼笑话道:“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司马光的诗不只是道出了洛阳人养花赏花的狂热,更在诉说着大宋的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牡丹是富贵花,家养牡丹,那也是小康之家的标志,以致花王姚黄,有价无市!对牡丹价值的判断,在当时也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看到牡丹枯根,就能知晓其价值的,为上;见了牡丹芽儿,才能判断其价几何的,为次;花骨朵要冒出来了,你这时才能搞清其为什么品种,那就是你不懂牡丹了,这个时候,你也就很难规避风险——因为牡丹需要秋天移栽,大买卖也是于此时进行的——“春天栽牡丹,到老不开花”,这是谚语。

  在“牡丹股”乃至“期货”面前,人们尽管可以规避这样那样的风险,但民族与国家的灾难却是难以规避的。赵宋南迁时,洛阳名园尽毁,“牡丹股”“崩盘”。

  这是国花的灾难,更是国家的灾难。

  以“洛阳牡丹甲天下”名誉 重组牡丹“上市”

  北宋以降,牡丹“花酬”一年不如一年,到民国时期“花价甚廉”(李健人:《洛阳古今谈》)。

  乾隆年间一个春天,在洛阳桥西南的“花村”世代种植牡丹的70多岁的王来品先生贫病交加,儿孙束手无策,只能燃香祈祷。一天清晨,王来品喝下一碗小米汤,就昏昏睡去。到了下午,老人没有动静,家人未免着急,就请来一位本家叔叔。这位叔叔拿了根香,试探王来品可有气息,结果笔直的一道青烟直往上顶,一摸,手也凉了。儿孙大哭,不料老人睁开双眼,老泪纵横地说:“不要哭……今年春寒,花怕冷……要熏……”话未说完,老人就离开了他的“花花世界”。民国期间,他的子孙家境依旧,是“地里的牡丹年年开,家里常常揭不开锅盖”。王来品的后代王二道有句名言:“人再穷,也得有个乐趣。”就这样,他继续“伺候”曾经“一朵值千金”,眼下却无人赏识的姚黄魏花。

  1956年2月20日,是王二道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人民政府聘请他到王城公园当牡丹花师,且给了一辆破旧的小吉普让几位“老洛阳”上山下乡搜购牡丹珍品,集中于王城公园养护。而1959年秋天,周恩来总理的到来更让洛阳人坚定了呵护牡丹的信心。

  周恩来视察洛阳,在涧西工业区看到烟囱林立,浓烟滚滚,忽而想起郭沫若先生在一首诗里曾将这种场景描绘为“黑色牡丹”,于是便问洛阳牡丹的情况。当得知其面临绝境时,总理很伤心地说:“牡丹花是我国的国花,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要赶快抢救。”“洛阳建了这么多大工厂,将来产业工人几十万,节假日要有些游玩的去处。要建几个公园,广植花卉,大力发展牡丹。”最后,周恩来又交代:“我明年春天来看你们的牡丹。”

  次年春天,周恩来没来。直到1961年秋周恩来、陈毅陪同尼泊尔贵宾再次来到洛阳,当洛阳的领导提起总理两年前说过的要在春天看牡丹的话时,周恩来惋惜地说:“又错过了季节,只好等明年春天了。”

  次年春天,周恩来还是没有来,直到1973年秋周恩来陪同加拿大贵宾来洛阳龙门石窟参观游览。见到洛阳的同志,周恩来就歉意地说:“我好像和牡丹无缘吧,怎么老是秋天来呢!”但离开洛阳时,总理再次表示:“明年‘五一’一定来看牡丹!”

  周恩来心中有着无数的明年,然而他哪里知道病魔在一天一天走进他身体深处……周恩来奔波一生,他把最后的足迹留在了牡丹的故乡——洛阳。自洛阳返京后,总理的身体状况再也不允许他离开北京了。

  为盼着总理的到来,幼儿园的孩子都唱起了“牡丹牡丹快快开,牡丹花开总理来”,但洛阳人盼来的,却是噩耗。

  总理没能看到洛阳牡丹,但他给洛阳留下一朵永不凋谢的“反季节牡丹”——在陪同加拿大贵宾进餐时,周恩来看到洛阳水席的第一道菜——洛阳燕菜时,风趣地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自此洛阳燕菜改名为牡丹燕菜——菜以花名,花以菜传,两者相得益彰,名声更隆。

  周恩来没有看到牡丹,也不能挽救牡丹。而洛阳虽然有了大批的产业工人,但在计划经济的时代,他们可以是观赏者,但不是消费者。牡丹的产业链条未能建立,王城公园近200亩10万株牡丹在浩劫中百无一用,被砍掉当柴烧了。

  王城公园牡丹被毁后,“革命者”又勒令花村铲掉牡丹,改种粮食——白居易“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的“诗话”就要变为现实——这时,牡丹的药用价值救了牡丹。王二道向“革命者”宣讲牡丹的花、牡丹的皮、牡丹的根都是中药材,是可以为人民服务的。

  曾经“红绿丛中十万家”的洛阳,经历次劫难,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已变为“鸡犬声中十万家”了。“1983年举办首届牡丹花会,就是让大家不要再养鸡犬了,那太影响洛阳改革开放的形象。”洛阳市牡丹办公室主任金志伟对记者说。

  但出乎意料的是,首届牡丹花会接待国内外宾客达250万余人,餐馆空前火爆,出现“断炊”窘态;旅店爆满,学校拼起课桌安排客人……

  1983年4月15日~25日,是一段永载洛阳史册的日子。当初,虽然没人敢于市场化运作牡丹花会,但在国内外宾客——也就是购买牡丹旅游产品的买方的压力下,洛阳市还是从被动到主动,一步步走上了以“洛阳牡丹甲天下”名誉重组牡丹及相关产业“上市”的道路。

  “花酬”也在攀升。一株“反季节牡丹”售价约200元;牡丹种植量约3000万株;花会期间接待旅游者逾6000万人次;花会期间协议引进资金逾1000亿元……

  北宋以后,“花酬”又在洛阳托起灿灿的富贵花——牡丹。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