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啃老族”啃食父母到几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07:59 大众网-齐鲁晚报

  第二落点

  省城“啃老族”数量不少

  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居多,其中不乏高学历者

  由于种种原因,重庆出现了5万余人的“啃老族”,这些年轻人不去工作,依靠父母生活。在省城济南,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啃老族”呢?

  记者从省城劳动部门了解到,省城现在不仅出现了“啃老族”,而且数量还不少。这些“啃老族”年龄大都在20岁—35岁之间,根本不工作,整天就知道上网、打牌或在自己固定的圈子里活动,交友范围狭窄,不愿接触社会,经济来源全部依靠父母。

  济南市职业介绍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30”人员就业已成了一大社会问题。有资料显示,目前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只有40%—50%能够实现就业。经调查发现,这些“啃老”的年轻人一般都很懒散,晚上上网、打牌,大都玩到12时以后,起床时一般都到了第二天中午11时,吃完饭后再出去玩,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市中区街道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低学历、少技能的年轻人面临就业困难。这些年轻人多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又吃不了苦,最后干脆呆在家里,靠父母养活。

  “啃老族”中不乏高学历者。毕业于山大的宋文杰已辞职3个月,他说自己正“养精蓄锐”准备再就业。这已经是他毕业三年来第四次辞职了,自毕业以来,每个月他都要问父母要1000元零花钱,以补贴各种花费。像宋文杰这样高学历的“啃老族”在省城能经常见到。

  除了这些在生活中明显依赖父母的新失业人群外,省城还存在着一个庞大的“隐形啃老”群体。这些年轻人都已就业,但每个月还继续向父母伸手,少则五六百,多则上千元,而且结婚、买房甚至育儿等花销也全部靠父母。

  教育缺陷造就“啃老族”

  吃不得苦受不得罪,又无一技之长“啃食”父母成理所当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省城很多啃老的年轻人不愿就业的理由一般都是“工作没意思”、“没心情工作”、“太累”。面对着这些死活不肯“断乳”的儿女,家长既心酸又无奈,因为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更加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由于27岁的儿子一直不去工作,已接近退休年龄的省城市民赵晋钢不得不干起了第二职业,下班后摆地摊卖小吃。赵晋钢告诉记者,儿子中专毕业后,找了几份工作都嫌太累,干脆辞职不干了。自己想了很多办法,就是没法劝儿子去上班,只好自己摆个地摊补贴家用。

  据了解,在省城,像赵晋钢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他们经常是想尽各种办法劝子女去上班,但由于子女平时享受惯了,又没有一技之长,吃不得苦受不得罪,最终只能眼看着子女失业在家。

  山大李毅然教授告诉记者,如果这些“啃老族”以种种理由拒绝工作和独立生活,那么他们的知识和能力也就会逐渐与时代脱节。父母的血汗被他们“啃光”的时候,想就业也难了。

  省社科院的赵教授表示,“啃老族”出现绝非偶然。在西方,孩子成人后不管家庭背景如何都要自立,而在我国,父母通常认为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孩子,会尽全力让孩子成年后过上不错的生活,包括结婚、买房、养育下一代等。父母的这种观念,同样影响到子女,让很多年轻人觉得“啃食”父母理所当然。

  山师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社会学教授告诉记者,部分家长养育子女时,往往只注重其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对孩子独立自强节俭等人格的培养。而这些孩子在应试教育中又无法得到专业职业技能训练,在就业市场中毫无优势,再加上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

  同时,由于现在省城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社会财富畸形增长导致一些年轻人即使不工作也可以衣食无忧。这些人从小养成挥霍无度的习性,仅凭工资不足以支付开销,索性不工作在家花父母的钱。

  团市委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解决年轻人“啃老”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对年轻人就业以及生存问题给予关心和关注,有关部门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些职业教育、就业心理辅导、社会培训等,使他们尽快以健康心态找准定位,掌握一技之长,融入到社会中来。

  个案点击

  “唉,自己的孩子不能不管”

  康元星(男,50岁,企业工人)

  儿子毕业4年了,我出来摆地摊也4年了。

  2001年7月,22岁的儿子从一所专科学校毕业了,在一家公司找了一份工作。上班第一个月,儿子说手里没钱了,但上班后要多交往,跟我要500元交往费。我想了想也有道理,于是把刚领到手的工资给了他一半,另一半做生活费。一个月后,儿子领了800元工资。回家之后他就一直说挣得太少,不够花,朋友挣得都比他多,想换份工作。

  我当时就急了,因为专科生找份这样的工作不容易。但儿子的态度很坚决,说朋友开了一个广告公司,非常赚钱,想到那里去闯一闯。我拗不过他,也就随他了。

  刚到新公司没几天,儿子又抱怨了,嫌工作太辛苦,天天拉客户和客户谈生意很累。我劝他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成绩,但他根本不听,天天发牢骚。可能是牢骚发多了,半个月后朋友给了他1000元钱,让他走人。

  儿子拿到钱后,一分也没给我,然后以找工作为名,经常晚上11点多才回家。一天晚上,儿子告诉我,这段时间找工作不顺利,钱花完了,想再要点。我当时就发火了,拍着桌子告诉他,家里没钱了。他上了三年大学,家里还欠着1万余元的账没还呢。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妻子也劝我说,不给儿子钱,万一他铤而走险干出非法的事怎么办?就这样,第二天一大早,我又在儿子的床头上放了200元钱。

  看来指望儿子挣钱还账是不可能的了,但账迟早是要还的,儿子将来还要买房子、娶媳妇。我和妻子商量了一下,也顾不得面子了,下班后在家门口附近摆了个小吃摊,每天忙活到晚上11点左右,多少能挣点。

  转眼就4年了,儿子还是和原来一样,天天不知道干些什么,但隔三岔五就向我要钱。有什么办法呢,自己的孩子不能不管,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观点实录

  “啃老”,家长难辞其咎

  宋文杰(男,24岁,大学毕业后多次跳槽):我觉得“啃老族”是很正常的一个群体。只要家里经济条件允许,父母和子女都乐意,无可厚非。尤其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肯定还是离不开家庭支持的,等将来有钱了,再孝敬父母也不迟。

  张绮(女,27岁,公司白领):“啃老”这个词有点不准确,父母应该多帮帮我们,因为我们现在太年轻了,还是一无所有。说白了,帮助我们也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如果用“啃老”这个词,就有点太伤感情了。

  张明强(男,35岁,企业人力资源部主任):我们在招聘时,最怕招到这样的“啃老族”。其实他们的学历不一定低,但他们对找工作缺乏积极性,工作后也很容易拈轻怕重,怕吃苦。公司招这种人肯定会有损失。

  刘曾明(男,55岁,退休工人):我觉得“傍老族”的出现,父母难辞其咎。现在的父母太溺爱孩子了,不舍得让孩子接受锻炼。如果每个父母能从小严格教育孩子独立做事,把他们“赶出门”锻炼,也许就会少很多这样的“啃老”的“2030人员”。

  刘悦(35岁,男,心理学专家):“啃老族”既然能出现,说明有它存在的土壤。“啃老族”多是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过多的关注,致使存在很大的心理缺陷,再加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处在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

  本报记者常新喜实习生刘爽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