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档案文献展,内行看门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09:13 南方日报

  档案文献展,内行看门道

  展出200多件国宝级文献珍品,展览今日在广东省档案馆揭幕

  本报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展》今日起在广东省档案馆正式揭幕。直到5月,这里将展出从目前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的1亿3千多万卷档案中精心挑选出来的200多件国宝级档案文献珍品。展览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分为唐、元、明、清及民国部分。最早的展品来自敦煌石窟;最晚的则是民国36年一件牌子叫“麦斯脱”的衬衣的商标审定书。

  广东档案馆对此次高规格的展览寄予厚望,从展厅布置的各个环节到解说人员的配备培训都设想得比较周到。内行看门道,档案馆的有关人员向记者披露了展品的几大不同看点。

  唐代档案看出处

  中国档案部门现存最古老的纸质公文档案是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的档案。这些档案是1900年在甘肃省敦煌石窟藏经洞中被发现的,反映了距今1200多年前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治安、宗教等情况。

  元代档案看纸质

  元朝中央政府任命西藏地方官员的圣旨和文告。它们用西藏产的狼毒草藏纸,以八思巴字新蒙文或古藏文写成,现已非常稀少。

  明代档案看铁券和遗书

  包括明代的“金书铁券”、明代徽州土地产权变动和管理文书及明正德十三年契尾、明代谏臣杨继盛被害前写给妻儿的遗书以及后人为杨继盛遗书所作的题词。

  清代档案看宗室和科举

  清代档案是我国目前保存数量最多的历史档案。清王朝有过康雍乾时期的辉煌,随后逐步走向衰败,由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里展示的档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玉牒 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文两种。它系统记录了清朝历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宝贵价值。清代玉牒的形制、体积、装裱,都堪称世界宗谱之最。

  实物:清代宗室玉牒

  金榜 清代科举考试的最高规格是殿试,即皇帝亲自主持对贡士的考试。殿试揭晓的榜式称为“金榜”,黄纸墨字,以皇帝诏令的形式下达。金榜分大、小两种,大金榜加盖“皇帝之宝”用于张挂,小金榜不用印供皇帝御览和举行典礼时宣布名次使用。

  实物: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殿试大金榜

  立储档案 我国封建王朝一般选择嫡长子作为君主继承人,具体方式并不同。清王朝就实行过不同形式。康熙采取的是立传位遗诏的方式,雍正则用秘密立储,以防隐患。这里展出的两件立储档案,就说明了不同的立储形式。

  实物:清康熙皇帝传位遗诏

  木牍档案 清朝入关前,纸张缺乏,常将重要事宜书写于薄木片之上,往来传递,称牌子。木牌随时削制而成,形式各异,大小不一,上端有一小孔,可用牛皮穿在一起,称做档子,“档案”一词即由此而来。现存于世的清代满文木牌仅二十余枚,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实物:清代红头牌、绿头牌

  十三行档案 广州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海上贸易中心,对于清代广州商贸活动,清代宫廷档案留下了大量原始记录。

  实物:康熙五十四年八月十六日(1715年9月13日)有关广东十三行的部分档案

  绘画和舆图 清代有许多精美绘画和舆图,有的纯用传统技法绘制,有的中西合璧绘制,有的则采用实测法绘制,它们具有极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实物:清朝末年香港九龙关新关各厂华英交界之图;1893年九龙塘村西南部中英边界图

  各民族档案 清代为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这在档案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实物:纳西族东巴文古籍(东巴古籍是云南纳西族原始宗教祭祀时用于东巴教各种仪式上的宗教典籍,有近一千种古籍。《纳西族东巴文古籍》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驿邮档案 这里展出的档案反映了清代作为军事和政务活动的交通枢纽——驿站的管理制度、公文的寄递办法;记录了19世纪中后期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英籍)拟办近代邮政并委派天津海关税务司试办近代邮政的过程。

  实物:清代邮筒、清代发行的邮票图样

  民国档案看广东

  民国档案是我国又一典藏丰富的历史档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档案馆普遍都有收藏。它们记录民国的创立以及其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情况。这次选择展出了其中若干珍品。

  孙中山手迹 由于孙中山曾频繁在广东进行革命活动,所以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手迹。

  实物:1922年孙中山题词手迹“博爱”

  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设计档案 1929年1月奠基,1931年10月建成,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吕彦直设计,其总体布局采取宫殿式的传统风格和近代总平面设计的手法,建筑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厅设计尤其巧妙,不见一柱,被誉为中国古典艺术与近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实物:20世纪30年代中山纪念堂旧照、设计图、孙中山纪念碑图纸之一

  广州海珠桥档案 广州海珠桥始建于1929年12月,1933年2月15日建成通车,是广州第一座连接市区珠江两岸的跨江大桥,桥体中间为活动式,能向上分开。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海珠桥遭破坏,后虽经修建,中段桥面开合部分已无法复原。1949年10月14日,国民党当局撤离广州前用10吨炸药将海珠桥炸毁。1950年3月25日市政府着手重建海珠桥。

  实物:30年代海珠桥开桥的照片、被炸毁的海珠桥照片

  记者手记

  同为世界遗产,为何长遭冷遇?

  和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好几年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相比,《世界记忆名录》的申报工作正在异常冷静踏实地进行。但同时让人心生不平的是,同样作为世界遗产,为何那一边是车水马龙,这厢却只能门庭冷落?

  在省档案局综合法规处的钟明副处长看来,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档案制度向来都为官方和政府而设,民间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从来就比较低,现代延续了以前的关注习惯,档案总是被看成一堆尘封的旧纸,缺乏趣味性,而客观上,现有的档案管理制度也缺乏遗产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的环节。二是档案和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不同,它在大多数时候是静态的,不具有旅游资源开发价值。档案可以作为求知的途径,却未必是休闲娱乐的普遍方式。基于这两点,对档案文献遗产的关注长期以来都局限于比较小众的范围内。

  改变档案遗产文献在我国的这种处境,并非可以朝发夕至,关键是有没有人跨出实质性的步伐。而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档案文献珍品的巡回展览正是为把档案遗产推进公共视野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

  看档案展需知的关键词

  和一般意义上的展览不同,参观档案展的观众可能会不约而同地发现,不仅仅是展品本身的揭密性质让人好奇,光是展览短短几十字的简介就有不少让人看不懂的新名词。

  世界记忆工程:世界遗产目录项目的延续。世界遗产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发起的,比世界记忆工程早20年。前者关注的是自然和人工环境中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如具有历史、美学、考古、科学或人类学研究价值的建筑物或遗址。而世界记忆工程关注的则是文献遗产,具体讲就是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介质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是中国对联合国世界记忆工程的一个行动回应。2001年5月10日至11日,国家档案局在北京召开“世界记忆工程”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申报工作座谈会,其后申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档案是抢救的重点。国家咨询委员会每年从各地申报入选的材料中,选择推荐申报《世界记忆名录》。首批申报项目100件组,48件组获选第一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第二批申报工作于2002年7月3日开始。

  据介绍,本次《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展》的大部分展品收录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在它们之中将产生《世界记忆名录》的申报对象。

  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王雨吟摄影 本报记者 刘力勤

  图:

  图为中国档案部门现存最古老的纸质公文档案——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的档案。

  即将展出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式各样的宣传广告画。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