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门双英烈 精神照后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11:30 淄博新闻网

  本报通讯员李健1945年8月15日是个神圣而又自豪的日子,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洒热血,抛头颅,八年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6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首往昔,追忆那些曾为追求民族解放而舍生取义的英雄,追寻他们走过的足迹,以慰先人,以启来者。在临淄区齐都镇南马坊村西南,有一块墓地――贾振琨墓,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这里还埋葬着另一位英雄――贾振琨之子贾明轩。父子二人便是当地人引以自豪的“一门双英烈”。为民主共和舍家为国贾振琨(1879――1912),字次瑶,临淄区齐都镇南马坊村人。生长在倍受列强欺凌的旧中国,贾振琨或多或少受到洋务运动等近代化思潮的影响,自小就对腐败没落的清政府深恶痛绝,对中华民族的前途甚为忧虑。经过刻苦学习,贾振琨考入山东大学堂师范馆,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公费留学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政法科学习。留学期间,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最早的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山东省当局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贾振琨闻讯后,为了亲身参加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的斗争。毅然束装回国。当他到达青岛之后,得知山东巡抚孙宝琦已经取消独立,时任清廷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又擢用张广建为山东巡抚,对革命人士肆加镇压,山东革命形势急剧恶化。此时,有朋友劝他先行回家,然后待机而动。而贾振琨却慨然说:“时事是可以创造和改变的,如果都畏缩不前,明后天的局势将更加不堪设想了!?决然由青岛乘火车去济南联络革命同志。当火车经过临淄时,贾振琨于火车中遥指故里,慨然叹息:“老母、病妻、幼子,已三年未见,但是共和不建何以家为!”到省城济南后,他遍访革命同志,但都或牺牲或失踪,无一在者。在这种情况下,贾振琨毫无退志,同时考虑到当时青州府所属各县地势险要,如果攻取为根据地或许大有可为。于是东返青州,与王长庆等革命志士直袭诸城,一举攻占。但是,在清军的大举围攻之下,只坚守了10天,由于寡不敌众,城陷罹难,时为1912年2月11日。当时贾振琨年仅33岁。承先父遗志英年早逝贾振琨牺牲的消息传回故里,百姓无不悲痛惋惜,但也为家乡出了个共和英雄而光荣。同时,乡亲们也在担心他的后人,年幼的贾文谟。贾文谟,字明轩,后人称贾明轩,生于1909年。父亲牺牲时,他仅三岁。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父亲的去世似乎对他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后来在母亲的谆谆教导之下,贾明轩渐渐明白了很多道理:中华民族倍受外国列强欺凌,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父亲为民主共和舍生取义……。从此,贾明轩心中立下了不灭的誓言:继承先父遗志,为民主而奋斗!自小聪慧的他,刻苦读书,诚实守信,广受乡里称赞。青年时考入青州第四师范学校,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回到临淄,在临淄第一小学堂任教,后升任临淄县“抗日救亡”小学校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抗日。任教期间,贾明轩积极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刊物,认真研读《共产党宣言》,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他采用进步书刊中的文章,编成讲义,教唱革命歌曲,发动师生阅读进步报刊,组织学生散发抗日传单,参加救亡演讲和戏剧演出,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使学生接受到实际的抗日爱国教育。虽此时离家较近,但置身于抗日事业之中,不曾回家探望。1939年7月,临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贾明轩就任县政府秘书。1941年,日军推行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围剿蚕食抗日根据地,临淄革命环境进一步恶化,县政府机关辗转广饶、博兴等地。1941年5月,政府机关不幸被日军包围,贾明轩等奋起突围,但终壮烈牺牲,时年32岁。贾明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因其将全部精力投入革命事业中,不曾娶妻成家,故无后人。英烈事迹照后人“一门双英烈”的感人事迹在齐都大地广为传颂,并激励着代代故都人。为悼念两位人民英烈,后人将贾振琨父子二人合葬于南马坊村西1公里处,并立碑为念。1997年,市政府将贾振琨墓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淄区齐都镇教委也将它同临淄抗日学生军训团遗址等一起列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两位烈士的祭日和清明节,一批批青少年都带着崇敬与哀思来到这里,献上一束鲜花,为烈士墓添一掊新土,并请烈士家族后代讲述他们的英雄事迹。愿更多的人能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让先烈的事迹代代相传,让先烈的精神光照后人。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