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古文新知:动什么也别动脑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15:38 中国新闻网

  “门内添一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手下将园门缩小。曹操再次来看非常高兴,便问是谁知道他的意图?左右回答说是杨修。疑心病很重的曹操,对准确领会自己意图的杨修虽然表示赞赏,可内心生忌,因而并未提拔重用杨修。后来曹操在一次战斗中被蜀军围困于斜谷,进退两难,便“有感于怀”以“鸡肋”为口令。

  杨修深知曹操的心思,就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府。将军夏侯敦见状大吃一惊,问杨修为何如此擅自行动?他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鴆鴆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不料杨修这次聪明“绝顶”鴆鴆被曹操以扰乱军心罪杀了头。后人有诗叹曰:“聪明杨德祖,身死因才误。”

  不过,也有人喜欢动脑筋揣摩领导意图而受到赏识和重用,譬如大名鼎鼎的清朝宦官和珅。他自喻是乾隆皇帝肚子里的蛔虫,对乾隆的喜怒哀乐了如指掌。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乾隆的意图,他嫌自己一个脑袋不够用,还挖空心思贿赂乾隆的贴身太监,在皇宫内安插亲信搜集情报,借别人的脑袋为他服务。凡是乾隆想到的,他必然会想到;而且即使乾隆没有想到的,他也一定会提前想到。

  和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深知皇帝向来是“英明正确”的,自己怎么能比皇帝还聪明呢?因此他本来预见到乾隆的意图,可他当面装胡涂,称皇上“圣明”,骂自己“蠢材”。这样既讨好了皇上,又不让皇上产生戒心。也只有这样动脑筋,才能聪明不被聪明误。

  看来,在领导面前如何动脑筋,是一门大学问。总结动脑筋的历史经验教训,如果顺着动,一动就灵;如果反着动,一动就栽。在极权专制的社会里,“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文革”时期,像张志新这样的人,不识时务地动脑筋、想问题,不断提出异议,就必然大祸临头。所谓“反动分子”,大约就是反着动脑筋的人,或是“脑后长有反骨”的人。

  武大郎开店不喜欢聘用比他高的伙计,某些领导也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人。在他们的身边,都是一些长着脑袋只能俯首帖耳、不能自主思想的人。如今官场流行一个升官秘诀:“多说好话,少动脑筋。”真是良有以也。

  我因为没条件升官,于是动脑筋写此小文,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文章来源:香港《大公报》 文/杨学武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