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市3年内改造公厕3505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15:52 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王润

  “北京市‘公厕革命’的实施目标,不是盲目追求公厕建筑与设施的豪华,而是实现规划布局合理,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品位,使公厕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环卫设施处副处长马康丁这样表示。

  难题点击1:三年内需改建4000座公厕

  北京公厕的数量,可以说是世界之最,但大多数都很难符合建筑类别标准,因此改建任务十分繁重。据2004年年底统计,北京市由市政环卫部门管理的公厕共有5447座,其中达标1472座。今年至2007年,北京市计划3年内改造公厕3505座、新建500座。改造后的公厕必须具备上下水条件,通风防臭,节水防冻,文明卫生;女厕面积要等于或大于男厕;所有公厕都要设置残疾人和老年人厕位。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如此多数量的公厕,实现布局合理化、设施人性化、内外美观化、功能多样化、管理规范化、清洁卫生标准化的改造?这是摆在工程实施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难题点击2:胡同公厕改建困难

  “没有厕所不行,但是公厕离谁近谁又都不愿意!”东城区环卫局建厕办公室副主任袁世平一语道出很多人的心态。

  在北京市的公厕当中,胡同、平房区内主要供居住人口使用的胡同厕所即街坊公厕共有2800座,约占北京公厕总数的三分之一,是目前本市改造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胡同里空间极其有限,原有公厕一般占地面积很小,改造时要做到尽量不多占面积而增加蹲位,存在很大难度。另外,市民们对于公厕欠缺颇有微词,但又都不愿意把公厕建在自家门口,担心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影响。

  社区亮点:因地制宜功能完善

  东城区的公厕多位于平房、胡同区,空间极其有限,改造难度很大,记者跟随东城环卫局的工作人员参观了东四八条、东四十二条等几条胡同里的新改建厕所,最大的感觉就是,新厕所根据各地不同情况最大限度利用空间,而且每个厕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例如东四十二条胡同里的“大排档”联排式公厕,就是8个独立的厕间并排而列,每个厕间除了一个蹲位,墙角还有一个洗手池,蹲位和功能不减,但节约了占地面积,在原有面积上实现了最大的利用率。东四八条的新改建厕所设置了让父母如厕时放置婴儿、或给婴儿换尿布的婴儿打理台以及让孩子玩耍、老人休息的公共空间。

  公厕改造还存在技术问题

  市政管委和环卫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厕在改造中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例如,一些公厕面积太小,难以达到改造标准;很多公厕位于胡同深处,离市政上、下水管线很远,不能达到独立水冲便器要求的水压,产生的粪水也无法排入市政管线。同时,改造后的公厕也面临管理和维护的问题。新的公共厕所对居民的如厕文明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让居民自觉维护公厕的整洁与设施完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

  采访手记1:新旧厕所两个世界

  采访时间:4月16日9时至11时

  被采访者:邢永炎等胡同居民

  采访地点:东城区盔甲厂胡同

  东城区盔甲厂胡同原来的几个厕所都是旱厕,如厕问题一直是本地区居民生活的一大难题。近日,东城环卫局在这里新建了一座集多种环保技术和创新设计的新厕所,刚刚建成使用三天,成为了附近居民关注的焦点。

  记者跟随东城区环卫局的几位工作人员来到东城区盔甲厂胡同,一位中年男子主动上前告诉记者,自己叫邢永炎,是新厕所对面的盔甲厂1号的居民,在这里生活已经近50年了,原来上厕所只能去旁边商标印刷五厂大院里的旱厕,臭气熏天,家里两位80多岁的老人上厕所更是不方便。去年年底,东城环卫局决定在这条胡同里新建一个厕所,由于就建在他家对面,所以特意向他征求意见。“他们向我介绍,新的厕所无臭无味,节水环保,不会影响周围环境。这是好事儿啊,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我举双手赞同。这个新厕所刚刚建好,前天刚开始使用,附近的居民就都不再去原来的旱厕上厕所了,都愿意用这个干净的新厕所。”

  记者走进新公厕,第一个感觉就是“太干净了!”一尘不染的地面,崭新洁净的洁具,而且也没有闻到任何难闻的味道。只见厕所里所有蹲位都采取独立厕间,“现在的厕所对人的私密空间更加尊重。”袁主任边说边打开一扇厕门,“你看,每个坑位采用的都是红外线监测和国际先进的‘发泡’技术,能够自动产生泡沫冲便;这些小便器都采用了纳米免水冲技术,洗手池使用的也都是感应式给水龙头。因为北京是一个缺水的城市,所以这些设施都要考虑节水和环保。”新厕所还有个特别亮点———除了男厕和女厕,单独有一个三、四平方米、可以不受性别限制使用的“第三空间”。“这个独立卫生间,轮椅可自由出入,男女都能使用,残疾人、老人和幼儿可以在异性家属的陪同下一起进入,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心。”

  采访手记2:小工程高要求

  采访时间:4月15日15时至17时

  被采访人物姓名:张大妈等胡同居民西城环卫工作人员

  采访地点:西城区小酱坊胡同

  西城区2005年将把全区内三类以下公厕456座全部改造完成,第一批60座公厕改造工程已于3月9号全面开工。

  “别看公厕改造工地很小,但施工要求和大工地差不多。”记者跟随西城环卫局的工作人员来到正在进行公厕改造的小酱坊胡同,只见一排1米8高的蓝色施工挡板将改建厕所围住,灰、沙、渣土都用塑料袋装好,施工现场没有暴土扬尘,也几乎听不到刺耳的施工噪音。西城环卫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让周围居民理解公厕改造工作,改造前他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张贴公告,并与居委会的同志一起到居民家中走访,向居民解释公厕改造工作情况。并将临近区域的公厕进行分批逐步改造,尽量避免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在施工中,还制订了一系列相应制度保证文明施工。住在厕所对面小院里的张大妈,在一旁听到环卫工作人员提到新建厕所连轮椅都能推进去,而且反复强调施工过程要减少扰民,尽量缩短工期,忍不住伸出了大拇指:“你们真棒!真是处处替我们着想啊!现在改建新的公厕虽然暂时给生活带来些不便,但今后是长久的受益,我们欢迎啊!”

  专家观点“公厕革命”追求和谐发展

  北京市环境卫生协会理事长王万山

  王理事长表示:公厕虽小,但却包括了社会发展的很多大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北京市就对城区公厕进行了改造,前后经历了四次大的公厕革命,人们对于公厕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深入。如今,人们早已不把公共厕所仅仅看作人类生理代谢的场所,而是把它看作现代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之一,它的发展进步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体现着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显示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素质。

  对于公厕的改建,也已经从满足人们需要发展到追求社会和谐。公厕改建的位置分布要统筹规划,处理好公厕和周围人群的关系才能达到和谐融洽;改建的标准要适度,“不求奢华,重在卫生”的提出,从追求豪华回归到与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相适应,使更多人能够满意;改建在技术上增加了科技的含量,强调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对生态环境和节约能源更加注重;改建在设计观念上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了弱势群体的需求,实现了观念上的飞跃,例如,女厕面积应等于或大于男厕的提出,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设置残疾人及老年人厕位,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公厕在日后的管理上,还要落实到基层,让老百姓自己管理自己使用的厕所,才能减少矛盾,更好地协调发展。

  12种不节水行为要受罚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