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韩流”何以风靡亚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9日01:21 人民网-华南新闻

  郑理

  关注文化的人不会忽略这样一个词:韩流。眼下,这股韩流正持续席卷亚洲甚至全球更远的国家和地区。

  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人也不会忽视这股以文化产业为内涵的韩流之下潜藏的巨大经济利益:韩国经济研究院去年底发表的《韩流现象与文化产业战略》报告说,裴勇俊现象带来的经济效益本身就超过3万亿韩元(约29亿美元),其中旅游业等收入1万亿韩元,产品输出日本收入两万亿韩元。

  近年来,在全球各国出现的一些经济现象越来越印证了这样一个预言———21世纪的经济学将由文化与产业两部分构成。比如:旅游业成为全世界第一大产业;图书报刊出版发行业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一些国家影视业的出口值已经超过许多传统产业,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给我们发出了重要的信息: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世界消费的热点,并且已经发展到足以影响世界产业结构的排序。这使得文化不仅在精神领域具有价值,而且也体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许多专家都认为,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文化上的强国将成为经济强国。

  借着这股韩流,就请我们一同关注全球方兴未艾的文化产业热。

  ———编者

  从2003年底开始,一部韩国长篇历史剧《大长今》风靡亚洲地区,在韩国、台湾、香港等地播出时均取得了高收视率,观众反响空前热烈。近年来,韩国政府倾力扶持文化产业,由韩国音乐、服饰、影视、电器、游戏、足球等混合而成的“韩流”铺天盖地风靡亚洲地区,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受到韩流成功的鼓励及经济利益的诱惑,韩国政府如今更倾全力发展文化产业,誓言要在2007年把文化产业的总产值提高到占世界市场总份额的5%,要跻身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林。

  《大长今》热惠及各行业

  《大长今》热播后,韩国旅游机构以“大长今”为主题,重新包装这些既是风景区又是电视剧拍摄外景地的观光点。譬如扬州的MBC文化院是《大长今》剧中御膳房、厨房、补给处、管理部内资寺和司雍院的主要拍摄地,如今挂起“MBC大长今村”的大招牌;其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大长今村,用大型剧照、经典片断播放、每个场景的详细说明等展示载体,吸引游人的注意。各类体验式活动如穿戏服、与主角大长今模特立纸板拍照留念、坐轿子、学小长今夹松子、拉弓箭、投壶等穿插其中。除了京畿道的“MBC大长今村”外,全罗南道的乐安民俗村首尔(汉城)的云泥洞昌德宫、济州岛的挟才海水浴场、独立岩、民俗村等也迅速沾上“大长今”的光推销起当地的美丽景色。

  韩国以外的旅行社及时嗅出商机。台湾6大旅行社都开通了“追访大长今专线”;香港及广东的一些旅行社也纷纷应众需求推出大长今旅游路线团。

  宫廷菜是《大长今》剧吸引观众的内容之一,该剧播出后,在韩国、香港等地,韩国御膳风靡一时。韩国商家也看准时机,推出有特色的商品。如汉城有宫廷菜专店就推出“大长今特餐”;很多百货商店和餐厅也争相推出了免费的宫廷菜烹饪课程;此外,水饺火锅、冷面、串烧、烤牛肉、绿豆煎饼、五色煎饼等在《大长今》出现的传统食品也很受欢迎。在广州,一家韩国料理店还根据《大长今》的剧情炮制出一系列“大长今秘食之宫廷御膳套餐”,让拥趸们不必远赴韩国也一样能吃到剧中美食。

  《大长今》热还惠及多个行业。戏中的御膳咨询师韩福丽女士,更将戏中出现的料理整理成册,出版了《大长今养生御膳———在家也可享用的宫廷美食》一书,真实呈现戏中所做的七十道菜肴,以及《大长今》与食材有关的小典故。香港的出版社趁机引入《大长今》漫画及小说,供不应求。

  文化创造奇迹

  韩国驻华文化参赞柳在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部电视剧在海外热播给原产国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很多效益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

  1997年,韩国遭遇了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整个国家几乎跌进破产的深渊。然而,在短短几年内其经济奇迹般地重新崛起。探究其中的主要因素,最核心的动力便是其文化精神和文化产业。

  在韩国经济的崛起过程中,其文化产业的活跃和成长速度,使之成为一个公认的文化出口大国。数字游戏被确定为韩国的战略产业,自1998年以来,其产值翻了两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天堂”游戏不仅风靡亚洲,且与微软和索尼等巨头游戏产品在国际上形成犄角之势。

  韩国电影出口从1995年的21万美元,到2003年的3098多万美元,增长147倍;2003年,韩国向56个国家出口了164部电影,平均每部出口价格为19万美元,比2002年平均每部增加了8万美元。

  不仅如此,韩国文化产业犹如驱动器,将其整体经济都带动得活跃起来。例如,网络游戏产业带动韩国的宽带网络普及率在世界遥遥领先,并直接促进了电子商务在其他领域的发展,一种新的、注重设计的创新文化渗透到各个产业之中,逐渐把“韩国制造”推向“韩国创作”。

  建设文化产业强国

  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韩国政府自2001年开始,决心用5年时间把韩国文化产业产值在世界市场的份额由目前的1%增加到5%,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最终目标是把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文化大国、知识经济强国。

  为此,韩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

  建立组织管理机制。在加强原有文化产业相关部门建设的同时,为了避免业务重复和减少资金浪费,韩国通过跨部门、跨地区合作,新建一些机构组织,初步形成了运作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机制。

  建立资金支持机制。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按照“集中与选择”的原则,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在经费上确保文化产业的发展。

  构筑集约化生产经营机制。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战略是,自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期间,全国共建10多个文化产业园区,10个传统文化产业园区,一至两个综合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全国文化产业链,旨在优化资源组合,发展集约经营,形成规模优势,提升研发生产能力和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2000年至2005年韩国共需文化产业专门人才9.8万人,但可供人才仅5.8万人,缺口4万人。2002年以后创作、企划、市场开发人才短缺问题更为突出。韩国决定自2000年至2005年共投入2000多亿韩元,抓紧培养复合型人才。重点抓好电影、卡通、游戏、广播影像等产业的高级人才培养。同时,加强艺术学科的实用性教育,扩大文化产业与纯艺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奖励机制。韩国在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基本上都有一套奖励措施。近年尤其加大了对影像、游戏、动画、音乐等重点文化产业的奖励力度。2002年,游戏、动画业分别评出15个、12个获奖产品和单位,“国务总理奖”(大奖)为最高奖项,奖金1000万韩元,“文化观光部长官奖”(优秀奖)奖金500万韩元,“特别奖”奖金300万韩元。文化观光部计划2003年把“大奖”升格为“总统奖”,提升奖励的权威性。

  加强流通现代化建设。为了改变文化产业市场流通落后状况,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韩国决定加强市场流通信息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建设。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计划,有些工作正在推进。

  例如,文化观光部和文化产业振兴院进行的“文化商品流通管理体系”构建工作;2001年至2003年投入60亿韩元,在波州建设“出版流通事业信息化工程”;由韩国唱片复制业协同组合、全国唱片批发商联合会共同出资,在盆塘建立全国唱片物流基地,并在釜山、光州、大田、大邱建4个地方物流基地。

  加强立法立规。政府于1999年首次制定了有关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法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明确文化产业的定义,提出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为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近两年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被废止或修改的内容达70%左右。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由于国内市场规模有限,要求得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必须开拓国际市场。韩国的基本战略是,瞄准国际大市场,把以中国、日本为重点的东亚地区作为登陆世界的台阶,大力开发,促进出口,利用国内市场收回制作成本,通过海外市场赢利。总体来看,韩国正在按照文化产业发展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些有效地发挥着作用,有些尚需经过实践检验,有些还有待不断完善。

  各国文化产业相关数据(资料)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主体内容之一。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位居第二(首位是军事工业),在出口方面则是第一大产业。据资料统计表明,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的文化产业年生产总值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3,美国的音像业已超过航天工业居于出口贸易的第一位,占据了40%的国际市场份额;

  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近6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

  香港从事出版、印刷和设计的文化产业公司多达5000家,为香港提供约5万多个职位,年产值总计达337亿港元。

  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许多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南新闻》 (2005年04月19日 第三版)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