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把关心下一代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9日04:52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我省关心下一代组织始建于1985年,如今已走过20年的战斗历程。1985年7月4日,中共安徽省委根据李世农、袁振等13位老同志的建议,批准成立安徽省省会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协会,后改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0年来,省关工委在侯永、魏心一、应宜权、李广涛等老同志的领导下,同各级关工委同心协力,紧紧抓住教育这个根本,为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各有侧重的教育工作队伍,使大批老同志各扬所长,运用多种有效方式方法,对青少年进行了多方面的教育活动。

  理想信念教育。20年来,始终遵照邓小平关于“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诲,一以贯之地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青少年、关心下一代的第一位工作。通过主办和参与组织多种活动,每年向数以千万计的青少年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坚持不懈地向广大青少年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20年来开展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在教育中,把产生轰动效应的集中活动和基层的经常性活动结合起来,使之不断创新,生机勃勃。

  思想品德教育。20年来,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注重道德品质的实践教育、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引导青少年学习道德知识,自觉遵循道德规范。

  科学技术教育。直接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培养奔小康建设人才服务的科学技术教育,是我省关工委参与开展育人工程的一大显著特点。科技教育重点是在广大农村、工矿企业乃至个私企业也同步开展。

  文化教育。我省关工委参与文化教育,是1987年宣传推广合肥市老同志为满足落榜生求学愿望举办的联合学校经验开始起步。经过多年努力,文化教育呈现繁花似锦的局面。

  法制教育。以2万多名老司法、老教育工作者参与组成的2035个法制报告团为主要力量,坚持不懈地向广大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近10年来,每年向700多万青少年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并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参与普法教育活动,使他们积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增强了法制意识。

  帮助失足青少年的教育。全省每年参与帮教的老同志达到5万多人,帮教小组发展到1.9万多个。20年来,通过“一帮一”、“两帮一”和大墙内帮教等多种形式,累计对76518名失足青少年进行卓有成效的帮教,帮助“两劳”回归青少年学政治、学法律、学技术,直至成家立业。

  家庭教育。全省有6.5万多老教师、老妇女工作者,参办各类家长学校。各类家长学校由开始的100多所发展到现在的2万多所,很多家长在家长学校和多种家教等活动中,接受了科学家教知识的培训。

  健康教育。这项教育在省会老干部关协成立之初就开始起步,当时主要在合肥市抓建设幼儿园和幼儿体检,关怀幼儿健康成长。《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公布后,我们对青少年健康教育进一步关注。全省一些地方相继成立健康教育组织,与相关部门配合,初步形成以老医务、老体育、老文化、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健康教育队伍,教育青少年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

  2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开展以爱心助学为重点的各种救助活动。全省各地关工委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筹集了大量资金,累计救助57万多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青少年继续上学,资助19659人上了大学,其中现已成为博士和硕士共255人;多方谋划筹资,援助了5443所中小学及幼儿园修建校舍、修桥修路、添置教学用具,解决了这些学校办学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20年来,安徽关心下一代事业之所以取得上述成果,从关工委本身来说,主要是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独具特色的青少年教育队伍。全省关工会员由初始阶段的几百人发展到今天的620757人。所有市、县、乡镇和80%的行政村、社居委、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大中小学校和县以上直属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都组建了关工组织,形成了遍布城乡的组织网络。近10年来,每年都有几万名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医务、老司法、老科技、老新闻、老文艺、老体育、老党员、老工人、老模范、老基层等(统称“五老”人员)老同志,以及许多热心关心下一代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关心下一代队伍。

  回顾20年的战斗历程,我们感到充实和欣慰;展望未来,我们深知任重而道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青少年的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是新世纪、新阶段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确保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工程。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为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培养“四有”新人,广泛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以爱心助学为重点的各种济困活动。大力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在实施育人工程中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在老有所为过程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为安徽崛起、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们要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努力创新,扎扎实实做好九项工作。

  大力开展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一二·九”运动70周年,《马关条约》签订110周年。要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紧紧抓住这些重大的历史契机,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向青少年进行广泛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不断增强爱党、爱国情感,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特别要教育青少年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深入开展道德品质教育。要坚持不懈地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并使之经常化。注重在道德品质教育中,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的教育。要广泛宣传党的奋斗史、发展史、成就史,同时要使广大青少年明白在新世纪新时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引导青少年不断追求和逐步实现符合两个传统的人生价值,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继续做好法制教育和帮助失足青少年教育。各地关工委要积极参与中央综治办等20个部门实施的“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教育活动,围绕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做好重点群体的管理、帮教,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营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良好氛围等4个方面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科技教育的重点仍然放在广大农村,围绕科教兴农战略,培养“四有”青年农民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为“三农”服务的长期发展路子主要是坚持和发展科技教育,积极热情地帮助农村青年学习和掌握一至几门适用技术和更高层次的新技术,使之尽快脱贫致富。使广大青年农民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磨砺“四有”新型农民的品德和才能,成为农村奔小康的带头人。

  积极推进家庭教育。要继续与妇联、教育等部门配合,推动家庭教育的发展。重点放在办好各种类型的家长学校方面。当前特别要关注父母外出打工的子女、城市流动人口的子女、单亲家庭的子女等特殊型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家庭教育,总结推广“留守孩子”家教和“隔代”家教的经验。要进一步充实健全关工委系统家教组织的建设,发挥其作用。

  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要继续贯彻十六大提出的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要求,积极协助和配合有关部门,加大保护青少年健康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助于青少年健康的社会氛围。宣传增进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教育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努力保障孩子们的生长发育、健康成长。要扩大和加强以老医务、老体育、老文化、老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健康教育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有益于下一代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和心理教育活动。

  深入开展创建关工先进单位活动,积极探索体验教育新途径。连续五年开展的关工工作先进村和先进社区活动,显见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检查、评比、研讨、总结、交流等活动,更加完善、广泛、扎实地开展下去,使关工工作扎根基层,落实基层。

  发展关工队伍,加强基层建设,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为了发展我们的事业,必须根据8号文件精神和省委要求,以及中国关工委在郑州召开的全国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动员“五老”等老同志加入到关工组织中来。

  继续深入学习中央8号文件和16号文件,用以武装思想,推进各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中央8号、16号文件和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是我们党贯彻十六大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必须按照省委的要求,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刻苦的钻研精神,继续深入学习,深化认识,并用以指导关工委各级领导层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季家宏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