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洛阳牡丹甲天下”系列之二 夹在《诗经》里的爱情之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9日05:04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今年年初,当洛阳市邮政局获知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被列入2005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却被当作压轴大戏于12月5日首发时,即会同洛阳市政府、河南省邮政局,向国家邮政局递交报告,建议《洛神赋图》邮票于今年牡丹花会期间发行并在洛阳举办首发仪式。

  去年10月18日,《清明上河图》邮票在开封清明上河园举行首发式,这套连票不仅赢得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更迅速激活邮市,8.4元的票面面值很快就翻了一个跟头。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神品,画卷高24.8厘米,横长528.7厘米,描绘的是北宋汴梁的盛世繁华;《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力作,高27.1厘米,横长572.8厘米,描绘的是洛阳洛水之滨的爱情绝唱(下图)。这两幅作品都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邮票是1878年中国发行邮票以来中国邮票发行史上全套连票最多的一套邮票,连票9枚。但这个纪录很快就会被《洛神赋图》邮票所冲破,资料显示,计划中的《洛神赋图》邮票连票11枚。

  《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虽身在北京,但心系河南,是不折不扣的“豫字号”邮票——其首发地落脚开封、洛阳,也是“名至实归”。顾恺之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创作《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画从文学名作寻求题材、“双剑合璧”的先河。而源出于此的《洛神赋图》邮票,则被专家评价为“唯一一套可与《清明上河图》相提并论的‘重量级’邮票”。东晋谢安则评顾恺之《洛神赋图》:“卿画自生人以来未有也!”

  《清明上河图》分段连印成版票,破坏了《清明上河图》的手卷形式,议论颇多。因此,有人建议把《洛神赋图》邮票打造成11枚横连邮票,来个“开天辟地”……

  《清明上河图》邮票发行当日,也是开封菊花花会开幕的日子。尽管《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清明时节与秋菊不搭什么边界,但还是菊邮辉映,煞是热闹。“《洛神赋图》画卷一开头,就写曹植在恍惚之间看到飘逸于洛水之上的洛神,他们之间的天上是徘徊于空的两只鸿雁与一条跃出水面的蛟龙,而曹植脚下,是洛水之岸的一块巨石,巨石之畔是数株盛开的牡丹。据中国牡丹芍药协会副会长李嘉珏教授考证,《洛神赋图》是中国最早绘有牡丹的画卷,由此他推论,中国牡丹栽培观赏史,已经1600多年了,这比我们通常所说的隋炀帝在洛阳西苑引种牡丹又早了200多年。你们这次想在牡丹花会期间举办《洛神赋图》邮票首发式,是否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呀?”听到这儿,洛阳市集邮公司负责人杨新鸿先生“啊”了一声,随后道:“《洛神赋图》有牡丹?这个我还从来没听说过。但无论如何,花会期间搞首发式都来不及了,我们的报告打得太晚了。现在国家局原则上同意《洛神赋图》邮票提前发行,在今年秋天的洛阳河洛文化节上搞首发式。”

  《洛神赋图》上这最古老的牡丹与牡丹花会看来要失之交臂了。而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爱情之花的牡丹,也渐渐为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爱情之花玫瑰所淹没。

  其实中国的牡丹很文化,她一入画卷,就作为爱情之花出现在曹植与洛神的面前;她一入文献,就作为爱情之花出现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咱们郑州的漂亮美眉为表达爱情,就对靓哥“赠之以芍药”。

  这芍药,怎么会是牡丹呢?

  “采兰赠药”于溱洧之滨

  不用读《诗经》,不用看《洛神赋图》,眼下结婚的年轻人只要翻开自己能够合法去爱的通行证——结婚证书,就是一眼的爱情之花——牡丹。

  当然,你把结婚证书上的牡丹看作国花也不是什么过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必说了,解放后婚姻自由了,但结婚证上却还“风云激动”,“大跃进”三面红旗,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等,哪个时代的“符号”性标志没在结婚证上留下印痕呢?而从去年开始全国陆续“统一”的新版结婚证书,不仅“罢免”了各地自行设计、印制结婚证书的“藩权”,而且国花牡丹也首次登上了全国统一设计印制的婚姻证书——把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象征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富贵花”牡丹,解读为国花,当然没什么错。但如果记者递上一句在民间流行的俗语,就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你就知道牡丹也可以被解读为“爱情之花”了。

  从“父母之命”到“政治婚姻”,我们的爱情总是寄生在一种力量的阴影下。尽管我们爱得死去活来,但很快就会消失得了无踪迹,而有力量的人只要稍一动真,他的爱情就会千古不朽。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千古流传,牵系他们之间的爱情的,也是一朵花,那就是牡丹——“名花倾国两相欢”,这是李白告诉我们的,而在常唱不衰的《长恨歌》舞台上,杨贵妃也必是头簪牡丹花,身穿牡丹绣花服装的。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政治与爱情的关联度总是很高的,这从每位亡国之君的背后几乎都存在一位倾国美人的“惯例”,可窥一斑。但把政治与爱情缝合得天衣无缝的,还是曹操——你看他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是在诉说政治抱负呢,还是在向谁倾诉爱情呢?

  发黄的《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经曹操的“翻唱”,就流行至今;古老的《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是金大侠笔下的段誉在《天龙八部》听到木婉清名字后的“联想”。这些夹在《诗经》里的爱情之花,抑或说郑州最为古老的爱情,看来是需要“翻唱”的,也唯有常唱并如曹操一样唱出新境界,《诗经》才能常新下去。

  那就听听李敖“翻唱”的2500年前在郑州的大地上流行的《诗经·郑风·溱洧》。不过,李敖虽唱出了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但没有新境界,只有彻头彻尾的复古——回到了《诗经》的原生态,让我们看到了郑州人的古老爱情。

  《诗经·郑风·溱洧》如下:

  溱与洧,方涣涣兮。维士与女,方秉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

  这首诗以青年男女在新郑的溱、洧水旁采兰(该“兰”类似泽兰,但不是现在所说的兰花,当时的郑州人以此沐浴、泽头、佩身,以拂除不祥)赠药(芍药)为场景,歌唱了他们之间那火辣辣的爱情故事。“采兰赠药”也因此作为一个成语被固定下来,表示男女互赠礼品以示爱情,成了中华民族表达爱情的一种特有的形式——兰草是为了消灾求福,芍药是为了表示爱情。

  李敖把《诗经·郑风·溱洧》解读为一幅野合的全景图——春天里,河水清涟,鲜花盛开,成群结队的情人,在河边的沙洲上幽会、戏谑、野合,谁也不避讳谁——“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什么意思啊?翻成小太妹说,‘那个地方好,我们去走一走吧’;小男生说,‘我已经去过了’;‘且往观乎’就是‘不妨再去一趟吧’。什么地方呢?就是一个很大很好玩的地方,叫做溱水、洧水的河边,所以叫‘洵吁且乐’。”

  李敖接着说,“这样翻译是有问题的。什么原因呢?女曰:‘观乎’,这个‘观’字不是观,是‘欢’。女曰:‘观乎’,就是这个小太妹问他,我们搞一下好吗?我们上床好吗?士曰:‘既且’。男生说什么呢?‘既且’,很抱歉啊,两个小时以前我做过了,或者三个小时以前我用过了一次,不能再做了。这就是真的翻译,就是我李敖的翻译”。

  李敖认为:“古典的解释,就是这样解释。”因为《诗经》是被孔子删改了的,是被圣人鉴定过的诗。“可是大家越念啊,发现味道就越不对,什么原因呢?到了宋朝朱熹,就是朱子,实在忍不住了,他又讲了一段话,说这个诗是淫奔之诗也。什么淫奔之诗也?这个不要脸的女孩子跟这不要脸的男人的事情啊,是女孩子取悦男孩子的诗啊,这是情诗啊,这是荒淫的诗啊,这是淫乱之诗啊。朱子把它点破了……可朱熹呢,给它戴个帽子,说这是不要脸的诗,淫奔之诗,朱熹呢,就讲了这种话——朱子看懂了这个诗,只是不敢说破而已。我李敖把它说破了,并且说出来。”

  为什么这里的“且”不是语助词了呢?“我们这祖宗的祖字,这边示字部,是个神仙;那边是个且字,这个‘且’字什么字呢?且就是我们现在祖宗牌位,祖宗牌位就是这么一个牌位,下面一个横的,看起来就像而且的且字。且是什么呢?且就是中国古人的生殖器崇拜。那‘且’字是对什么生殖器的崇拜呢?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所以叫做‘且’。”

  而“伊其相谑”——靓男与美女在调笑中“赠之以芍药”,这“芍药”当然就是“爱情之花”了。

  牡丹得芳名赖于其药用价值

  明明是芍药,为什么硬要说是牡丹呢?

  在这方面,李敖不能解释。很自信的李敖,也是不折不扣的“老外”。

  洛阳王城公园副主任,牡丹专家李清道先生说:“朱熹在《诗集传》上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采兰水上拔除不祥……于是士与女相与戏谑,且以芍药相赠结思情之厚也。’郑国的三月上巳,就是阴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之后改为阴历三月三。按公元纪年,1991年的阴历三月三是阳历的4月17日,1992年是4月5日,1993年是4月25日,1994年是4月13日,这是我过去编写《中国牡丹全书》时计算的,查查今年的阴历三月三,是阳历的4月11日。洛阳和郑州的气候差不多,而这个时候盛开的芍药当然是牡丹了。为什么呢?古时候,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后来有了木芍药和草芍药的说法;再后来,木芍药就成了牡丹,草芍药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芍药。而草芍药,就是今天叫芍药的植物,是初夏开花,即阴历的四月、阳历的五月开花。所以,在郑国的上巳节上,女子在即将和男人分别时,主动赠送的芍药,当然是现在的牡丹而不是芍药了。芍药,其实就是现在的牡丹,古时候又叫‘将离’,是依依惜别的恋人相赠以解思念之情的信物,所以也称‘爱情花’。”

  时至今日,农历三月初三在郑州一带还是民间隆重的节日。新郑三月三有朝祖与庙会,荥阳三月三有拍手定情节。而壮族的三月三是“刘三姐”在河边会情郎的歌会,黎族的‘三月三’是他们的“谈爱日”,这就更逼近郑国青年男女在上巳节上的打情骂俏。

  秦汉以前,只有芍药,没有牡丹。“芍药有两种……然牡丹亦有木芍药之名,其花可爱如芍药,宿根如木,故得木芍药之名……牡丹初无名,故依芍药以为名……”这是秦人安期生在《服炼法》中的记述,也是目前能查到的有关牡丹得名的最早文献。

  其实,更早一些的时候,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或说古人没有区分牡丹与芍药的能力,或说古人没有区分牡丹与芍药的必要。我们不能拿现在经过“家养”的牡丹与芍药的不同来看待野生状态的牡丹和芍药不同。野生状态下的牡丹与芍药最大的区别不外是芍药是草本植物,牡丹是半草半木的植物——俗话说“牡丹长一尺,退八寸”——这就是说,如果每年牡丹的枝蔓新生一尺长的话,只能两寸被木质化,其余八寸还是草质的,会死掉。而芍药只不过都是草质的,每年新生的枝蔓会全部死掉,来年再从地下的宿根中发芽。牡丹与芍药的花期也是次第而开,牡丹谢了芍药开,其盛花期大约相隔15天。芍药与牡丹是并生植物,直到现在,牡丹园里也还种植芍药,“一为延长花期,牡丹败了还有芍药看,更重要的是,如果光种牡丹,牡丹花开得就不好,这是洛阳的老养花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神州牡丹园董事长付正林说。也因此,牡丹与芍药被称为“姊妹花”,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牡丹被“唐人谓之木芍药,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为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秦汉以前,郑州、洛阳等地的沟沟坎坎到处生长着牡丹芍药,它们伴生在一起,是很难也不需区分的。人们需要将其区别开来的时候,是因为发现了牡丹的药用价值——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说:“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而1972年在甘肃武威发掘东汉早期墓葬中,有医简数十枚,其中载有牡丹治疗“血瘀病”(当然,现在我们对“丹皮”的药用价值认识得更透彻了)。到了唐代,牡丹和木芍药还二名共存,至宋代,人们就大多说牡丹而不再提木芍药。这也是木芍药经过培育,呈现出伟大的观赏价值后的一种必然结果。

  但现代植物学仍把牡丹与芍药同归为芍药类植物,这也从科学的角度告诉我们,牡丹与芍药是相似的,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现代科学还告诉我们,牡丹花是牡丹的生殖器官,且雄雌共存一朵花中,无需蜜蜂忙来忙去为花授粉,这在植物学上被称作“两性花”。

  当然,郑国的青年男女并不知道这牡丹花还与李敖所说的“且”有那么大的关联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把牡丹视为爱情之花。

  当然,我们也不能以现在的眼光打量古人的爱情。据说,孔子就是野合的产物,但我们还是在喊孔子万岁。

  牡丹是中国特有的植物,她的被认识与被药用,她的被培育与被变异,是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