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揭开宝船厂的秘密——巨型船坞为何不用护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9日07:27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从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市博物馆对位于龙江的明代宝船厂遗址“六作塘”(造船船坞)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这是中国考古界首次对船坞遗址进行科学发掘。宝船厂遗址也因此和全国其他21个考古重大发现一起,入围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名单。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考古工作者先后完成清理、发掘面积19200平方米,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资料,尘封6个世纪的历史信息首次呈现在人们面前。巨大的六作塘是如何建造的?考古人员在其中到底发现了什么?这些发现揭开了怎样的历史真相?围绕着这些发现还有哪些未解之谜?敬请关注本报独家系列报道——“揭开宝船厂的秘密”。

2003年夏,当考古队员走进龙江宝船厂遗址时,看到的只是3个长达400—500米,宽40—50米的长方形大水塘,面向长江一字排开。这是600年前宝船厂留下的船坞,郑和下西洋的船只主要就是在这些作塘中建造的。

民国《首都志》记载,民国时此处仍被称为“宝船滩”。由南向北分别是上保、中保和下保三个区域。从上保到下保依次平行分布着六作、五作、四作、娘娘庙、头作、二作、三作和七作。据南京大学教授洪长倬(已故)测算,整个遗址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

1433年郑和船队最后一次归来,明政府停止了下西洋的活动,原先热火朝天的宝船厂逐渐废弃。考古人员来到时,原来的7个作塘仅剩下了3个,幸运的是3个船坞因为积满了水而保留下来,600年来很少受到扰动。

谜团巨型船坞为何不用护坡?

2003年8月,清除了六作塘底3.5米厚的淤泥后,宏伟的6号船坞出现在人们眼前。这是一个呈倒梯形的船作,上口宽约41米,下底仅宽12—15米,深度在5米左右。按照常理推测,这样一个巨型人工船坞,两侧堤岸应当有砖、石筑成的护坡,以避免坍塌,但奇怪的是考古人员寻遍了整个内侧堤岸,却没有发现哪怕是一块人工铺设的护坡。

难道,宝船厂的船坞是借助了天然的河道?但是这样的推测很快被否定了,因为即便大自然鬼斧神工,也不可能凿出7条如此整齐和均匀的河道,甚至连朝向都是统一的北偏东62°。

发现“土方法”管用600年

很显然,当年的能工巧匠们另有方法。顺着堤岸一路打下了32个探方后,考古人员终于揭开了谜底。

探测显示,两侧堤岸的地层明显呈现出4个层次。最上面层为耕土层,厚度约为28厘米;接下来是黄土层,有90厘米厚,这层黄土土质纯净,明显不同于当地砂质的原生土,更为关键的是考古人员发现这个土层经过人工夯打,十分紧密;黄土层下面是细腻、纯净并较为松软的灰黑色土层,但是厚度不一,平均在1米左右,由黄土和原生黑色淤土混杂而成;最下面为细沙层,由黑色淤土和灰色细沙相夹杂,和六作塘底的土层完全相同。

叠压的土层,让六作的建造之谜得以解开。原来,工匠们首先在河漫滩上划出塘口方位,然后动手向下深挖4米,形成塘口。挖出来的淤土和细沙就顺着塘口两侧均匀堆放,然后从别处运来纯净的黄土,在上边继续堆积加高,一边堆积一边夯打,从而在塘口两侧形成堤岸。因为黄土层黏性较大,不透水,所以堤岸异常坚固,虽然没有砖石护坡,又在水中浸泡了600年,但依然基本保持着初建时的原貌。

这种看起来很土的方法,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节省了时间,是典型的“多快好省”的工程。

专家注解“土方法”仅见宝船厂

这种不设护坡的船坞建造方法,在全国其他地方有过发现吗?记者采访了中国船史研究会副会长、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席龙飞。“我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史料记载。”席老说,古代造船,体积不大的就在河滩、海滩上直接建造。但宝船厂是为下西洋的船队特别设立的,所造的大多是大型船只,因此才出现了“六作塘”这样的巨型船坞,它的建造方法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席老介绍说,人工护坡在现代造船船坞中已经广泛使用,大连造船厂的船坞护坡就是整体用水泥浇筑的。而更现代化的船坞甚至已使用槽形钢板进行直壁式安装了。明代人没有使用任何人工护坡,却能在江滩上建起保持600年不坍塌的巨型船坞,的确是一项创举。

在这个土办法建造的船坞底部,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密密麻麻的木桩遗迹,这些木桩有什么作用?它们的排列有怎样的规律?请关注南京日报下一篇报道“墩台之谜”。(南京日报记者 李冀 通讯员 祁海宁)

(编辑 小海)
(11-15 14:53)
(03-10 08:58)
(04-08 09:11)
(04-12 09:03)
(04-16 07:17)
(04-1907:27)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