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潮阳区西胪镇西凤村:好班子带出基层新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9日10:36 大华网

  潮阳区西胪镇西凤村曾经是一个支部软弱涣散、集体负债多的后进村。市、区、镇委及时对村党支部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并采取一系列帮扶措施,使该村逐步走出困境,卸掉了原来集体负债的重压,并修起村道、建起新学校。谈起这些,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因为我们有了一个好班子。”

  配强班子,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改变了落后面貌。西凤村的变化,是我市着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带来的喜人变化的一个缩影。2003年3月以来,根据省委的部署,我市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固本强基工程。两年来的辛勤播种结下了一个个硕果。走马各地,我们欣喜地看到,固本强基工程给基层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干部的作风更为务实,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个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一把手”下基层听民意带头抓固本强基

  下基层,进农家,到田头;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在基层,各级党政“一把手”与干部群众促膝谈心的身影随处可见。

  为使固本强基工程实实在在抓出成效,市委主要领导身先垂范,把固本强基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抓好。市委书记林木声和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光多次深入农村基层,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进行具体指导。与此同时,我市还健全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挂钩联系区县和市党政领导挂钩联系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等制度。在市领导的带动下,各区县、镇(街道)“一把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和群众交朋友,为群众办实事,与群众共谋发展,从而化解了矛盾,密切了党群关系。

  打造一个个“亮点”,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是激发基层党组织内在活力,推动固本强基工程深入开展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市共建立各级示范点238个,其中省级示范点5个,市级示范点15个,区级示范点81个,基层党(工)委示范点137个。不断涌现的“亮点”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市兴起了学典型、赶先进的热潮,各基层党组织争优创先,有力地推进了固本强基工程。

  选好“带头人”配强班子打造基层建设“顶梁柱”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潮南区成田镇大寮村过去是一个集体年纯收入不足万元的后进村,村集体负债沉重。在外创业有成的“京城白领”许伟镇被镇党委请回来任支部书记后,团结村班子一班人,对外招商,对内大搞养殖,仅养鹅一项就为全村增收50万元,三年间就使“问题村”变成“先进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一个好“班长”能带出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班子能带出一个好集体。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以来,我市各地采取“选”、“派”、“挂”等多种形式,选准配强农村“两委”主要领导。2003年配齐21个空缺的村党支部书记;去年又组织对全市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进行调查分析,对确定为差的23个村党支部书记逐个落实整改措施,加强教育管理,进行组织调整。去年以来,我市还大力加强镇(街道)党委建设,共调整充实镇级班子成员152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不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变化村民们感受最深,采访中不少人由衷地告诉记者:“村党支部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让我们真真正正尝到了甜头。”

  为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我市还建立健全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激励机制。2004年10月,市委出台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的具体措施,从三方面拓宽镇委书记提拔的渠道;针对基层农村干部工资补贴低的状况,市委从提高村(社区)干部岗位补贴标准入手,从2005年1月起,村(社区)干部报酬每人每月不少于450元。仅此一项,我市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就拨出了专款3000多万元。此外,还建立了农村基层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一系列举措成了极大的动力,使基层干部有了“奔头”。

  整顿后进帮扶贫困让群众得实惠

  在我市,一些农村(社区)存在着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显然,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就必须“动真格”加以整治和帮促。2003年,我市组派24支工作队,对问题相对突出的3个镇、21个村进行为期近一年的驻点帮促。2004年初,又排查出问题相对突出的2个镇、21个村,派出工作队进行重点帮促整治。通过全面整治,问题相对突出的镇、村班子执政能力普遍有所提高,基层干部党员队伍增强干劲和活力,一些“老大难”问题也迎刃而解。如,针对潮阳区城南街道基层发生的问题,我市及时组派工作队驻点帮促,通过整顿基层班子和干部队伍,着力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扎实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使城南街道逐步实现由乱到治,班子凝聚力得到增强,经济发展出现了喜人的转机。

  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归根到底就是要求得发展,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此,在实施固本强基过程中,我市加大对贫困村的帮扶力度,对年集体纯收入低于3万元的村实行市、区(县)领导和市直、区(县)直部门挂钩帮扶制度,通过引导村干部转变观念,帮助选准发展路子,扶持生产项目建设等措施,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52个市直单位共帮助26个贫困村找准、上马建设项目89个,至去年底已建成60个。全市113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纯收入平均增长20%,其中相当部分已初步脱贫。本报记者杜丽玲(来源:《汕头日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