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领跑”十七年(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05:29 人民网-人民日报
“领跑”十七年(图)
邓建军(左)给工友讲解操作注意事项。

  常宣摄

  本报记者 王尧 龚永泉 申琳

  牛仔布,新不艳,旧不蔫。一身牛仔布工装,两手洗不净的蓝色,36岁的邓建军是为织牛仔布的机器设备提供“服务”的。中专毕业,在一线做维修保养工,17年没挪地儿,17年不间断地学,17年不走样地干,17年不自满地创新,邓建军成了新世纪的“能工巧匠”。

  采访邓建军,很难。请他谈谈学习、奉献、创新的具体情况,问他做了多少次实验,开了多少个夜车……他只笑不语。逼急了,厚厚的嘴唇里蹦出两个字“忘了”。

  ———记者手记

  2004年4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南京接见江苏省劳模。次日,媒体刊登花絮:总书记向常州黑牡丹集团技术工人邓建军询问“预缩率控制”。

  缩水率、色差———牛仔布行业两大难题,邓建军一一破解。

  牛仔布出口,预缩率是关键。高了,国家受损失;低了,达不到质量标准,要被索赔。1999年,邓建军领衔攻关。搜集了上百万字的国内外资料,总结了过往的技术缺陷,邓建军决定从电子与气动技术的结合点入手寻求突破。模板做好后,需上机调试。为了不影响生产,只能趁停机检修的空当,挤自己的休息时间,一遍遍试,一遍遍调,再改,再调……

  成了!黑牡丹牛仔布的预缩率精度稳定控制在2.5%以内,优于3%的国际标准,“黑牡丹”品牌走俏国际市场。

  传统染色工艺,靠人工取样、检测染料,再决定染液添加量,稳定性差,极易造成色差。“有的牛仔裤,两条腿都不一个颜色。”

  色差,引出一个世界级的课题———颜料自动测试和控制。国际上现有的研究成果,有的尚在实验室阶段,不适应工业化生产;有的不能实现事前控制。

  “中国人不笨,人家能搞的,我们就能搞。”领导点将,邓建军欣然从命。电脑编程、实验分析,车间采样……白天嘈杂,编程这样的细活都在夜深人静时,400多个日夜在忙碌中度过。2003年,结合电化学原理与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颜料组份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问世。

  实时在线采集染液样品、检测、比较,控制染液添加量,全在电脑指挥下由机器自动完成,人为误差小了,符合世界潮流———环保,染色废水中排放物少了,后道处理负担减轻了。

  “这是我自认为最有价值的成果。”邓建军说。此言不虚。系统投入使用后,产品质量大幅提升,这个“秘密武器”的专利申请已被受理。

  17年来,邓建军共解决重大技术难题23个,参与技改项目400余个,独立完成145个。黑牡丹从地方小厂成长为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邓建军是有功之臣。

  邓建军不是科学家,“只是个不断在一线主动寻找课题的工人式专家。在我看来,他的智力一般,但努力不一般。”黑牡丹集团总经理王盘大直言不讳。

  从小邓到邓师傅再到“土专家”,他说:“都是逼出来的。”同事们说:凭着一股韧劲,他在每一个阶段都比别人多迈了一步。

  ———记者手记

  1988年,19岁的邓建军走出常州轻工业学校,来到黑牡丹集团的前身———常州市第二色织厂。正赶上纺织行业告别传统的”金梭银梭”。为提高产品档次,工厂咬牙投资360万元从比利时引进80台无梭织布机。洋设备”脾气大”,难侍候,厂里成立电子组负责维修保养,邓建军入选了。

  农村出身的邓建军不怕苦、工作态度没得说,但设备维修要靠技术说话。一天深夜,他负责保养维修的机器出现故障,他捣鼓了半天修不好,只得请师傅来。三下五除二,师傅很快解决问题,对他说:这是个与电气搭界的机械小故障,熟悉了,很快能修好。响鼓不用重槌,邓建军脸上火辣辣的。

  厂里又引进了新设备。外方来安装调试设备时,一旁观看的邓建军想要操作手册看看,外方人员不屑地瞥了他一眼,拒绝对话。邓建军被深深刺伤了。

  一里一外,两大刺激。别无选择,唯有苦学技术、快长本事。

  很快,邓建军成为厂里的技术尖子。别人几个小时修不好的机器,他几分钟就能修好。电话接到床头,有了故障随叫随到,“小邓”成了“邓师傅”。第二年他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1年2月,公司首次评选优秀大中专生,他票数最多。

  技术上从生到熟再到精,其中的甘苦,邓建军一语带过:“都是逼出来的。”

  季云忠师傅说:“别人没有他那个恒心。刚来时,他整天拿个本子在厂子里转来转去,了解织造工艺流程、机械基本原理、电气线路,看人家修机器。不是他的活,他也抢着干。”

  雷勇是当年电子组三元老之一,最了解邓建军。他说从住集体宿舍的时候起,建军就给自己订下规矩,不管多累,坚持每晚看书一个半小时,钻技术,学英语。他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计算机运用。工作忙,没时间上辅导课,全靠自己看书。集体宿舍,十来个年轻人,打扑克聊天,很热闹,他就等大家睡了再看书。

  “年轻人睡觉特别沉,半夜被叫醒的滋味不好受,邓建军就能做到随叫随到。冬天,外面冷,车间又热又湿,15分钟,全身湿透。出来冷风一吹,那滋味,别提多难受。他没有怨言,也不跟班长要什么加班工资。”同事蒋春发说。

  羽翼渐丰,邓建军小试牛刀。染浆联合机是生产靛蓝牛仔布的关键设备,1993年以来,邓建军和电子组成员从小改小革入手,先后对染浆联合机进行了4次改造,解决了连续生产不用停车这一难题,仅此一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

  “成不成功是水平问题,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只要有70%的把握,我就会做。”谦逊的邓建军,有时也豪迈。

  ———记者手记

  邓建军读中专,学电气自动化,与在农村当电工的爸爸有点关系。爸爸说:“学电好,以后电器越来越多,没有正式工作,可以开个电器修理铺,总是有碗饭吃。”

  邓爸爸没想到,儿子现在的技术,连老外都叹服。

  黑牡丹公司90%的设备是进口的,维修成本相当高。保修期过后,请外方人员来修,价格是每小时60欧元,从对方在国外上飞机起计时。

  纺机上的集成电路板是易损件,老坏。“最省事的修理是‘换板子’———知道这块板坏了,不会修,就整块换掉,一块板几千块钱,一月坏几十块,送给人家多少钱啊!”邓建军不甘心。

  自己修,线路原理图是关键。外方对设备核心技术严格保密,除了简单的使用说明书外,不提供任何资料。一开始,邓建军也是放大镜不离手,靠肉眼人手“对付”电路板上那细若发丝、密如蛛网的线路和上千个电子元件,既耗时又耗力。后来,邓建军和同事们开动脑筋,采用电脑软件和扫描仪辅助,苦干加巧干,效率成倍提高。

  原理图在手,如成竹在胸,邓建军对“洋设备”敢下“重手”。

  1997年,德国进口的气流纺纱机的中枢系统———专用变频器烧坏,急需更换。这种变频器一个价值9万块,无现货供应,订货周期长达两个月。怎么办?邓建军和小组成员认真研究原理图,反复计算测试数据,重新确定参数,大胆采用其他类似器件替代。仅花两天半时间,机器正常运转了。德国公司闻讯后,派人来黑牡丹考察,亲眼目睹后,服了!

  艺高人胆大。清梳联合机也是德国货,邓建军发现,由于采用直流控制电动机,机器运行稳定性差。一旦发生故障,零部件贵不说,要换至少等两个月。1998年,邓建军和同伴们经过技术论证、反复试验,决定主动出击,采用交流变频器替代直流调速,终于成功!两年后,国内棉纺织行业某权威杂志发表文章,把这当作最新研究成果推出。有人说邓建军傻,只会做,不会吹,他一笑置之。

  创新,一帆风顺的很少,一次成功的微乎其微。

  当年改造染浆联完毕,进行试车。开车后,新装上的变频器接连炸裂。邓建军急了:别的损失不说,炸掉的变频器就值近2万元!公司领导赶来,只说了一句话,“没关系,失败了,查找原因,再来”。后来发现,技改设计并没有问题,是变频器的质量不行。

  忆及往事,邓建军感慨:“有时候,我的一念之差,就会让厂子浪费很多钱,我当然要深思熟虑,多方论证。但是,想不付学费几乎是不可能的。努力过,没有成功,那是水平问题;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只要有70%的把握,我就会去做。失败了,再来。———我们领导说的。”

  有实力才有底气,实力源自学习。这些年,邓建军结婚,生子,修完了大专文凭,又拿到了本科文凭。但每晚学习的习惯没变,不同的是,过去捧着书进入梦乡,现在捧电脑。厂里给他配了手提电脑,从此,“他与网络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家人多。”同事姜永强“揭发”。

  外方人员来安装调试设备,邓建军抓住一切机会“偷师”,跟在后面看他们怎么调试参数、怎么处理故障,一样样默记在心。2003年夏天,常州气温高达40摄氏度,车间里又闷又热。老外隔一会儿就到办公室去吹吹空调,喝喝茶,邓建军不走。老外走开,他急忙把看到的一一记下;老外回来,他又跟着继续看。

  外语,对中专毕业的邓建军曾是道“坎”,可他偏要迈过这道坎。英语、德语,一个个专业新词汇,变成一张张卡片不离身。

  今非昔比。此时的邓建军,已可以自如地与老外用英语交流,一些非专业人士翻译的说明书,常让他啼笑皆非。国外同行对他刮目相看,有的成了朋友,送他不少有用的资料。工作中碰到问题,用电子邮件交流,方便多了!

  2003年6月,邓建军去上海观摩国际纺织工业博览会,现场人山人海,他被德国公司总工邀请到贵宾室交流。同去的席中豪感叹:“邓建军讲普通话还带着乡音,英语倒挺流利。”

  董事长曹德法说话很实在:“活的典型难树,怕变。邓建军十七年如一日,树这个典型,我们心里比较踏实。”

  ———记者手记

  1999年4月30日,“邓建军科研组”命名。

  2001年,邓建军月薪达到8000元。同年,获新世纪首批“能工巧匠”称号。

  200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发行“个性化邮票”。

  邓建军出名了。出不出名,工人对他的评价都一样:“讲话客气得不得了,技术好得不得了。”

  对荣誉,邓建军珍惜但不炫耀。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既没有挂在办公室,也没有挂在家中,只是细心地存在笔记本电脑里。他把取得的成绩,归因于性格:“我的性格比较适合这份工作。”他把自己十七年如一日的勤奋,归因于自己的危机意识。“我是农民的儿子,好不容易跳出了农门,很珍惜这份工作,如果不努力,就会被社会淘汰,被新来的人取代。”

  妻子姚群,人淡如菊。同样是为了跳出农门上的中专,同在黑牡丹集团工作,姚群对邓建军的理解发自内心:“他是修机器的,为了不影响生产,只能是人家下班以后干活,星期六星期天干活,没办法的呀!”

  9岁的儿子邓锋,伶牙俐齿。在他眼中,爸爸对妈妈比对他好,从外地出差回来,总有礼物给妈妈,有香水,有金戒指;给他的呢,只有巧克力而已!爸爸不加班的时候,负责做饭,最拿手的是做鱼,因为妈妈爱吃鱼;而他最爱吃的油炸鸡大腿,却很少做!

  对儿子这个“新新人类”,邓建军感叹已经有了代沟;对老人,邓建军心中有愧:当年,父亲为他结婚筹钱,拖着伤脚外出打工;这些年来,岳父一边照顾瘫痪的岳母,一边帮他照顾家,岳母临终前,他都没能来见上最后一面。

  不管别人如何评价,邓建军把准一条:“我就是个普通人。”从内线电话到传呼机再到手机,邓建军的联系办法,一直贴在车间的墙上,随叫随到。一天夜里1点多钟,机器坏了。新来的工人说:那么晚了找他,不好吧。“没事,”工长说,“你是不了解他,他准保来的。”

  在同事眼中,邓建军朴实但并不普通。他就像万米赛跑中领跑的运动员,总是跑在别人前面。大学毕业生过建忠原是纺织局的机关干部,他说:“我是抱着和邓建军比一比的心情来到黑牡丹的。现在我服了,他做的许多事情,我就是做不到。比如,十七年如一日,随叫随到。”

  黑牡丹集团公司的宣传画册上,有这样一段话:“在静谧的非洲大草原上,夕阳西下之际,一头狮子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一头羚羊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奔跑,以逃脱跑得最快的狮子。那么,无论你是狮子还是羚羊,当太阳升起,你要做的,都是奔跑。”

  邓建军不会说这样的话,但他一直在这样做———奔跑,向着更远处……

  《人民日报》 (2005年04月20日 第一版)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