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珍贵的奉献 无私的指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05:34 人民网-人民日报

  宋宣文

  今年4月20日,是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的90岁生日。20多年来,每年的4月20日都是那么令人期待:因为爱老与我们同在。他的珍贵奉献和无私指导,他为弘扬宋庆龄的精神、为宋庆龄基金会的成长与发展所做的一切,与我们的真诚感激和由衷祝福同在。

  写传记,弘扬宋庆龄精神

  1980年9月,宋庆龄在给爱泼斯坦的信中谈道:“我终于可以这样对你说了———我最信任的朋友和同志已经同意承担为我写传记的事,我是多么骄傲和高兴……”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病逝世。此后10年,爱老潜心写作《宋庆龄———20世纪的伟大女性》。1992年,本书中英文版同时面世。

  这部作品对于弘扬宋庆龄精神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和意义。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扇走近宋庆龄思想、事业、情感的时空之门,是解读和宣传宋庆龄的最好范本,是爱老给予宋庆龄基金会最为宝贵的礼物。20多年来,这本书就像指南针,引领着宋庆龄基金会工作的发展方向;同时又作为友谊的纽带被送给了宋庆龄基金会为数众多的中外朋友。

  爱老是宋庆龄生前最信任的同志、战友和最得力的助手;宋庆龄离世后,他又是弘扬宋庆龄精神、传承宋庆龄事业的忠实实践者。宋庆龄基金会建会20多年来,爱老历任理事、常务理事和副主席职务,常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工作建议,发挥着独具一格、难以替代的作用。

  宋庆龄基金会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研究宋庆龄,为此成立了专门研究室。爱老亲自与研究室的同志一起,采访与宋庆龄生前交往密切的同志,如赵朴初、连贯等,参与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和采访记录。而同一时期,爱老正在创作宋庆龄传。为此,他走访了海内外许多地方,印证史料、访问相关人物,积累了大量资料。爱老无私地将这些资料提供给了研究室。有关同志在研究资料时遇到疑难问题,爱老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详细解释、指导。在爱老等基金会领导的直接指导和热心推动下,宋庆龄基金会编辑出版了宋庆龄选集、书信集、年谱、辞书、传记、画册及研讨会论文集等诸多书籍,拍摄了多部宋庆龄的影视作品,在海内外举办了百余次“宋庆龄生平文物及图片”巡回展览。

  是良师,更是诤友

  爱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任何时候都敢于说真话。在基金会的同事们眼中,他是良师,更是诤友。2001年,在“宋庆龄诞辰纪念”座谈会上,爱老说:“如果宋庆龄今天在这里,看到祖国建设得这么好,经济发展得这么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这样大的提高,她一定会特别高兴。但是我想有一件事是她一定很关注的,那就是收入差距拉大了,一些地方、一些人先富起来了,另一些地方和人还比较贫困。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正在解决,这很好。”

  2002年,宋庆龄基金会和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摄制六集文献纪录片《宋庆龄》。爱老在病中接受了采访。忆起和宋庆龄一起在“保卫中国同盟”工作的岁月,他幽默地说:“她工作积极,不是那种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的领导,而是确实参加‘保盟’的各项工作,例如起草文件,特别是英文信件,她的英文很好。她总是坐在打字机前工作。当我们为八路军提供救援物资时,她亲自参与打包工作。”宋庆龄基金会的每届领导都十分尊重爱老,他们之间情谊深厚。1985年4月20日,为庆祝爱老70大寿和在华工作半个世纪,宋庆龄基金会和国家外专局在人民大会堂为他举行了生日庆祝会,中央军委主席、基金会名誉主席邓小平亲临祝贺。近年来,爱老的腿脚不灵便了,但他仍然坚持坐着轮椅参加会里的活动。

  爱老经历丰富,知识渊博,睿智诙谐,平易近人。在宋庆龄基金会,几乎每个工作人员都与他有接触,并发自内心地喜爱他、尊敬他。每次参与会议或活动之余,大家总爱聚在爱老身边,与他交谈,和他合影,求他签名,他总是慈祥地微笑着,耐心地倾听,和蔼地解答,满足大家的各种要求。今年1月20日,基金会召开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爱老又一次冒着严寒、坐着轮椅前来参加了会议。他还带来了一大袋南方甜点,会后让大家“甜甜嘴、暖暖心”。

  心不老,与时俱进

  进入80高龄后,爱老也遇到了病魔的侵袭。2002年他做过一次手术,术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只能靠着各种导管在病房中静养。这一年5月29日,宋庆龄基金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成立20周年纪念会,爱老未能与会,但他坚持在病床上接受采访,把祝贺与祝福通过屏幕带给海内外所有与会者。

  在生病住院期间,爱老坚持让家人把笔记本电脑拿到病房,只要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要写作。那段日子,对于许多关心爱老的人来说,是特别难熬的时光。当他们不乏担忧地到病房探视时,爱老寥寥数语的调侃,总能一扫忧虑和焦急的阴霾,轻松的气氛甚至能让人忍俊不禁。

  和爱老共度的时光总是让人充满留恋和回味,爱老的意见总是能发人深省、启人思索。从爱老客观、公正、与时俱进的品格、达观的性情以及始终以工作为重的做事风格里,人们仿佛看到了宋庆龄的身影。

  (作者为宋庆龄基金会工作人员)

  《人民日报》 (2005年04月20日 第七版)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