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杨贵与红旗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05:42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在1993年出版的《我和我的师友们》书中《共产党的好书记》一节写道——去年我去河南省查勘时,听说那里传诵着两句话:“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怀念三书记。”这三位书记是:兰考县的焦裕禄,林县的杨贵和辉县的郑永和。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已是家喻户晓。杨贵同志的名字虽然不为大家熟悉,但他所领导修建的林县红旗渠,却名闻全世界。

  国内外参观过红旗渠的人很多,但见过或了解杨贵同志的人却不多。本版今天起连载《杨贵与红旗渠》,让读者了解杨贵是如何带领大家走出苦难的。26岁的县委书记

  26岁的杨贵,怀揣着改变山区面貌、造福林县人民的愿望担任县委书记。为了解决林县缺水问题,杨贵和县委一班人带着干粮,沿着陡峭的山路,风餐露宿,一一察看了黄华渠、永惠渠、桃园南渠、爱民渠等历史上留下来的水利设施。

  杨贵仿佛看到了一部史书,一部从元朝至元五年(1268年)以来林县680多年水利建设的历史,一部林县人民不甘忍受大自然的摆布与旱魔争夺生存权利的斗争史……

  谢公渠是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谢思聪任林县知县期间,在洪山寺附近开凿的一条宽0.3米、高0.3米、长9公里的盘山渠道。将泉水引到山下,解决了椒园至辛安沿渠40个自然村的吃水问题。群众感念谢思聪的功德,把洪峪渠称为“谢公渠”,为他修建了祠堂,称为“谢公祠”。

  爱民渠是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年月修建的。1943年春天,皮定均等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组织群众引淅河水浇田,并亲自勘测渠线,确定由河西村老磨盘下引水,顺着河交沟南岸,穿越黄崖底、三道河等村至二道河止,全长3.5公里,可浇800余亩土地。消息传开,方圆十里八乡的饥民踊跃参加,每天修渠者达400余人。1944年5月竣工通水,干渴的小麦及时浇上了麦黄水。这条渠被群众称为“爱民渠”。

  谢公渠、爱民渠的修建深深触动了杨贵和县委。杨贵说,作为一个封建官吏,尚且能够体察民情,组织群众兴利除弊,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在抗日战争最严酷的岁月,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相濡以沫、甘苦与共修建爱民渠,这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赢得战争的根本保证。现在生产关系变了,人民群众做了新社会的主人,我们作为共产党的县委,更应该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干一番超过前人的大事业!

  不久,杨贵和县委组织水利技术人员对县域内的漳、洹、淅、淇4条河流进行勘测规划。根据当时的条件,县委确定了水利建设要以小型为主、中型为辅、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方针,决定修建淇河渠,扩建天桥断渠,建设露水河渠,兴建淅河渠。

  淇河发源于山西陵川县,经辉县要子街村入林县,穿越临淇盆地到泽下乡黄花营村东入鹤壁市,于淇县新镇入卫河。在林县流域面积806平方公里。1955年10月,杨贵和县委组织临淇、泽下、茶店三个区的4000名民工在淇河两岸摆开了战场。整个工程包括渠首拦河坝、淇南、淇北两条干渠和9条支渠。拦河坝建在辉县新庄村南淇河段,坝长68米,高3.6米。两条干渠总长88华里,9条支渠全长123.5华里。经过一年多的苦干,整个工程于1958年2月竣工,灌溉78000亩耕地。

  淅河发源于山西省壶关县,在林县境内与淇河交汇,出林县注入卫河。两岸人民祖祖辈辈受淅河之害,雨大河涨,雨小河落,冲地冲人时有发生。杨贵和县委对淅河渠线路勘测后,制订了一个方案,预计15万元便可建成淅河渠。杨贵向上级争取到15万元建渠资金。1956年春,县委组织淅河流域9个乡数千名劳力投入淅河渠建设。由于地质复杂,工程艰巨,5个月只修了1030米,争取的15万元资金全部用完,淅河渠工程被迫停工。

  天桥断渠因位于浊漳河天桥断而得名。天桥断在林县北部太行山的峡谷中,是浊漳河流经的九峡十八断之一。峡宽21米,断高67米,在断的上面耸立着一层层万丈红崖,汹涌的河水从崖头跌入络丝潭。潭的南北两侧是50米高的二层悬崖,阻断了河南、河北、山西三省的交通。后来,人们在潭两侧的峭壁上用钢索拉起了一座2米多宽的悬空铁索桥,俗称“天桥断”。

  建国初,任村区的干部群众曾在县人大会上提出议案,要求“引漳入林”。1955年11月,县委组织任村区2000多名劳力在漳河沿岸排起长蛇阵,向悬崖绝壁展开决战。干渠从山西省平顺县马塔村引水到林县赵所村止,全长35华里。中间经过老雕崖、络丝潭、蚕道、马崖峰等十几个崖峰,钻透9个山洞,绕过18个山头,斩断30道山岭,越过百条沟壑,共挖土石33900立方米。于1958年5月3日竣工通水,灌溉4个村5000多亩土地。

  抗日渠引的是露水河水,抗日战争时期的1944年1月,中共林北县委曾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组织群众兴建。因当时条件限制,工程只修了不到三分之一。1957年11月,杨贵和县委组织任村区沿渠10个村的群众继续兴建这条渠。1958年5月1日竣工后,干部群众请县委领导为渠命名。杨贵说,“既然这条渠抗日战争时期修过一段,就叫‘抗日渠’吧!”抗日渠全长53华里,浇地7000余亩,解决了1万余人吃水的问题。

  随着淇河渠、淅河渠、天桥断渠、抗日渠4条渠的动工兴建,林县水利建设从小到大拉开了帷幕。继1956年建成容水40.6万方的黄华水库之后,1957年又建成了曲山、元家口等5座水库,总容水256万方。(1)

  购书热线:0371—63022111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