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专业选择不再“从一而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08:20 光明网-光明日报

  晏扬

  据报道,从今年开始,北京科技大学的新生入学一年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求情况,提出转专业的申请,学校不再对学生转专业做成绩排名的限制。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允许大学生自由转系、转专业,让他们就读自己喜爱的专业,体现了高校对大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尊重,有利于因材施教、人尽其才,也有利于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应该说是一件好事,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是禁止大学生转换专业的,即使这几年有所松动,大学生转系、转专业依然受到了种种限制。究其原因,是一些高校管理者担心完全放开转专业限制,会导致管理混乱,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还有一些人担忧,放开大学转系限制将会导致学科发展失衡,即大学生会一窝蜂地选择就业前景看好的热门专业,一些基础学科、长线专业将会受到冷落。

  这些担忧,看似有理,实则杞人忧天。从北科大近两年有条件转专业的实践看,并没有出现学生“跟风”大规模申请转专业的情况,学生对转专业大都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而复旦大学的实践更能说明问题,该校允许大学生转系、转专业后,一些原先担心会被踏破门槛的热门专业,转入的人数并不多,反倒是一些并不被看好的长线专业,在学生的二次选择时成了大热门。

  退一步说,放开大学生转系限制之后,即使真的出现了基础学科、长线专业被冷落的情况,我们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首先,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科设置不尽合理,确实存在一些陈旧老化、跟不上科学潮流和市场需求的专业,这些专业受到学生的冷落以至被淘汰,并不是一件坏事。其次,即使有些冷门专业确实处于科学前沿、为社会发展所必须,把一部分学生强行“捆”在这些专业上也不是办法,根本的办法应该是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倾斜,来扶持这些专业的发展。比如,提高冷门学科、基础学科的教学、研究人员的待遇,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成才的空间等等,这些冷门学科可能就逐渐变成了热门学科。也就是说,把市场需求的调节与国家政策的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便可实现大学生转系的有序流动,既能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应用型人才,又能保证冷门学科、基础学科的发展后劲。

  放开大学生自由转系、转专业,乃时代所需,大势所趋。让兴趣成为学生的老师,让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不再“从一而终”,才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理念。而禁止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终究与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相悖,终究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持学科均衡发展的正途。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