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际观察·信仰真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09:21 海峡网-厦门日报

  近来,有两条关于俄罗斯的新闻颇值玩味,一条是著名的俄罗斯流亡大亨别列佐夫斯基在接受俄罗斯《versia》报采访时表示,最近接连在前苏联地区发生的“颜色革命”完全不可避免,并且认为俄罗斯也将发生流血革命。另一条是俄罗斯总统普京12日表示,支持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埃文基自治区和泰梅尔自治区3个地方主体合并为一个主体的计划。18日,这3个联邦主体全民公决同意合并。这两条乍一看并不相关的新闻实际上道破了目前摆在普京面前的一道命题——面对“颜色革命”,俄罗斯应当有所行动。

  普京把支持地方合并的理由说成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其实这也是自去年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普京一系列“削藩”举措的一部分。俄罗斯地方权力过大,部分地方领导人挟“民意”以抗中央的事时有发生,这不仅仅危及普京的强国梦,甚至对俄罗斯的国家统一和现行权力生态都将产生致命的威胁。别列佐夫斯基说得有理:“俄罗斯最大的政治力量不是克里姆林宫,而是地方领导人。问题在于,他们现在力不胜任,不敢挺身而出说‘不’。如果有10位州长起来反对普京,他建立起来的体制甚至不会支撑一天。但遗憾的是,所有地方领导人都是胆小鬼。”

  精明强悍,深谙俄国国情的普京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主政后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加强中央集权。他在1999年底发表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在主张维护“总统集权制”的同时,强调俄“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如果说当时普京提出这些主张是想通过恢复彼得大帝式的强力政府来实现强国梦的话,现在,他有了更迫切的理由:防止一场自下而上的“颜色革命”。

  当然,普京此举只是应对“颜色革命”的治标之道,别列佐夫斯基之言也只是问题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用一个较长的时间坐标来衡量“颜色革命”,我们就会发现,它其实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一系列事件的“惯性”作用下发生的,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东欧和前苏联地区原有的信仰和价值体系崩溃,广大民众陷入“信仰真空”,社会秩序混乱,腐败滋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输出“文明”的天赐良机。永远不要忽视宗教精神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外交中所起的作用,从老布什到克林顿再到今天的小布什,尽管他们的党派不同,但在输出美式文明和价值观的问题上他们几乎拥有一样的热情,这样的热情通过好莱坞、NBA、麦当劳等方式涌入世界各地,当年出现在红场的人们和这几个月来出现在基辅、比什凯克街头的人们拥有一样的背后推手——美式价值观。

  为什么东欧剧变几乎在一夜之间改变了全球政治版图?为什么“颜色革命”能在前苏联地区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争的事实是,一个陷入信仰真空的国家就好比赤手空拳的人,完全无法抵御被“西方文明”武装起来的对手的进攻。对于俄罗斯和许许多多希望保持世界多样性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寻求和培养本土价值观,在民众中构建强有力的精神防线才是避免“颜色革命”的治本之道。

  本报观察员 明明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