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向中部看齐,还是向改革问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09:42 河北日报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随着“中部塌陷”、“中部崛起”等字眼在报刊上多次出现,中部地区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中部地区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人口众多,大都属于人口大省;农业发达,大都为农业大省;工业结构偏重,重工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地理位置居于中部,既

  不沿海也不沿边。其根本特征是生产力水平居于全国中游水平。

  “中部塌陷”有政策原因,也有体制原因

  历史上看,无论是在旧中国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产业基础、劳动力素质、资金投入、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并由于经济发展惯性的作用

  导致差距进一步增大。

  现实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凭借其沿海的优越区位、特殊的对外开放政策、相对完整的轻工业基础、灵活的市场意识,在招商引资、区域经济协作、产业

  结构调整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的深入协作,成为推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东、中、西部的差距;而西部地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引导下,虽仍未彻底改变其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落后的局面,但已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与中部地区的差距。

  从体制来看,东部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日益催生了其制度变革,东部作为全国体制改革实验田

  的特点、制度改革的前沿性和政策的开放性进一步推动了其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在政策上享有了一定优惠;而中部地区则在体制改革、政策支持等方面落后于东部地区。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也是生产力,甚至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处于过渡期的阶段,制度变革和政策支持无疑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诱因,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中部地区的发展压力。

  构筑超越中部的制度优势,避免“河北洼地”尴尬境地

  对比中部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启示:一是制度因素对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央的政策支持至关重要,在“十一五”规划中,必须对体制改革和政策支持予以充分重视;二是区位优势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本地区位优势,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三是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协作,以区域内、外协作的集聚力,形成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河北在许多方面具有中部地区的一些基本特征,如人口众多、农业较发达、重工业比重较大等,但同时又具有濒临渤海和环抱京津的区位优势,在经济发展水平上高于中部地区的平均水平。要有所突破,根本问题是必须彻底扭转盲目求稳、不敢进取的观念和僵化、被动的思维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引入新外力———制度变革因素的作用,以制度改革促使观念转变。

  同时,我们必须借鉴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沿海、京畿的区位优势,主动构筑超越中部的制度优势,坚决避免形成“河北洼地”或“河北塌陷”的尴尬境地。

  学习中部地区的忧患意识,加快改革寻求新突破

  河北要学习中部地区的忧患意识、主动思维和协作精神,以加快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发挥区位优势为核心,以加强区域协作为抓手,变被动为主动,以优势补劣势,借强项带弱项,重点突破,协作联动。

  主动推进并重点抓好改革攻坚战。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来看,河北在劳动力素质、资金投入、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均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中部地区则通过主动进取并争取中央政策支持正努力缩小这些差距,河北如按现有常规方式发展,在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反而有可能落后于中部发展,而争取中央政策支持从近期来看难度很大,更不能坐等支持。因此河北在发展中,必须采取非常规发展模式,从传统生产要素禀赋、产业结构之外的新因素———制度因素着手,在“十一五”规划中积极推进政府体制改革,以体制改革扭转僵化、落后的观念,努力打造精简、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切实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真正培育具有市场活力的多元化企业主体。

  真正重视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首先,必须充分重视并努力做好海洋经济、环渤海经济圈这篇大文章。中部地区借助其发达的陆路交通,大都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发展史,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海洋运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缺乏沿海优势也就成为近代以来阻碍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河北要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加大港口开放、开发力度,积极、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其次,必须紧紧抓住京津冀经济圈这个关键环节。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来看,目前省内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数量少并且规模小,缺乏集聚和扩散能力强的大城市,尤其是能充当跨省、跨地区经济中心的大城市,要素聚集程度不高,城市辐射效应不够,经济圈发展缺乏龙头和中心。这就需要借助京津的辐射、扩散作用对河北发展起到一定拉动作用,这也是借助传统内循环之外的外力拉动的必要途径。

  努力推动并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协作。区域协作是全球、全国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协作意味着双赢和发展,反之则意味着固步自封和原地踏步。一方面,河北要充分重视并切实加强与京津的协作,要把着眼点放在与京津协作的长远、全局收益上,不过分纠缠短期、局部的得失,以产业协作为切入点,逐步探索京津冀一体化的新途径。只有区域协作双方的真诚付出才有双倍的回报,这是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区域协作中的重要经验,也是中部地区发展中面临的真正难题。另一方面,要结合“一线两厢”战略的实施,积极推进省内地区间的协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协作需求,努力培育跨市城市圈、经济圈,以“一线”带“两厢”,打造“线”“厢”互动、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格局。

  (课题组成员:武义青、戴宏伟、陈晓永、田学斌;

  本文执笔:戴宏伟)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