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生命诚可贵,过劳何以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15:17 桂龙新闻网

  “四月是残忍的”,这是英国诗人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第一句,这一句在这还没有过去的四月就让我有了深切的体验。四月中旬,画家陈逸飞和哲学家王炜,一个五十九,一个五十七,相隔一天,分别在上海华山医

  院和北京北医三院,暌违俗世,天人永隔。

  四月十八日的《中国青年报》以《关注中青年过劳死》为题,做了次社会调查,这次调查还涉及到今年一月去世的两位清华大学中青年教师。调查的结论是冷酷的,中青年“过劳死”作为一种现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这是一种不容回避的现象,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问题的焦点在“过劳”。人,尤其是那些白领或精英,为什么会过劳。应该说,他们并非简单地出于生计上的压力,有时更多是周围环境和自我期许的压力。压力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对我们每个人的“馈赠”。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技术文明和信息文明的时代,这个时代和农业文明不同,后者是以“年”作为自己的工作计量单位,前者的工作计量单位不仅是“日”,甚至是“时”。所谓时时刻刻,时间就像加足了马力的机器,人则不由自主地跟着这台机器高速旋转。其结果,就是所谓过劳。过劳虽不必然致死,但却暗暗地伤蚀和透支着我们的生命。

  以陈逸飞为例,据报载,画画、拍电影,当制片人,还经营公司,长期以来,陈逸飞已经高负荷了自己。在拍电影时,胃部出血,到医院治疗,好转后,未待休息,又赶赴拍摄现场,结果再进医院后就没能出来。是天妒英才,还是人不自惜?在陈逸飞的生命中,生命是用来工作的,像永动机那样。可是,不知陈是否问过自己,工作又为的是什么呢?很可能,在陈那里,工作是生命价值的自我体现,我们都会这么说,也常常这么说,这没错。但从根本上说,工作是功利形态的,显然,生命价更高。生命和工作的关系,是工作为了生命而不是相反。

  爱护我们自己的生命吧,它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因为,我在网上看到,有网友这样称赞陈逸飞,说他死得值,一个人一辈子做了许多人做不到的事,即使早逝,也功德圆满了。这是对生命的功利主义态度。现代社会,利益驱动是主导,我们不自觉用利益的眼睛看待一切,甚至看待生命,把生命利益化。这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过劳或过劳死,看起来是一个生理问题,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面对着这个到处都充满加速度的社会,面对着这个电脑更新速度已经超过人脑接受程度的社会,也许是到了需要重新审视它的时候了。本质上,我们今天的技术文明来自西方文化,近代以来的西方文化弥漫着一种歌德笔下的“浮士德精神”。浮士德精神是永不停止进取的象征,他向世人宣告:“我要纵身跳入时代的奔波/我要纵身跳入事变的车轮/苦痛、欢乐、失败、成功,我都不问/男儿的事业原本要昼夜不停”。正是这种以浮士德为表征的西方近代文明提升了人类生命的速度,并把这个世界带入了不可逆的时间激流中。

  不否定这种文明的巨大进步意义,但,任何事物都是双刃的,我们享受了它,就要为它支付代价。如果这代价是以生命为筹码,我们就不得不对它另外考虑和另外打量了。生命不仅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体验,如果像浮士德那样,苦痛、欢乐、失败、成功都可以不问的话,那么,昼夜不停的男儿事业又意义何在?

  我想起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记得他在书的结尾写道:“在阿尔卑斯山的入口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呵!”是的,在这车轮越转越快的时代中,在我们本来就不长的生命旅程中,请记住这块牌子上的这句话吧,千万不要一味地赶。

  (作者系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

  来源:

  和讯网 责编:黄珊 作者:南方都市报/邵建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